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又道:「這且不論,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如果景御史欲做之事失敗,被朱棣發現之後,不知道您可否想過後果?」
拋出致命三連,「夷一族?三族?甚至九族?」
景清震驚莫名。
他當然知道自己做的事如果失敗會有什麼後果。
但黃昏為何知道?
黃昏大聲道:「也許您認為大家都為故主而亡,千秋有浩氣,可您是否想過,在因您之舉將死的人中,會有很多無辜的孩子啊,也許他們中的某人,將來讀書等身造福萬民,也許他們中的某人,將來縱橫沙沙場守疆衛國,他們就該因為這些事,喪失走向未來的機會嗎?」
景清瞠目結舌,他……真的知道?
旋即冷笑一聲,堅決不承認被黃昏說中了心思,「死固死耳,若忠義之氣可長存,何懼一死!再者,我忠於大明,又豈會獲罪而牽坐族人!」
真執拗……
黃昏無語,盡最後的努力,道:「今日來見景御史,是不願意如你這般的忠義之士走入歧途,大明江山是朱允炆章國也好,朱棣章國也罷,只要能造福萬民,就是好君王。」
「如今朱允炆已死,大明江山在朱棣治下,即將奏響一曲盛世樂章,此是萬民之福,若是朱棣出了差池,大明會成什麼模樣?」
黃昏深呼吸一口氣,「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為了爭奪皇位,必然起刀戈,應天城將會生靈塗炭,那些在各地擁兵自重的藩王亦會伺機而動,屆時大明的萬里河山,將處處見烽煙。」
「退一萬步,就算朱文圭在舊臣擁戴下登基為帝,可一個穿開襠褲的皇帝,不正是奸臣篡國的絕佳傀儡麼,若朝中奸臣當道,大明必將重蹈西漢末年的覆轍。」
「天下萬民苦戰久矣,當生養休息。」
「景御史,莫要因一己之心,陷天下於戰火不平。」
景清並沒有被說動……讀書人心中一旦有了執念,駟馬難改,說你這只是猜測,並不會成為現實。
黃昏無語。
面對迂腐的而且還是不怕死的讀書人,道理真他媽說不通。
第66章 欽天監?老子不去!
黃昏走後,景清陷入沉思。
毫無疑問,黃昏是朱棣的人,今日來此,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朱棣的意思?如果是朱棣的意思,今天來這裡的就不是黃昏。
而是錦衣衛。
可黃昏既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圖,為何不去告訴朱棣以獲一個大功,而是跑來試圖說服自己?
關鍵在於,黃昏真的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景清不信。
世間哪有真能預知未來的人。
但黃昏不能留。
一念及此,景清吩咐了家裡人後,從後門離開。
拐彎抹角遮遮掩掩離開府邸的景清哪裡知道,在他身後跟了個小乞丐,一臉人畜無害,直到看見他從後門進入榮國公府,才轉身直奔蓮花橋平康坊。
黃昏給了小乞丐些許錢打發走後,坐在書房裡陷入沉思。
打草驚蛇計劃達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去見景清,並沒奢望說服他,而是打草驚蛇,順著景清這條線找到那條蛇,如今找到了,竟然是榮國公!
榮國公就是駙馬梅殷。
真相昭然若揭。
從朱高熾兩兄弟接觸自己而被貶,到黃金失竊案、趙三娃刺殺,再到上元大火案,恐怕都是梅殷等人設下的計謀。
梅殷不是一般人。
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兒,寧國公主的男人,靖難之戰中,奉建文旨意率領四十萬大軍進駐淮安,朱棣靈璧大捷之後,準備渡江進攻京師。
可淮安擋在路上。
朱棣一看,喲,妹夫啊,於是寫了封信,藉口要去給朱元璋上香,希望梅殷能讓一條路出來,梅殷拒絕了。
甚至還把朱棣派去的使者耳鼻割掉。
朱棣敢怒不敢言。
只好繞道。
打下應天之後,朱棣逼迫寧國公主寫了封血書,這才讓梅殷投降,梅殷回應天時,朱棣說妹夫啊,真是辛苦你了。
梅殷怎麼說?
這貨冒了句勞而無功,只能慚愧罷了。
這是當眾打臉朱棣嘛。
不過也有些詭異。
梅殷擁軍四十萬駐紮淮安,既不主動出擊朱棣,也沒有在朱棣進攻應天時帥兵馳援,黃昏之前讀到這段史書時,一度懷疑梅殷是不是和李景隆一樣。
後來與朱棣的不和,估摸是分贓不均。
梅殷也是遲鈍。
你看朱棣給寧王朱權許的什麼諾言,朱權事後真敢和朱棣平分天下麼,還不老老實實被朱棣發配到荒涼之地去了。
所以自登基後,朱棣總是派人去夜查梅殷府邸。
又不是真的武俠玄幻,再厲害的人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何況去了那麼多次,梅殷很快知道朱棣在監視他,於是越發不爽,兩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寫到了臉上。
朱棣看不順眼梅殷。
因為這妹夫不給他面子。
梅殷也看不慣朱棣。
因為大舅子不信任他,甚至無時不刻不想辦法把他這個妹夫給弄下台,所以梅殷有充分足夠的理由對朱棣下黑手。
當這件事涉及到梅殷後,黃昏瞭然了真相。
上元大火這種大事,景清干不出來。
只能是梅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