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5頁
朱棣頷首,「如此甚好。」
黃昏弱弱的道:「漠北的蚍蜉義從是有火器的,也可以帶走?」
朱棣哈哈大笑,「帶走。」
就你那點人,就你那點火器,還不夠老子的神機營塞牙縫,不過還有個問題,「不過你這些蚍蜉義從到了威海後的各種軍費,朕可不會管。」
只給你們劃地盤。
黃昏聳聳肩,「微臣還養得起。」
又道:「不過漠北的蚍蜉義從如今駐紮在金帳汗國,微臣讓回國到威海的話,陛下是不是要派人去增援一下火真和王聰他們,免得他們兵力吃緊?」
朱棣道:「朕自有打算,你不用操心此事。」
兵力?
現在大明外擴無往不勝,百姓當兵的意願是古往今來未有之踴躍,根本不愁兵力,國庫又有的是錢,只要老子願意,分分鐘大明就能暴兵百萬!
黃昏也難得操心了。
反正金帳汗國那邊的叛亂基本上快要平息完了,國內根本不操心,只管給火真和王聰兩個人大量軍費,要補充兵力就補充,剩下的事情就是開始從金帳汗國掠奪資源回國。
沒有水路,所以火車的發展更加重要。
對朱棣道:「那如果沒有事,微臣再次告退?」
朱棣想了想,「去吧。」
等黃昏退下後,朱棣對朱瞻基道:「你和黃昏一起去見漢王,能說服他去日本最好,如果不能說服他,以後等你繼位登基了,就讓漢王去打帖木兒罷。」
打完之後順勢讓他在那邊封王。
朱瞻基竟然拒絕了,態度堅決的道:「不行,帖木兒侮辱過皇爺爺,孫而要親自帶兵去教育他的子孫後人!」
第1407章 哪有男人不偷腥?
當朱瞻基從乾清殿離開時,春風滿面。
幸福來的如此突然。
這些年皇爺爺雖然立了父親當太子,但態度還是含糊不明,尤其是朱高煦重新封王之後,朱瞻基和朱高熾都感到了壓力。
但是今天,皇爺爺見了黃昏後,或許是心情好,竟然罕見的說漏了嘴。
朱瞻基現在都還記得朱棣說的那句「以後等你繼位登基了」。
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皇爺爺的心中,皇位是一定會傳給父親朱高熾了,而只有這樣,自己這個太孫將來才有機會繼位登基。
朱瞻基哪能不高興。
一個太孫,倏然間發現,這偌大的大明江山遲早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遲早要坐到九五之尊的位置上去,這心情之愉悅可想而知。
高興是高興,也愁。
大話已經說出去了,將來要親自帶兵去打帖木兒的子孫後人,皇爺爺當時也高興得不行,而且朱瞻基自己也確實想去打仗。
但問題是朱瞻基去打帖木兒那邊,那麼朱高煦怎麼辦?
他要是不去日本,如何安排?
放在大明?
就怕是下一個靖難,當然,就算是下一個靖難,朱瞻基也不畏懼——老子是大明太孫朱瞻基,不是二伯那樣的太孫。
打仗?
我和我爺爺朱棣一樣,從沒虛過誰。
哪怕這個人是漢王朱高煦。
但問題是自己登基之後出現靖難,記錄史書之後,在後人眼裡,終究不是個好事,容易影響自己的名聲。
朱瞻基已經不奢望追趕爺爺和太祖了。
追不上。
爺爺就不說了,南擴中南半島,北納漠北,西征亦力把里,又打下金帳汗國,再滅了女真的有生力量,又讓朝鮮歸於大明,接下來再打日本。
這武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千古第一君王了。
沒人可以媲美。
也遠遠超過了太祖。
甚至猶在成吉思汗之上。
再加上永樂大典等文治,永樂大帝的文治武功在歷史上已經獨一檔,論綜合影響和實力,爺爺要比較的人已經不是太祖和成吉思汗,而是秦始皇。
可以說,現在的千古一帝,就在爺爺和秦始皇之間。
有這樣的爺爺,朱瞻基哪還有想法。
追不上就不追。
做好自己,保持大明當下的基業,配合黃昏的兩極藍圖,讓大明永遠稱霸於腳下這顆地球之上,如果自己能打造出大明稱霸於地球的局面,其實也不是沒有可能和爺爺、秦始皇兩個人,成為帝王三甲。
所以黃昏的兩極藍圖就很重要。
一則,黃昏到了海外,避免他在國內和自己爭鬥,內訌會影響大明的繼續強大。
另一個,黃昏在海外建立勢力,確實可以和大明相互呼應。
如果以前朱瞻基還有點糾結黃昏要帶走百萬人去海外,那麼現在他求之不得,你黃昏要走趕緊走,別說百萬人口,兩百萬我都給你!
反正大明現在人口已經過億。
而且還在持續暴增。
關鍵是大明現在的農業發展極快,國庫又有錢,醫療改革成果顯著,暴增的人口也能保持穩定,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又讓土地的重要性降低了不少。
國家的財政收入,已經不完全依靠土地帶來的賦稅了。
海外貿易,商行稅收占了一部分。
嗯,大頭還是從中南半島的掠奪。
當然,這遠遠不夠。
一個中南半島還無法支撐忙成為世界霸主,所以接下來還需要從金帳汗國從朝鮮乃至於從南洋和西洋那邊繼續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