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79頁

    孫承宗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讓閻應元這些讀書人,清楚的明白遼西所行撤衛設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時也必然觸碰遼派的敏感神經。

    說到底遼西推行撤衛設府,是相對容易的事情。

    畢竟這遼西是大明新收復回來的,過往疊加的種種,都被兇殘的建虜,操著刀殺了一遍又一遍。

    所以難辦的事情,在於撤衛設府諸事,必然會影響到遼西走廊那邊。

    遼東督師府。

    「諸位此番遼前之行,想來都是收穫頗豐吧?」

    孫承宗坐在官帽椅上,環視堂內所聚眾人,神情嚴肅道:「想必你們也都看出來,遼前的實際情況,要比北直隸複雜的多吧?

    戍邊的各部大軍。

    各地所存衛所。

    各處安置的難民。

    面對這樣的情況,對新收復的遼西諸地,其實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盯著,特別是那些活著的世襲衛所官。」

    閻應元、陳明遇、李岩、宋獻策、牛金星、顧君恩、堵胤錫一行,無不是臉色凝重,下意識點頭表示認可。

    此前他們隨軍趕赴廣寧後,就被孫承宗以暗查的名義,發放相應身帖,讓他們自行趕赴遼西走廊,去暗查遼西走廊一帶,所存在的諸多衛所,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問題。  

    這不進行暗查不知道,一經暗查卻嚇一跳,情況遠比他們所想的要惡劣的多。

    「督師,想有序推動遼西境內,陛下所定撤衛設府一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遼西這個地方。」

    宋獻策走上前,神情嚴肅道:「根本卻在遼西走廊一帶,畢竟那裡所存在的諸多問題,一旦遼西開始推動此事,必然會觸碰不少人的利益。

    想確保遼前的整體安穩,遼東督師府就要確保遼西走廊的安穩,像山海關、寧遠、錦州等地,所駐守的軍隊必須可靠。

    甚至圍繞遼西的邊陲沿線,特別是毗鄰建虜的區域,必須確保絕對安穩,否則一旦出現兵亂,就算遼西有序推動撤衛設府,最終可能會導致遼西的再度淪陷。」

    孫承宗微微點頭表示認可,不過他卻沒有說什麼,而是看向閻應元、陳明遇他們,顯然是想聽聽他們的見解。

    「除了遼前整體局勢的固守外,遼東賑災行署必須完善,這是確保撤衛設府一事,能儘快促成的關鍵。」

    閻應元緊隨其後,向孫承宗作揖行禮道:「唯有快,唯有準,將遼西各地田畝劃歸進官田所轄,均田分給各地遼民,同時實現遼西境內的登記造冊,完善魚鱗冊等各項基礎制度,才能確保遼西的安穩。  

    這樣能夠避免遼前生亂下,督師府過於被動,畢竟分配田畝的遼民,會為了低租分配的官田,而願意聽從督師府的調遣。」

    堵胤錫眼神堅定道:「在上述這些基礎下,學生覺得督師府這邊,可以調遣部分遼將,『增補』到山海關那邊。

    名義上是調遣,實則是監視起來。

    這樣就算遼西這邊,真的在有序推動此事,也不至於說會引起太大風波,穩定,是遼前的主旋律……」

    陛下遴選的這批讀書人,果真都是不凡啊。

    聽著宋獻策、閻應元、堵胤錫他們所講,孫承宗生出感慨,有這批英才的支撐,對遼西和遼西走廊兩地,分批推動撤衛設府之事,孫承宗可謂是信心十足。

    過去孫承宗遲遲不做此事,就是麾下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協助他在各地治下,真正落實要明確的部署。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

    「那諸位是否想過,等撤衛設府諸事,有序明確下來後,我遼前的未來是什麼?」看著堂內所聚眾人,孫承宗開口詢問道。

    「畢竟遼地苦寒,單純依靠種植莊稼,想確保地域的安穩,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近幾年來,氣候變得愈發寒冷。」  

    牛金星走上前,作揖行禮道:「以遼東賑災行署之名,整飭馳道,修繕水利,重修邊疆要塞。

    不過這些明確的工程建設,不能以過去的方式來修,而是要積極促成遼西籌建規模化工坊,以量產水泥、各項建材才行。

    有了這些基礎後,可逐步和平叛前指那邊,積極促成遼地的冶煉、軍工、造船、琉璃等各項產業,以此豐富遼地境內的產業布局,讓遼地不僅是平叛的前驅,還是積極發展的前驅才行。」

    顧君恩眼神堅定道:「不過要促成這些構想,針對草原等地的貿易,要做到絕對安穩才行,避免鐵料、火器等違禁品流出。

    畢竟在過去較長時間內,我大明境內有不少走私者,不顧朝廷的法令和震懾,私自走私這些違禁品,導致我大明在遼地不斷失利,如果此事不能絕對杜絕,那後患無窮啊。」

    「還有一點很關鍵。」

    陳明遇此時上前,正色道:「在這些謀劃初見成效後,督師府還要推動關稅、礦稅、商稅等革新。

    畢竟朝廷在戍守遼地的軍隊很龐大,現階段朝廷的難處很多,一味地依靠朝廷調撥相應糧餉,來應對肆虐的建虜,那終究無法做到主動。

    可若是督師府這邊,能有序推動這些稅改,就能向陛下請旨,截留這部分稅銀,一方面發展地方,一方面整頓軍隊,為後續向建虜發動攻勢,奠定堅實基礎。」

    孫承宗:「……」

    聽著這些人所講,孫承宗心裡所生驚喜,是愈發的明顯了,像閻應元、陳明遇這批英才,如果能在遼前磨礪出來,邁進大明仕途的話,那對朝廷日後的發展,能夯築堅定的基礎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7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