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67頁

    胡漢蒼接過手詔後,回到王位上坐下仔細看了一遍,確定無誤,才用安南語道:「自今以往,謹當息兵安民,以仰副聖訓。」

    這意思是說看在您的面子上,我收手不打占城了。

    黃昏聽不懂,鍾量於是給他翻譯了一遍,黃昏看著大殿上坐著的胡漢蒼父子兩人,又看了看殿左右林立的衛士,示意鍾量把國書拿出來。

    這個時候不能慫。

    鍾量拿出國書——其實送遞國書這些東西應該是有儀式的,只不過當下局勢複雜,也就沒在意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了。

    將國書獻上,「今有我大明國書一封,請。」

    於是胡一元和胡漢蒼兩父子又請了國書,看到裡面的內容,心裡都在打鼓,內容也很簡單,說陳天平和陳朝舊臣裴伯已經到了大明京畿,大明天子也已經知道你們父子篡國的真相,幫你們欺騙大明的使臣楊渤也將受到重罰,你父子倆是陪臣,卻多次篡弒,奪了政權自我擁有,罪惡滔天,你這是在自取滅亡,你父子倆要是識趣,就趕緊把這事處理了,最好是把政權還給陳朝後人,要是不聽,那就休要怪我大明刀鋒無情。

    其實就是照抄永樂三年朱棣發到安南的詔書。

    只不過最後一句,是落地如驚雷的告誡之語:勿謂言之不預也。  

    這很傳統,也很中華。

    這封偽造的國書是黃觀執筆,內容是黃昏擬定,然後黃觀和高賢寧查漏補缺,至於最後一句,讓那兩位大才很是驚艷了好久。

    因為他倆沒聽過這一句。

    但又不得不否認,這一句簡直是神來之筆,簡單幾個字,就將大明天朝上國的霸氣睥露無遺,那種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然後老子說要打你就打你的霸氣,躍然紙上。

    關鍵還展示了大明的氣度。

    給你留了機會的,你自己不珍惜,就別怪我言之不預。

    端的是妙。

    別說,看到這句很好理解意思的話後,胡漢蒼父子心裡都是一個咯噔,腦海里不由自主的出現了大明君王那威武霸氣的天子形象。

    雖然胡漢蒼父子已經打定心思,不要慫就是干。

    但確實不敢明目長大的懟大明,看到這封國書更是做賊心虛,胡漢蒼當即表示,說會修國書請罪於大明,關於如何處置後事,還請使臣給他時間,要和父親、朝臣好好商議一番。

    黃昏心中鬆了口氣。

    胡漢蒼父子現在還不敢和大明撕破臉皮,那自己等人算是度過了這一次難關,面無表情強硬的道:「還請早日寫下國書,我等好回稟我大明君王,須知大明雄師已陳兵關係邊境,若是遲遲沒有回信,只怕我大明君王不耐,一聲令下,則貴國難逃山河塗炭的慘劇。」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第353章 無所畏懼

    胡漢蒼立即說這是應當的,寒暄了一陣,說城外有叛兵,不知貴使如何進入的王都,又說已經派兵去清剿。

    黃昏坦言,「為貴國著想,我不欲在路上耽擱大多時間,畢竟若是遲遲拿不到貴國回我國君王的國書,廣西邊境的雄師便要發難,所以先叛兵一步進入的王都。」

    確實如此。

    黃昏還沒入城,就看見安南的兵馬去伏擊使團了。

    胡漢蒼和胡一元對視一眼,心中著急,這個時候了,得趕緊把「叛兵」收回來,若是使團再出什麼事,朱棣怕是真的要一怒發兵了。

    急忙打了個哈哈,把黃昏這一批人安排去國賓館,又急忙著人去通知「叛兵」退兵,深恐去晚了大明使團全軍覆滅。

    黃昏也很是配合。

    他確實著急。

    胡漢蒼這邊多耽誤一點時間,大舅哥那邊就多一份危險,要是大舅哥死在安南,等自己回到應天,沒個半年別想爬到老婆的床上去了。

    沒錯,我就是個妻管嚴。

    

    ……

    ……

    胡漢蒼派出了一位將軍率領數百兵馬,風馳電掣,來到清華城外那處左右都是小山包的「關隘處」,被眼前的一幕震驚得口瞪目呆。

    還在廝殺!

    護送大明使團的騎軍,已經不足二十人,大明兩位滿身浴血的將軍已經下馬而戰,戰場也找不到一匹活著的戰馬。

    圍攻這兩位將軍的安南士卒,不足兩百人!

    到處都是屍首。

    有安南「叛兵」的屍首,也有大明士卒的屍首。

    這位名叫阮仁烈的安南將軍是胡一元篡國的心腹大將,經歷過不少廝殺,看見這一幕後,百思不得其解:兩百人是如何堅持了這麼久的。

    何況不僅僅是堅持。

    一千「叛兵」,實則上全是自己麾下的精銳,竟然死了七八百有餘,而對方明明只有兩百人,戰損四比一,這怎麼可能?

    大明雄師精銳恐怖如斯?

    從內心深處,阮仁烈對大明感到了深深的畏懼,這還只是兩百騎軍,如果是數萬大軍從廣西殺過來,結局如何?  

    阮仁烈打了個寒顫。

    其實阮仁烈只是眼前這一幕驚呆了,待他回去平息心緒,就能明白原因:護衛使團的兩百,是京營中的精銳,又是騎軍對步軍,如果不是因為下雨,這個戰損差距還能更大。

    在兵力沒有達到絕對規模下,騎軍對步軍有著天然優勢,兩百騎軍先衝散了五百伏兵,其後在馬上倚高而擊,優勢明顯,迎戰後面五百援兵時,徐輝祖和曾慶隆也甩掉了身邊的安南兵力,選擇了衝撞對方援兵陣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6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