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頁
田貴妃也默默地回了後殿,一同上吊。
在這個過程中,面露悲痛的皇帝,拿起桌上的酒壺,連飲十數杯烈酒。
最後,大約是酒量終於麻痹了神經,皇帝遂抽出劍,一劍捅進了尚在哭哭啼啼的袁妃心窩。
做完這一切,袍袖上沾滿鮮血的皇帝,去了後殿。看到皇后和田貴妃的屍體後,皇帝又開始在後殿尋找長平公主。
不料,尋了半晌,並沒有發現長平公主朱媺娖的身影:「阿九呢?」
一旁宮女瑟瑟發抖,言道公主從早上就不見了。
和歷史上不同。這個時間段的阿九,年方六歲,個頭很小,大約很容易就找不到了。
未己,尋不到公主的皇帝,又提著劍,去了自己的嫂子,明嘉宗朱由校之妻,張嫣張皇后的寢宮。
結果,寢宮中卻是空無一人,遍地凌亂,宮女太監紛紛不知所蹤。
長嘆一聲後,崇禎再出得宮門,命王承恩尋了些馬匹和武具,分發給了身邊所有太監。就連文臣卜大醒,也分得了一柄短劍。
接下來,崇禎手執三眼火槍上馬,與數十名太監組成的騎兵隊伍,同至東華門。
不料,東華門上守軍見到身穿黃袍的人影,當即亂箭射下,硬生生阻止了皇帝出門的想法。
到了這一刻,皇帝終於醒悟:臣子們今天是決不允他出逃京城的了。
帶著不甘和不能置信的心態,崇禎之後又繞路文華門,一路奔行到了朝陽門前。
預料之中的結局再一次出現:世受皇恩的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
眼看著最後一絲逃命的希望破滅,萬念俱灰的崇禎,調頭回到了皇城內。
這個時候,皇帝身邊,隨從早已星散,只餘二人在側:卜大醒和王承恩。
而已經變得渾渾噩噩的皇帝,一路搖搖晃晃,只往後宮處行去。
不知不覺間,皇帝穿過了神武門,登上了後宮的制高點:煤山頂的壽皇亭。
站在壽皇亭旁的一刻歪脖樹下,業已渾身虛脫的崇禎皇帝,扶著樹樁,最後一次觀覽了他的大明江山。
當其時,遠方黑雲籠罩,京城內外火光映天,遍處狼藉。隱約間飄來的滾滾濃煙,混合著喊殺聲,活脫脫一副末世景象,卻是大明江山的真實寫照。
見此慘狀,崇禎厲笑一聲後,長嘆道:「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說完這句,崇禎解下了腰帶。一旁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哽咽著接過,替皇帝在樹枝上綁好了繩環。
這邊廂,皇帝脫下明黃外袍,然後咬破手指,在藍色中衣上寫下了那封血書:「朕自登基八載,雖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全程,東宮太子講讀長跪不起,以額頭覆地。
待到皇帝寫完血書,王承恩跪倒在地後,皇上先是以發覆面,然後抬腳,踏上了王承恩脊背。
這時候,卜大醒開始行三跪九叩的送君大禮:「皇上且先行片刻,臣隨後就到。」
下一刻,皇帝將腰帶套進脖頸,然後腳下一使力,蹬開王承恩,將自己掛在了半空。
第728節 歷史(三)
「嘭」的一聲炸響後,半空中繃直的腰帶,應聲而斷。
崇禎隨即滑落在地。
「啊!?」
原本跌坐在地的王承恩,被嚇了一跳。不過多年練就的服務意識,還是令他本能地伸出雙臂,接住了皇爺後背。
「咳咳咳。」驟逢變故,崇禎顧不得其他,赤紅著臉頰,捂住脖子連聲咳嗽起來。
「什麼人!?」相對冷靜的卜大醒,卻是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周遭:「不好,是闖賊!」
在卜大醒眼中,山頂四周,不知何時,出現了一些零零落落,穿著花衣衫的怪人。
在卜老爺認知中,這種穿束,正是流民為主的闖賊應有的扮相。
與此同時,傳統風格的中式壽皇亭背後,急匆匆轉出來一伙人,向此處奔來。
定睛一看,這夥人卻是奇怪。居中的身穿對襟短衣,一旁卻有穿著補丁短袍的隨從,還有肩扛著奇怪什物的。
奇奇怪怪的團隊,令卜大醒一時間有些困惑。奈何他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也阻攔不了來人。
不過卜大醒這時已經站直了身軀……不論來得是誰,想要加害皇上,得先從他屍體上跨過去!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卜老爺做心理建設這當口,一伙人沖將過來,沒等卜老爺說什麼,當先壯漢只是伸臂一格,就將卜老爺推到了一旁。
緊接著,一個身穿黑色中山裝的胖子,喘著粗氣站在了皇帝身旁。另有同樣裝束的一個中年人,也並排湊到了一起。
……
這二人,一個本名李漢,常用名李大嘴。
另一個本名張冬東,曾多次冒名曹川。
在這個歷史時刻,由這二位代表曹皇帝出現在煤山頂,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某勢力早就對今天這一幕有了相應預案。
畢竟,原本的大明臣子接班明王朝,最好是要有法理依據的。而剛才被鏡頭錄下的崇禎上吊一幕,就是最過硬的證據了。
之所以派李大嘴,是因為他是內臣之首。由他來見證明王朝結束,是比較合理的。再加上一個張冬東,也算是配置齊全,格外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