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32頁

    崇禎皇帝從不覺得自己要比歷代大明天子,要高明多少,要精明多少,他之所以選擇收控內廷職權,特設內務府,是基於歷史的必然趨勢,為更好統籌大明的維新變法,為廢除太監製度這一弊政,為文官制衡文官,為打通另一套晉升渠道……

    崇禎皇帝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緊緊圍繞著『維新變法』展開的,畢竟只靠他一人,想在中樞統籌把握好維新變法,實在是太困難了。

    而內廷太監群體的眼界和局限,崇禎皇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讓他們搞些權力鬥爭,這或許在行,只是涉及到治國興邦,那純純是痴心妄想。

    治理大明獨靠權力鬥爭,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倘若不能進行有效疏導,有效解決,那只會讓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多。

    現在崇禎皇帝所面臨的境遇,就是先前歷代的大明天子,沒有能有效解決和疏導所遇問題,在持續的堆積下形成的。

    權力鬥爭要進行。

    維新變法要持續。

    出於這等特殊的政治需要,放棄內廷太監群體,再扶持一套文官群體,來滿足自己的實際需求,就是崇禎皇帝的抉擇。

    所謂的西苑悟道,不過就是一項噱頭罷了。  

    「在今後的一年內,特設的內務府,要逐步接替內廷有司職權,確保內廷權益不受到任何損失。」

    崇禎皇帝眼神堅定,環視眼前的內務府群臣,朗聲道:「內廷是內廷,外廷是外廷,朕希望你們能夠牢記於心,不要在內務府當著差,屁股卻給朕坐歪了,這是不能有的。

    鑑於賑災公署、廉政公署從朕下旨特設以來,就在朝野間飽受爭議,縱使到現在也有很多的分歧,朕決意將它們悉數劃歸進內務府。

    今後不再歸外廷所設。

    賑災公署在地方所設賑災行署,將會作為內務府的常設機構,接受內務府和各地巡撫的雙重管轄。

    廉政公署今後只負責內務府所設的有司衙署監察,不再涉及外廷的有司監察,一應旨意朕後續會頒布。」

    錢肅樂、李長祥、張肯堂、沈廷揚、黃道周、何騰蛟他們,在聽聞天子所說後,無不流露出複雜的神情。

    其實在他們被天子從各地召歸京城,擢授內務府的相應職官,就清楚的知道今後大明的政局,會朝著全新的層面進取。

    內務府常設7名總管大臣,秩正二品,常設會稽司、掌儀司、都虞司、慎刑司、營造司、慶豐司、錢糧衙門、內管領處等有司衙署,這哪裡是單純的總攬宮廷事務啊,這分明就是另一套行政班底啊。  

    只不過先前內廷太監群體,所執掌的那部分權柄,被特設的內務府所全面頂替,這就是讓內務府和外廷有司對立制衡啊。

    所立足的權力跟腳不同,也註定特設起來的內務府,和外朝的有司衙署,是不可能融在一起的。

    「內務府所設一應衙署,就暫定在十王府所在。」崇禎皇帝撩了撩袍袖,站起身來,看向錢肅樂、李長祥、張肯堂他們,微笑著說道:「至於所設總管大臣,就暫在養心殿擇一偏殿當差,便於朕隨時傳召。」

    「臣等遵旨。」

    眾人當即作揖道。

    內務府下轄常設的那些衙署,不過是一個開始罷了,拋開其他的不談,韃清所創設的內務府,的確起到不錯的制衡作用,還有效避免了內廷太監干涉朝政的弊端。

    崇禎皇帝需要這套行政班底,來幫著自己分憂做事。

    像內廷十二監四司八局,後續會和內務府逐步合併,不過司禮監、御馬監等重要衙署,包括東廠、西廠、內廠等處,崇禎皇帝是會保留下來的,畢竟有些事情吧,還是用內廷太監比較放心。

    就算想要廢除掉太監製度,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過渡,一上來就廢除掉太監製度,那就等著面臨新的問題和麻煩吧。  

    內務府的設立,代表崇禎皇帝要用高效的態度,來逐步擢升在各地賑災行署,所效命的士子讀書人了,繼而確保他所謀劃的維新變法,就算遭受外朝文官的強烈反對,也能通過另一套班底推行起來。

    不過很多事情還需要疏導,還需要劃分,用一年的時間來明確這些,是崇禎皇帝所定底線。

    畢竟很多事情不是一上來就能辦成的,這是需要相應的磨合,相應的調整,相應的參考,明確最合適的體系,才能確保所謀劃的諸事能運轉起來。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明御林軍

    以西苑悟道之名,收控內廷太監權柄,特設內務府總攬宮廷事務,和崇禎皇帝預想的一樣,此事在朝野間引起極大反響。

    對歷朝歷代的文官群體而言,太監群體執掌權柄、干涉朝政之路,只要一日不被徹底堵死,那社稷綱常就不會真正安穩。

    權閹亂政,是文官所不喜的。

    天子就該聽他們的。

    天子就該約束自身。

    屁股決定腦袋。

    大明的文官群體,一直都在追求『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或許現實是這樣,不過在政治層面,皇明天子從未這樣表態過。

    文官群體追求的那套東西,恰恰是皇權所絕不會允許的,身為一朝天子,掌生殺大權於一身,誰願意皇權被臣權所架空?

    縱使再怎樣昏庸無能的君王,都不願看到自己想做任何事情,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卻事事要受到臣子的干涉和指摘,真要是那樣的話,到底誰是君?誰是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3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