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韓爌、溫體仁一前一後,向崇禎皇帝稟明著情況,此刻崇禎皇帝的心情,卻變得雜亂起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儘管心中先前已有所準備,可真當災情奏報,呈遞到御前時,崇禎皇帝還是有些無法接受。
前面所遇到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這後腳就跟著暴露出事情了,而崇禎三年的自然災害,這才只是一個開始啊。
「皇爺~」
王承恩捧著手裡的奏疏,面露憂容,看向自家皇爺,低聲說道。
自家皇爺真的太難了。
「著內閣、戶部有司官員,來文華殿研討賑災事。」崇禎皇帝收斂心神,接過王承恩所遞奏疏,堅毅的眼神,看向韓爌他們,沉聲道。
「眼下正值國朝艱難之際,賑災事必須明確,直隸和山東兩地,絕不能因災情,而亂了陣腳。」
「臣等領旨!」
韓爌、溫體仁當即應道。
別看二人答應的很好,但對待兩地賑災事,心裡卻並不看好,甚至持悲觀態度,國庫無力支撐啊。
『針對之後頻生的災害,朝廷這邊不能被動的承受了。』
拿著手裡的奏疏,崇禎皇帝雙眼微眯,暗暗思量起來:『受黨爭風氣的影響,大明吏治腐敗嚴重。
即便從國庫調撥賑災糧餉,只怕還沒有出京,這有司官員就會貪一筆,途徑的各地官府,也都會撈一筆。
別看先前殺那麼多人,但貪慾這種東西,可不是簡單的一兩次殺戮,就能給他止住的。
歷朝歷代,對吏治都很重視。
即便是明初的太祖高皇帝,是何其的憎恨貪官污吏,殺的人頭滾滾,但該爆雷的時候,還是會爆雷。
大明的賑災事,必須要像平叛事那樣,特設起相應的直屬中樞,交由專司專人分管,從國朝層面,去一點點扳正回來。』
大明所構建的國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體。
後世的韃清,在大明的基礎上,又增補一些衙署,這使得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算是達到了新的高峰。
現在還不是韃清那個時候。
崇禎皇帝是大明的天子。
他現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決眼前的問題。
特別是賑災一事,若不能得到有效管控,那之後的大明,會在頻繁的爆發災情,賑濟災民中,被一點點被掏空元氣,肥了貪官污吏,飽了惡紳惡霸,苦了大明百姓……
『幸好啊,先前所明責任制和追責制,包括韓繼思所推吏治新規,都逐步在朝明確下來了。』
崇禎皇帝看著進來的閣臣、廷臣,心裡慶幸道:『雖說這些事情,在朝的諸多文官,心裡是不高興的,是不願意的。
但事情算逐步落實了下來,這也使得一些文官,還是被迫的接受,就像現在的內閣,享受著權柄的同時,也承擔著極重的責任。
若是能借著此次山東、直隸的災情,將自己的主張明確下來,這為後續應對更嚴峻的災害,算是夯築了根基。』
崇禎皇帝的眼神變得堅毅起來,看著以韓爌為首的內閣大臣,看著以畢自嚴為首的戶部大臣,覺得這一切都是時候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賑災公署
「關於賑災事,諸卿是怎麼想的?」
穩坐在龍椅上的崇禎皇帝,神情平靜,看著韓爌他們,道:「直隸大旱,山東大水,這兩場災害,來的不是時候啊。
陝西平叛流寇,山西鎮壓民亂,遼東更有建虜虎視眈眈,再加上,從山陝逃難安置的災民,朝廷難啊。」
崇禎皇帝一言,叫韓爌、溫體仁這幫內閣大臣,畢自嚴這些戶部大臣,一個個都流露出憂色來。
是啊。
內憂外患。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山陝兩地的情況,就不用多提了,能種下多少糧食,收穫多少,都是不好說的。
畢竟此前的山陝兩地,雪災、旱災、地龍翻身,就像是商量好了一般,一個接著一個。
遼東,別說是種糧食了,那就是個無底洞。
儘管現階段的遼前,在孫承宗出任遼東督師後,停下了營建堅城堅堡的行為,但戍守遼前的數十萬大軍,亦是筆不小的開支啊。
「陛下,當前國庫這邊,恐無法拿出兩地賑災糧餉。」畢自嚴走上前,帶著憂容的神情間,透著心累,作揖行禮道。
「崇禎二年那場建虜寇邊,進犯我大明關內,造成諸多損失,包括各項的開支,即便是到……」
畢自嚴所說的這些話,崇禎皇帝的心裡明白,這並非是人家有意推脫什麼,不想過多為社稷分憂。
作為大明的財相,這大明的滿朝文武,都沒有畢自嚴更難的了。
幾近失衡崩塌的財政體系,門類頗多的各項開支。
面對這種情況,錯非當初的崇文門稅關整頓,張家口榷關的開設,大明國庫啊,早就跟著擺爛了。
『面對大明目下這種混亂局勢,在情況稍稍有所好轉,又鬧出大的災情,縱使是大明財相,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看著愁容滿面的畢自嚴,思緒萬千的崇禎皇帝,心裡暗暗道:『不過擺明了難處,亮明了困難。
這樣才好叫內閣這邊,支持自己的謀劃部署。
不然災情這般嚴峻,官場又這般腐敗,若還按照原來那一套,被動賑災的話,那無疑是蠢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