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很快,一位斥候來報:「明軍中軍大營撤後了,負責拱衛的是羽林衛和錦衣衛!」
阿魯台精神一陣。
吳笙游哈哈大笑,「果不其然,朱棣是在唱空城計,連天子親衛軍都帶到榆木川來,明軍沒有多少兵力!而朱棣他害怕我們兩翼騎軍繞過明軍騎軍,或者不顧明軍騎軍的撕咬去撲殺他的中軍大營,於是放棄了前線督戰,至少要退後二十里,才能給他的騎軍支援留下足夠的空間。」
阿魯台握緊了腰間短刀:「所以,全線出擊?」
吳笙游想了想,「不急,先假裝不在意朱棣中軍大營的撤退,悄悄派一支兩千人騎軍,繞過戰場,繞遠一點也沒關係,只要沒有明軍騎軍的撕咬,兩千人的騎軍大概能在下午追上明軍中軍大營,只要追上了,哪怕只有兩千人,也有可能拿下中軍大營中的朱棣。」
阿魯台沉吟半晌,「主戰場這邊怕是要多有折損。」
阿魯台比較謹慎。
尤其是現在還不確定朱棣究竟有多少兵力,又有多少人投入了這場戰場,保不准還有騎軍和步軍拱衛在中軍大營的兩翼。
關鍵是這個偷襲要分兵。
而一旦分兵,主戰場這邊就可能有兵力劣勢,到時候主戰場的戰損會很大。
吳笙游怒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點犧牲,就能換來大明君王的頭顱,划算!太師可莫要畏手畏腳,我草原兒郎,豈有怕死之輩。」
阿魯台腹誹,你妹的才不怕死。
都是人,哪有不怕死的。
只不過很多時候,對死亡的恐懼,都是被大義壓了下去罷了。
倒也是很快做了定奪,立即下令。
步軍全線壓上中軍,死戰,纏繞住明軍主力,不給他們撤退的戰機,同時左右騎軍對明軍的左右兩翼發起衝鋒撞陣,要絆住明軍騎軍的馬腿,藉此牽扯住明君騎軍。
同時分兵兩千,暫時後撤後迂迴,不計一切代價進攻明軍的中軍大營。
阿魯台知道,這兩千騎軍雖然可以追上去,但絕對要付出代價:戰場之上,不僅有雙方士卒的廝殺,而在廝殺的同時,戰場四周都布滿了雙方的斥候。
千萬不要小看斥候。
正因為斥候的存在,才能讓彼此雙方知曉敵方兵力的動向。
所以這兩千騎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明軍斥候那一關。
斥候,幾乎都是騎兵。
這也就意味著,當這兩千騎軍追擊上明軍的中軍大營時,最多還能有一千六七百騎,如果朱棣的中軍大營也有騎兵拱衛,這一千六七百人幾乎得全軍覆沒。
當阿魯台下令之後,吳笙游就退後了。
大局已定。
當下的勝負手已經不在主戰場,而在韃靼那兩千騎軍,能否達到奇兵的效果。
戰鼓擂動。
旌旗簇搖。
殺聲震天。
碧血染空。
死人,每一刻每一分鐘都在死人,榆木川上山河變色。
大地之間,蟻群衝撞。
血流如何。
第256章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上)
這是一場非典型的對戰。
正常來說,兩軍對戰,一般是騎軍先行碰撞,步軍隨後,若是騎軍優勢過大,則可以用騎軍撞開敵方騎軍後,再衝撞步軍陣營。
如此一來,就能為己方步軍奠定大好局面。
而大部分的將軍都知道,讓步軍直接面對騎軍是何等的找死行為,所以大凡而言,一場戰爭,很少出現影視劇那種騎軍衝撞步軍陣容,殺個人仰馬翻,將對方陣容洞穿的局勢。
除非是遭遇戰。
明軍中軍後面,還有一萬士卒列陣,隨時準備加入前方戰場。
左右是騎軍,正在拱衛步軍,防止韃靼的騎軍包抄,當然,韃靼的騎軍目的也一樣,防止明軍的騎軍包抄。
雙方的兵力其實基本上持平。
這個時候,誰能勝出,就看彼此士卒的戰力。
還有主將的兵道。
很快,一位軍機郎跑到朱棣跟前,大聲道:「陛下,韃靼的主力步軍已經全部投入戰場,人數在兩萬左右,稍遜於我軍兵力。」
韃靼的騎軍更多。
又道:「敵方側翼的騎軍,也開始重整隊列,似乎要對我方騎軍陣營發動衝鋒了。」
朱棣哈哈一笑,「傳朕旨意。」
身旁的傳令兵立即準備。
朱棣大聲道:「步軍全力壓上,兩翼騎軍不可戀戰,纏住敵方騎軍即可,剩餘的隨朕一起殺上去,務必在天黑之前結束戰事。」
這一場戰事,不靠騎軍,而靠步軍,只要吞掉對方的步軍,則韃靼南侵的意圖就將徹底覆滅:沒有步軍,阿魯台拿頭來攻城啊。
且入夜之後,就不好打了。
軍令傳下。
朱棣一拍腰間長劍,看了一眼紀綱、黃昏等人,怒吼一聲:「殺!」
殺!
沒有什麼話比這個字從天子嘴裡喊出來更振奮人心了。
大明邊軍,此次跟隨天子御駕親征的最後一部分步軍,在咆哮著,在怒吼著,血液在燃燒,宛若大海起了浪濤,又如水面沸騰。
一萬步卒,黑壓壓的一大片,如一群螞蟻,又似一線浪潮,跟隨在朱棣身後,以無所畏懼的姿態,洶湧的沖向前方戰場。
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