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李涼沉默了一陣,道:「洪武十八年,大水,有少年逃荒至歸德,乞食不成,行將斃命,被一同齡少年所救,歸家,同吃住,遂作書童,日有稀粥而無粗茶,雖有粗衣而無暖塌,然秉燭讀書,知聖賢理而日益富足。」
看向朱棣,「我只是在做聖賢所言之正事耳,死固死耳,青氣長存。」
朱棣冷笑,「青氣,也配?」
歸德,是梅殷的故鄉,梅殷的叔父是汝南侯梅思祖,早些年頗有功勞,卻因為胡惟庸案而被連坐,全家被殺。
所以梅殷小時候的日子並不算好,恰如李涼言辭,有飯吃而無茶,有衣穿而無暖榻,僅僅是能活下來而已。
李涼哈哈大笑,「你乃篡國而登大寶,我等復辟,正義使之。」
黃昏在一旁嘆了口氣,「功過千秋,後人評斷,當下局勢,承繼洪武餘暉,改建文之弊,已是萬民安康之始,永樂之初,更有盛世之趨,稍過數年,便是煌煌歲月,這不是聖賢的道理,但卻是天下百姓希望的,這才是正義。」
又嘆了口氣,「然而梅殷此去,偽政權一旦建立,又是兵鋒,屆時烽煙起處,李涼,你可敢去問那些因為平叛烽煙而導致家破人亡的黎民百姓,你可敢去問在平叛戰亂中死去的那些士卒的父母妻女,什麼是正義,什麼青氣乎?」
李涼冷笑,「你一伶臣,也配問我?」
沒辦法。
李涼作為半個讀書人,他終究受限於儒家思想,而不像黃昏這種有上帝視覺,知道朱棣才是大明未來,所以他始終不認可朱棣。
朱棣緩緩從榻上起身,鄭和和王順立即跟在他身邊,按劍而行。
朱棣來到李涼身前,看了一眼黃昏,難看的臉色上擠出一抹讚賞的笑意,旋即看向力李涼,「黃昏說的沒錯,你所謂的青氣、正義,僅僅是你狹隘內心的自以為是,你根本不知道大明百姓和萬千士卒想要的正義是什麼。朕暫時不殺你,朕會讓你跟著黃昏去平叛,讓你親眼目睹士卒為了你那狗屁的正義而無意義的犧牲,讓你親眼目睹無數百姓因為你那狗屁的正義而家破人亡,那一日,你去給他們說你的正義罷,你去給他們說的你忠君罷。」
揮手,「押下去。」
李涼桀驁不馴,被押出乾清宮後猶在大罵朱棣,旋即傳來紀綱繡春刀出鞘的聲音、李涼的含糊不清的慘呼聲,估摸著被繡春刀拍爛了嘴。
既然陛下說了不殺,那就不殺。
不過活罪難免。
當然,李涼註定還是死,而且會死得很慘——不是廣泛意義的慘,而是心境的慘,當他目睹了戰亂引起的一幕幕慘劇之後,他的所有信仰都會崩塌。
這比直接殺了他還殘忍。
朱棣這一手,無比冷漠——殺人,還要誅心。
聽到朱棣那一番話,黃昏一臉懵逼:「……」
還是要讓老子去平叛?
第241章 國公惹不起
朱棣回到書桌後坐下,「今天宣你來,就是為了這事,朕還是打算讓你去輔佐老三平叛,畢竟到時候藩王也會去,朕怕老三壓不住他們。」
黃昏一臉黑線,「微臣就能壓住了?」
搞笑。
藩王啊,那可是藩王啊,朱高燧都壓不住,我黃昏一個渣渣南鎮撫司千戶——就算你朱棣臨時抱佛腳給我加官進爵,沒有丘福、朱能那個地位,能壓的住藩王?
想都別想。
朱棣也是一臉不解,「你不想去?」
這可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朱棣當然知道黃昏也不壓不住,但他想重用黃昏,就得給這貨添加足夠的資歷,這一次雖然也要削藩,但平叛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是到手的功勞,黃昏竟然不想去。
作為鋼鐵直男,朱棣實在想不明白。
黃昏撥浪鼓一樣搖頭,「不去不去,微臣寧願跟著鄭大監一起去下西洋,也不願意去平叛,自己人打自己人,實在看不下去。況且經歷了這場謠言,陛下這時候讓微臣去福建平叛,很有點貶謫的意思,若是微臣在福建那個出點什麼差池,這可間接佐證了那個謠言啊,還請陛下三思。」
這是這片神州數千年來的尿性,大一統之後還好,若是沒有大一統,各種小國、勢力之間的戰爭,打得不亦樂乎。
這也是一種競爭。
也正因如此,這片神州的文明才會不斷進化。
朱棣想了想,覺得黃昏說的有道理,改口道:「那讓徐輝祖替你去輔佐老三。」
黃昏立即附和:「陛下英明。」
朱棣沒好氣的道:「你就是怕死。」
黃昏毫不客氣的懟回去,「坐擁偌大家業,又有嬌妻新婚,微臣怕死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微臣還沒及冠,還有大好年華沒有享受吶。」
朱棣:「滾滾滾!」
黃昏得嘞一聲,眼咕嚕一轉,「既然來到了紫禁城,微臣去一趟坤寧宮,測量一下瓷管的路線和長度,方便微臣製作那件光明神器。」
朱棣唔了一聲,「乾清宮這邊不量?」
黃昏笑道:「一起一起。」
朱棣頷首,「你自個兒量罷,朕還有事。」
黃昏自己行動。
朱棣坐在御書房裡,著狗兒去宣了一些人,很快,在京畿享福的靖難武將,或者是在外領兵,但春節期間回到應天,還沒來得及離開應天去任地的靖難武將們被緊急宣召到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