第688頁
深呼吸一口氣,「人才庫將是超越編修全書、下西洋、組建內閣的大手筆,它就像星星之火一樣,也會是一池的墨染,幫助陛下揮毫潑墨畫一幅大好河山!」
朱棣樂了,「我記得某人在中秋之夜說過,欲要揮毫潑墨畫一幅大好河山,怎麼現在朕也有資格來揮毫潑墨了?」
黃昏一臉尷尬,低頭,「臣知罪,陛下但有責罰,絕無怨言。」
朱棣繼續笑樂,「殺頭的罪,你不怕?」
黃昏沉默。
這話你讓我怎麼接。
不怕?
那你朱棣還有面子。
怕?
那我還有什麼面子。
朱棣也沒抓著這個辮子發作,深呼吸了一口氣,道:「此事不能急,首先一點,得讓朕給朝堂重臣通個氣,看看朝臣們的反應如何,其次,還要讓底下的官員摸一下那些秀才們的反應,畢竟你這個人才庫要養的是一群有特長的人,而不是讀書人,這對於朝堂臣子和秀才們而言,是個很難接受的事情,寒窗苦讀十數年,結果和你一群匠人差不多的待遇,誰心裡能過得去,關鍵這裡面還涉及到個問題,一個很大很大的問題。」
讀書人。
大明王朝,讀書人和儒家還是主流。
這個決策出來,以儒家為主的讀書人,會覺得文人地位受到了挑戰,這很可能會讓那群讀書人覺得,大明是不是要搞百家爭鳴。
所以朱棣不用想,就知道這事受到的阻力之大,絕非一道旨意就能解決的問題。
黃昏也明白。
儒家思想有它的優越之處,但它也有對時代的局限性,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明想要跳級,就得打破傳統思想的筋骨。
就必須百家爭鳴!
索性大膽一點,「陛下,如果此事阻力太大,微臣覺得不妨嘗試第二種方案,由微臣出資,建立一個歸屬於時代商行的人才庫,當然,這個微臣只是出面管理而已,這個人才庫還是陛下您的,您看如何?」
朱棣沉吟不語。
這樣一個齊聚各行各業人才的人才庫,儘管黃昏話說得好聽,說表面屬於他私人實則還是屬於大明天子,但這裡面的貓膩多了去。
就連錦衣衛朱棣都不會徹底信任,何況黃昏來搞這事。
許久,才道:「朕先看看再說。」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了大漢的輝煌,而按照黃昏所說,自己欲要超越秦皇漢武,卻要降低儒家影響,支持百家齊鳴,這是和漢武帝背道而馳。
朱棣都不敢確信這麼做對不對。
所以他要先看情況。
黃昏也便作罷。
朱棣道:「此事暫定如此罷,朕會下一道旨意,讓順天這邊為修建皇城而成立一座會館,攏聚四方各行各業的人才登記造冊,以便後用,便發放廩糧,按照秀才的標準,並著人修建一座會館。等順天這邊施行之後,再看應天那邊朝堂的發現如何,再決定後續是否繼續。」
黃昏無話可說。
這事確實不能怪朱棣小心謹慎過頭,畢竟牽扯的利益太多,而且這很可能改變大明的社會形態,這個事一旦發酵大了,其影響將比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要深遠。
正欲告退。
朱棣揮手示意莫急,「還有個事給你說下,太子送了章折過來,關於軍器監撤監設院的,應天那邊已經弄出來了,原則上,軍器院獨立,高於九寺五監低於六部,軍器院最高官員為軍器令,由原來軍器監監正擔任,設兩位副職為軍器同知,由原軍器監監丞和洪繼來擔任,你覺得如何。」
黃昏一想,這和自己設想的有出入,立即道:「不太完善,洪繼來主管技術方面沒問題,讓他參與管理則有些浪費他的精力,所以微臣以為,設軍器同知兩位輔佐軍器令管理瑣碎事宜,決斷一些大事,而洪繼來應該用全部精力管理具體的技術方面的事務,可以另設一職,並為洪繼來增加兩位副職,官職的話不如就按照慣例,定位軍器左令,高於軍器右令。」
朱棣一想也是,「善。」
日常政務和實際的技術操作分開來,符合術業有專攻這句話,而且也能彼此制衡。
第529章 科技樹的萌芽
郭資和黃福接到一個奇怪的旨意。
著令行部在皇城選一址,新建一座會館,連會館多大,具有一些什麼功能都在旨意了一一說出來,弄得兩位尚書莫名其妙。
陛下連這都要管?
這是哪個封疆大佬這麼有面兒,能讓陛下幫他操持在京會館的建立,數來數去,貌似整個大明天下,也就姚廣孝有這個地位。
但姚少師現在專心禮佛,可不會做這種事情。
奇怪歸奇怪,工作還是要做。
反正戶部那邊撥款足夠,順天這邊的事情都能保證,哪怕是多修一座會館,帳面上也不會緊張——兩位尚書從這可以看出陛下的遷都之意。
而在另一邊,黃昏喜滋滋的讓許吟扛著牌匾去了華為房產。
忙得焦頭爛額的沈熙禮剛從外面回來,看著懸掛在大廳正中的那塊牌匾,愕然許久,才喟然嘆道:「服氣。」
真的服氣。
以前的時代商行,牌匾是朱棣手書。
是以現在全國時代商行鋪面上的牌匾,都是臨慕的,而真正的那塊,已經被時代商行建了個雅間保存起來,將之作為鎮店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