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頁
同時,當地部落組建起來的三千騎軍,螞蟻一般游曳在相關區域。
就在與此同時,朱瞻基率領數萬兵力,放棄了鄂畢河流域的瓦剌疆域,開始大規模快速行軍,對順平和延平兩個方向形成支援,也是對這兩個地方形成合圍姿態。
局勢已定!
隨著馬哈木占據順平和延平,以撒兒都魯作為核心區域,放棄了游擊和騎戰後,大明終於逮到了這難得的機會,形成了合圍姿態。
這基本上就是決戰了。
當朱瞻基的七萬人和黃昏、雄霸形成犄角陣型後,瓦剌已經沒有撤退可言。
唯有一戰。
當然,這是一場綿長而盛大的戰役,絕對不會三五日就打完,畢竟彼此雙方加在一起的兵力,已經接近三十萬。
這是正兒八經的三十萬。
不是歷史上那些號稱三十萬實際只有五萬的那種三十萬。
雙方都已經各自落位。
看起來,順平和延平再次變成了孤島。
不過上一次是被瓦剌圍成孤島。
這一次是大明。
風水輪流轉。
和大明一樣,瓦剌大軍也絲毫不擔心會被圍而不打導致全軍覆沒——在馬哈木占據這兩座布政司後,就迅速派出大量騎軍,將周邊區域的糧草徵收殆盡。
也徵用了諸多民夫。
所以這一次的北伐,其實最苦的是韃靼的百姓,其次是瓦剌的百姓。
瓦剌百姓被大明北伐大軍犁了一遍。
韃靼百姓則是被瓦剌大軍犁了一遍。
其次,就算大明圍而不打,想要困死瓦剌,馬哈木也不急,熬幾個月就下雪了,一旦下雪,大明的騎軍和神機營更沒戰力。
他就可以出擊。
就算出擊也打不贏,他還可以率領大軍突圍。
所以馬哈木一點也不急。
他等著大明來硬碰硬。
你們自己修建的鋼鐵城牆有多強硬,現在是你們自己來享受這份「辛苦」的時候了,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你火銃攻城厲害,還是我的弓弩居高臨下一輪輪的齊射更厲害。
弓弩居高臨下,基本上可以彌補和火銃的射程差距。
……
……
朱瞻基抗旨不遵,不願意換帥。
這一動作在應天朝堂激盪起了萬層浪,別說朝中那些支持朱高煦的人沒想到朱瞻基會放棄和這個好機會,就是太子黨的人也覺得萬分詫異。
跌足嘆氣,說太孫怎的如此仁厚。
當然,其實真想說的是太孫愚鈍。
只不過……
得給咱們的太子和天子面子,你這麼罵太孫,太子和天子的面子往哪裡擺,而且看這架勢太孫遲早是要登基的,你現在罵了他,將來他記仇怎麼辦。
人前不敢罵,但私下裡罵起來就狠了,這其中又以三楊為首,私下裡聚會時,把這個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的太孫罵了個狗血淋頭。
太孫短見!
就算黃昏有再大的人格魅力,就算他在關外的布局萬般精妙,最後達成了效果,可這終究只是一疆一域的得失。
何況黃昏已經布局完成,太孫這個時候去當主帥,基本上就是撿落地桃子。
何樂不為。
更何況,一旦你撿了這個落地桃子,太孫在軍中的威望將會一步登天,得到無數武將的支持——朝中又有文臣支持你父親。
有文有武之後,漢王殿下還拿頭來和你家父子競爭啊!
這不是一疆一域的得失了。
是整個天下的得失。
愚鈍。
實在是愚鈍!
可惜事已至此,誰也沒辦法,而隨著姚廣孝返朝,在一次大朝會上分析了關外局勢後,指出了黃昏這一系「無能」布局背後的深意:以延平和順平為餌,讓馬哈木放棄游擊和騎戰來攻城陣地戰,其實是一勞永逸將瓦剌一網打盡的妙計。
朝內外也不怎麼好意思再彈劾黃昏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
畢竟現在馬哈木占據著撒兒都魯城市群,大明要重新奪回,需要犧牲無數將士。
然而這些彈劾聲音很快消失。
尤其是六部和五軍都督府那邊,基本上沒有聲音——因為這些部門的大佬陪著朱棣去了一趟軍器院的火炮場,他們知道黃昏這麼布局的底氣所在。
正因為有這份底氣,哪怕是五軍都督府那群自詡用兵如神歷來看不起那群酸溜溜讀書人的將軍們,在推演多次之後,都有了一個共同的認知。
如果不是這份底氣,黃昏在關外的布局,可以被認為是古往今來最昏庸的兵道。
但是有了這份底氣,黃昏在關外的布局,可以被認為是古往今來最精妙的兵道。
應天城這邊沒了內鬥。
朱棣也放下心來,於是下旨意,讓兵部、五軍都督府、工部、戶部、順天行部,在已經抵達順天的太子的指揮下,全力配合徐輝祖的北上出關。
真正的決戰,就在徐輝祖抵達撒兒都魯城市群周邊疆域後開始。
而這之前,黃昏不會動。
這大概需要兩個月時間,也就是說,決戰會在中秋左右——這個時間大明和瓦剌都能接受,瓦剌已經徵用到了足夠他們支撐到開春的糧草。
而大明大軍因為有官道,有強大的後勤保證,也不擔心這兩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