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頁
與此同時,全體會議一致決定成立以曹皇帝為名義首領的戰時內閣。而指揮戰爭的實權,則依舊為時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夏先澤首相所掌握。
八月三日,按照預案,大燕國範圍內開始布置公告準備工作。
八月四日,曹川本尊,在全體穿越眾簇擁下,於皇宮頂樓發布了告國民書,正式宣告出兵北伐。
……
所有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大事件,都是由一些看上去不起眼,卻又十分重要的小事件引發的。
時間倒回曹皇帝誓師北伐前第十天:七月二十二日。
地點:京師,忠勇伯府,小客廳門前。
北京站正副二位站長,站在滴水的琉璃檐下,正在和來訪的大清國特使,參政孟喬芳作別。
「參政此去,還請在崇德皇帝面前,再幫襯幾句。」
已經是天氣炎熱的七月份了。薛海元穿著一身薄綢工藝唐裝,臉頰掛著一絲不知是細雨還是汗滴的水漬,面色卻是凝重。
他拱著手,對正準備走人的孟喬芳說道:「我方大軍正日夜兼程從阿拉斯加國返程,最多再有兩個月,便能回國。」
「到那時,你我兩家南北對進,大事可成,也不用傷了兄弟之邦的和氣啊!」
孟喬芳聞言,也是嘆了口氣:「曹大王之意,你我這些許時日商談往還,崇德皇帝早已明白知曉。」
「可商討至今,曹大王連長城都不許我大清軍馬過境……這未免也太不相信兄弟操守了。」
薛海元臉上露出了一絲小尷尬:「我家大帥有些愛惜羽毛,總不願被人說成撿了便宜。」
「推脫之詞罷了。」
孟喬芳這時,眼中甚至露出了一絲譏諷:「薛大人,拖了我大清兵馬三個月,如今這兄弟二字,再不好出口了。」
說完這句,孟喬芳毅然躬身行禮,:「大人留步,在下此去盛京,想來終有見面時。」
望著孟喬芳漸行漸遠的身影,薛海元失望之餘,還是最後威脅了一嗓子:「參政,盛京貿然發兵之日,你我兄弟,可就真的是敵非友了!」
雨霧中,孟喬芳的背影只是略略一頓,然後大步離去。
「終於玩砸了啊!」
見清使消失在了視線中,刀條臉的副站長李豐,挑了挑眉毛,有點感嘆地搖了搖頭:「我以為上個月就要翻車了,沒成想還多拖了一個月。」
「清廷對我們的意見,肯定還是重視的。」
薛海元這時候已然平復了心情,邁步回屋:「情報傳回去,總是要高層討論,這都需要時間。」
「那麼。」李豐坐回沙發,低頭沉默一陣,再抬頭,終歸是露出了忐忑的表情:「國運大戰,從咱們這裡扣扳機了?」
薛海元無奈苦笑一聲:「八成是了。孟喬芳這一去,崇德皇帝定然會下戰略決心。大戰就在眼前。」
……北京站和特使孟喬芳談判的這三個月時間裡,可以說薛海元在節節敗退。
畢竟假的就是假的。
清廷這邊一開始是很有誠意的。新上位的崇德皇帝皇太極,得知曹大帥不願清軍提前飲馬長江後,迅速對談判代表孟喬芳做出指示:清兵可以先行發動吸引明軍主力,並且保證不過黃河一線,就在北方靜待曹氏大軍出兵江浙。
這個年代的大型戰爭,那都是以年來計時的,前後差幾個月時間根本無所謂,所以皇太極這個提法可以說很有誠意。
然而,提案被薛海元拒絕了。
當這個最有誠意的提案被否決時,雙方在京城和盛京之間信使來回,業已拖過去了一個多月時間。
而當清使的第二個提案被擺上桌面後,薛海元感覺到了濃濃的試探味道:清廷願意發兵,只占據長城一線,與明軍在燕山山脈拉扯,靜候曹氏大軍。
到了這個時候,薛海元已經沒有合理的理由去拒絕了:如果姓曹的真有心兩家合作反明,那沒有人會拒絕這樣的條件。原本就是要答應合作夥伴占據北方的,現在連長城都不許人家占了?
問題是,大燕國壓根就不想清廷動兵。因為清兵只要一動,大燕國就得做戰略動員……穿越勢力連河北平原都不願意放清兵進去。
這不是長城不長城的問題,從頭到尾,薛海元都在搞戰略欺騙。
所以,薛海元最終還是拒絕了這樣的條件。
可這一下,自己的屁股也露了出來。
接下來,雙方談判氣氛急速轉冷。而這個時候,薛海元已經比歷史上清兵入關,多拖延了兩個多月。
拋開其他不談,單論戰略眼光,崇德皇帝無疑可以稱得上雄才大略。到了這個時候,人家再看不清曹氏的真實心思,那就是搞笑了。
之所以最後還能再拖一個月,完全是因為崇德皇帝願意付出這一點沉沒成本,再最後爭取一下。
所以最後一個月里的幾次見面,薛海元和清使孟喬芳之間,其實都已經互相心知肚明,只剩下逢場作戲了。
而今天,則是孟喬芳最後一次來伯府……這就是最後通牒,不論談判結果如何,他都要快馬趕回盛京。
結局自然是註定的,薛海元不可能表態放任清兵入關,能拖一天算一天。
「事已至此……咱們也盡力了。現在,需要早做準備。」
仰頭靠在沙發背上,仔細回顧完這幾個月的操作,沒發現什麼錯漏後,薛海元坐起身,拉響了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