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頁
不過真要這樣做的話,那對糧食的需求必然增強,如何妥善解決好此事,亦是穩定地方的根本。」
畢自嚴之所以支持這些,就因為他是內閣群輔之外,還是戶部的尚書,能給國庫多多的創收,減少不必要開支,那畢自嚴都會去想,去做。
何況規模化工坊增多,培養和發展工商業,那朝廷以後除了關稅之外,還能設法增強商稅等其他稅目。
「有關糧食的問題,卿家無需擔心。」
崇禎皇帝不假思索道:「徐卿所負責的倉場諸事,一直在直隸各地積極籌建,此外朕也通過一些衙署,在通過海貿向南洋等地購進糧食。
而先前徐卿負責的土豆、紅薯、玉米等物,經去年的培育種植後,發現適合大明治下種植,且產量是很大的。
現在徐卿奉旨離京,在北方各地開始巡察諸事,其中有一項,就是讓諸賑災行署有序組織,圈定一些地域,規模種植土豆、紅薯、玉米等物。
關於工商業一事,就在戶部這邊,新設一工商清吏司吧,連同廢除匠籍在內,都交由卿家負責。」
「臣遵旨。」
畢自嚴作揖行禮道。
面對這些新的改變,韓爌心裡有些擔憂,按這樣的一種趨勢,那今後的國朝,又將會改變成什麼樣?
儘管現階段的朝廷,不像崇禎皇帝御極之初,對於各項糧餉的開支,表現得那般窘迫和無奈了。
但是對於這些新的改變,其實外朝不少的文官,都是或多或少的擔憂和不滿的,畢竟這和他們所認知的不同。
如果說持續這樣進行下去,那大明還是他們所認識的那個大明嗎?
就算現階段不觸及他們的利益,以後是否會觸及到利益,這是誰都說不準的事情。
第三百一十九章 勛戚的第二春
天下熙熙皆因利來。
人活於世,不可能活在真空下,人情世故之下,所藏著的就是各種利益的交織,畢竟地位、權力這些,都會衍生出利益。
成國公府。
「聯合海貿這件事情,本公算是看明白了,那就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徐允禎難掩激動,手捧茶盞,看向朱純臣他們,開口道:「此前那幫文官啊,一個個叫囂著不可海貿,不能違背重農抑商的國本,事實上果真是這樣嗎?
咱們所在的皇明海貿總會,最新一期的財報匯總,諸位都看了沒有?
現在還沒大規模組織出海,僅僅靠著從江南諸省的治下,所購進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物,通過運河輸送到天津,和歐羅巴各國的海商簽訂契約,就賺取那般多的銀子。
這要是繞開這些歐羅巴各國的海商,直接整船運輸到南洋諸國,甚至運到天竺等地,那能賺取多少銀子啊?!」
朱純臣等一眾勛戚,聽聞徐允禎所講之言,無不流露出各異的神情,顯然對聯合海貿一事,皆有著自己的想法和算計。
當初崇禎皇帝召見在京勛戚群體,提出聯合海貿一事,以集資占股的形式,從朱純臣、徐允禎這些勛戚手裡,募集到第一批銀子,並通過實兌新制錢的方式,雙重榨取這些勛戚的財富。
不過開海通商一事,對於這些勛戚來說,在短短數月間,他們就見識到皇明海貿總會,所賺取到的純利有多少。
「定國公說的沒錯,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咱皇明海貿總會,麾下所擁有的海船規模太小,不然早就組織對外海貿了。」
「這真是夠叫人眼饞的,明明銀子就在眼前,卻偏偏要通過那幫貪婪的西洋蠻夷,盤剝走屬於咱們的一部分,才能賺到這些銀子。」
「天津、登萊等沿海地帶,不是籌建起不少造船廠嗎?為何咱們就算下訂單,也只能眼巴巴的瞅著啊。」
「現在遼東諸港也都在籌建中,聽說這些海港的官員,都是經陛下批紅才赴任的,想來也籌建不少造船廠吧。」
「不是,咱們為何必須要等地方的造船廠啊?陛下當初不是說過,允許咱皇明海貿總會的名下,可以籌建相應的造船廠嗎?」
當初崇禎皇帝提出聯合海貿,關鍵集資占股的份額,還是那般的龐大,這讓朱純臣、徐允禎這幫在京勛戚,心底難免會有些擔憂,生怕他們所投的首批銀子,可能會被天子給強占了。
再一個他們也有些擔憂,拿出太多的銀子,讓天子生出猜忌之心,懷疑他們名下的銀子從何而來。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批所投的銀子,雖被實兌成新制錢外,不過短短數月間,就通過在天津本港的貿易,就賺取到不少的銀子。
這便讓在京勛戚群體的心思,悄然間發生著相應改變。
貪慾總是無窮盡的。
「諸位靜一靜。」
沉默的朱純臣,和徐允禎眼神交流後,伸手道:「現階段皇明海貿總會,能通過對外進行海貿,賺取到相應的銀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不過受麾下海船規模不多的影響,導致我們只能被動的看著,本公覺得這種情況,必須要有所改變才行。」
徐允禎、顧肇跡這些勛戚聞言,無不點頭表示認可。
「其實陛下的態度,在過去數月間我們也都知道,那是希望籌建的皇明海貿總會,能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朱純臣繼續說道:「畢竟內帑這邊,占著3000萬兩銀子的份額,哪怕陛下沒有掏1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