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徐皇后這才稍微安心了些,「如此說來,情有可原,但茲事體大,恐怕還需要陛下回來決斷,畢竟涉及兩國邦交的大事,又事關我大明作為宗主國的威信和顏面。」
徐妙錦道:「就是擔心三殿下先斬後奏。」
徐皇后嘆了口氣,「我稍後把老三叫來,給他叮囑幾句罷,管不管用不好說,三妹你也應該知曉,後宮不得干政,以往陛下在,我偶爾還能旁敲側擊為輝祖他們說幾句,現在是老三兼國理政,我的話他不一定會放在心上。」
徐妙錦沉默了一陣,才道:「盡人事罷,畢竟夫君早就做了準備,我相信他不會就這麼束手待斃。」
徐皇后頷首,「這事當下應該保密,一旦鬧大了,就算黃昏時候不被陛下問罪,可偽造國書這種事情終究會成為他仕途上的一個隱患,指不准什麼時候又被拿起來舊調重彈,到了那個時候,他每每升遷,都會困難重重。」
徐妙錦無奈,「沒辦法了,這事恐怕壓不住。」
徐皇后忽然道:「我倒是有點好奇,黃昏身在出使途中,是如何得知陳天平和裴伯去了順天,要知道我們在京畿都不知道這件事。」
徐妙錦眼睛一挑,眉眼都是笑意:「也許他是仙人呢。」
徐皇后一臉黑線,戳了妹妹額頭一下,「你啊,我看你這輩子是完了,被他吃得死死的,還要幫他數錢。罷了,你趕緊去安排吧,我這便去一趟乾清殿。」
第361章 法外無情?還是法外有情?
使團人多,除了徐輝祖,其他幾乎都是文臣,別說洪繼來和鍾量這些讀書人,當問到黃昏時,這貨都一股腦的招了。
如何偽造國書,有哪些人參與,一五一十的全部撂了個乾淨。
根本不需要上刑。
和黃昏一樣,使團中的其他人也全招,大家的口供內容幾乎一致,唯獨有點差別的地方,在於黃昏自己說過一句話。
偽造國書的後果,他一力承擔。
這下正合了某些人的心意。
使團人員遍及兵部、工部和禮部,如果全部人員都問責,這一通殺下來,兵部、禮部和工部就會出岔子,也會讓這三部的三位尚書不好做人。
既然黃昏一力承擔,那就其他人從輕處罰,重責黃昏,以及徐輝祖、黃觀和高賢寧三個使臣即可,既能達到目的,又不得罪那三部。
於是在使團被押入詔獄第三日後的大朝會上,第一件事就是近期在朝的駙馬王寧跳出來彈劾黃昏偽造國書一事。
附和者眾。
朝野上大半的武臣都說此事當誅。
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兼國理政的朱高燧大袖一揮,說諸位臣工所言有理,使番邦之國書,關係重大,豈容使臣偽造,若被番邦國知悉,今後我大明使團出使他國,還有何威信可言,此為動亂國勢之舉,北鎮撫司已調查清楚,主事偽造國書者為徐輝祖、黃昏、高賢寧和黃觀,禍心賊國,證據確鑿,有司覆核之後,擇日刑罰。
這事是北鎮撫司主差,覆核這個流程,不外乎就是把審問口供交到朱高燧的案頭上,然後再由六部尚書及諸多國公大佬們開一個牽頭會議,決定是殺還是殺……
反正都是殺。
就看怎麼殺。
是殺一人流放全家還是殺全家的問題而已。
這種事沒人敢出來說情。
但是——是一般人不敢出來說情。
儘管大家心中還有疑惑。
比如,國書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要偽造國書,偽造國書的舉動為什麼又能得到使團全部人員的同意,這裡面肯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可現在誰敢去碰觸這個霉頭?
武臣們大多都是朱高燧和朱高煦的人,他們當然不會為黃昏和徐輝祖說話,但文臣卻大多支持朱高熾,而朱高熾遠在順天,和此事沒有利益衝突。
所以文臣們儘管在猜測黃昏是不是支持黃昏的,可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出頭,萬一被朱高燧和朱高煦抓住把柄,打擊大殿下了呢。
於是奉天殿下很是安靜。
但還是有人出聲!
但見那位有著「顧獨坐」雅號的御史顧佐出列,「臣有異議!」
顧獨坐,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他在督察院不受歡迎,左都御史陳瑛不喜歡他,右都御史吳中對他也沒多少好感,實在是這位顧獨坐太獨了,從不和人交流。
上朝辦公,下朝看書,僅此而已。
不過他此刻出列,倒是讓很多文臣鬆了口氣,說句好聽點的話,其實朝野文臣,大多還是很欣賞黃昏,僅是內閣組建一事,就讓不少臣子獲利,比如內閣那一堆讀書人,又比如建議陛下編修全書,又有大批的讀書人獲利。
顧佐大聲道:「知其為之而為罪,卻不知其何為而為之,是我等失察之罪,若是致使明臣蒙冤,豈會成了萬邦笑話。是以微臣斗膽,還請北鎮撫司徹查使團偽造的國書內容,又為何要偽造國書。」
內閣輔臣黃淮、吳溥同時出列,「臣附議。」
片刻之後,楊士奇也出列,「微臣附議。」
嘩啦啦啦,一下子出來了一大堆的文臣,同聲附議:「請徹查。」
朱高燧一個頭兩個大。
看了一眼朱高煦。
朱高煦立即出列,怒斥顧佐:「顧御史,按照你言下之意,若是這封國書的內容是有益於大明,若是使團迫於情勢而不得不偽造國書,黃昏等人就應該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