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頁
不管是流賊平叛,還是建虜平叛,亦或外派分指,再或者京畿衛戍調整等等,軍機處所轄職權不可謂不重。
以『國朝平叛』為引,軍機處從無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那所涉足的軍機要務眾多。
看似兵部在朝總攬軍務,控制著諸多的職權,可實際上早就不是這般了。
但凡是驚動到朝廷的平叛事宜,軍機處都有權管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軍機處的地位和職權,都快凌駕於兵部之上了。
特別是傅宗龍、楊文岳、丁啟睿,楊嗣昌這批大臣,增補進軍機處以後,劉鴻訓、李邦華這幫大臣,兼領軍機處大臣職務,被外派地方任職,大明的政治格局,已在悄然間發生根本改變。
權力是爭取來的,是靠行動奪來的,不是靠所謂天子威儀,去用言語威脅大臣置換來的,那太有損皇權威儀。
「遼前和東江鎮呈遞的密奏,諸卿都看過了。」
崇禎皇帝負手而立,盯著眼前的遼東輿圖,神情嚴肅道:「僅從現階段的態勢來看,遼東的整體局勢吧,不再是建虜一家獨大了。
至少已經出現新的變動。
遼東義軍這顆棋子,的確是朕先前所派,軍機處事先並不知情,且朕還在暗中給予了相應支持。
現在東江軍這邊,想趁著繡岩城一帶,被遼東義軍吸引大批建虜,趁亂殺奔鎮江堡,並設法奪下此地。
朕覺得劉興祚、金鉉他們,所做決斷是沒錯的,如果說能夠促成此事,叫建虜從遼西或遼左調兵,就能進一步引起混亂。」
「陛下,臣有一些不同看法。」
王洽眉頭微皺,講出自己心中所憂,「倘若東江軍的參戰,沒有能達成這一戰前構想,恐對我大明的損失,會很大啊。」
「王樞輔,你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王在晉出言反對道:「遼東義軍的真實水準怎樣,這確實要商榷一二,不過東江軍的實力如何,軍機處是清楚的。
如果說東江軍這邊,組織得當,籌謀縝密,想趁亂收復鎮江堡,完全是有機會辦到的。
諸位不要忘了,建虜這邊,自從東江鎮開始乘船渡海,不間斷襲擾遼南,遼前那邊跟著也開始後,圍繞遼東的格局,就發生改變了。」
「沒錯,王樞輔說的這些,本輔都知道。」
王洽伸手道:「通過遼前這邊,不時呈遞的軍報來看,圍繞遼西和遼左之地,喀喇沁、內喀爾喀、察哈爾等部,的確有不小的動作。
特別是針對科爾沁草原治下,幾方出現不小的異動,甚至科爾沁諸部中,也有一些部族變得不安分起來。
但是僅憑這些客觀存在的,我們就不能單方面的篤定,建虜不會從遼左調遣重兵,先圍剿這支遼東義軍,再合攻出動的東江軍……」
崇禎皇帝負手而立,聽著王洽、王在晉他們的爭吵,沒有多說其他,談論軍機要務嘛,就是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說連這點都做不到,那軍機處想總攬平叛事,確保大明的內部叛亂,儘早出現好的結果和改變,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軍機處沒有像內閣那樣,設立所謂的首輔,而是設立幾個輪值的首腦,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大家官職一樣,在針對某件事情時,可以不必顧慮其他,各抒己見。
「本輔倒是覺得劉興祚、金鉉他們,所呈遞的軍報是好的。」
黃立極此時說道:「京城相距遼東前線,終究是相隔甚遠,對前線局勢的變動,不能做到及時掌控。
就在我們商榷這些的時候,說不定遼東的局勢就發生改變。
遼南和遼左的情況怎樣,軍機處這邊,其實能明確的指導意見不多,但是遼西那邊還是可以的。」
「黃卿所言,正是朕心中所想的。」
崇禎皇帝伸手說道:「現在繼續爭吵東江軍怎樣行事,其實沒有任何意義,現在我們所要考慮的,是遼西究竟能不能打,敢不敢打的問題。
諸卿心裡也清楚。
當初遼西的淪陷,使得大明在遼地的境遇很被動,這也導致孫卿初鎮遼東時,提出修築建城,穩紮穩打的方針。
事實證明呢,這一方針太過呆板,太耗費錢財,也致使遼前治下的諸軍吧,形成了很多的弊政和問題。」
王洽、王在晉、黃立極三人,流露出各異的神情,相互間看了一眼,天子所講的這些,的確是先前遼東的實際情況。
現在軍機處這邊,增補的大臣還沒有赴任,離任的大臣在交接差事,王洽、王在晉他們的壓力很大。
各地平叛要兼顧。
京畿衛戍要兼顧。
當前軍機處上下啊,可謂是忙成了一鍋粥。
「所以朕覺得要打!」
看著眾人的反應,崇禎皇帝態度堅決道:「如果說能夠趁此機會,將整個遼西重新收復回來,那對於遼地平叛將取得根本性改變。
朕的意思很明確,這一戰略方針,要以軍機處明發到遼前,但具體該怎樣做,還是要孫卿他們主抓。
如果說遼前的局勢,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和局勢,那也是可以不打的,當然這是最後要去討論的。」
「陛下的意思是說……軍機處不明確謀定詳細方針。」王在晉皺眉說道:「只是單純的表明對待此事的態度?」
「可以這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