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7頁
「可是朝廷不許呢!連樂捐都不許。說是朝廷收了大家的稅,就該保衛大家呢!」
「所以你們說,這樣的朝廷,誰不擁護呢?」張任笑著道。「咱們當兵的,願意為朝廷拋頭顱灑熱血,當老百姓的,願意傾其所有相助朝廷,你們說說,這場戰爭,有什麼理由咱們打不贏呢!」
「便是那些當官的,也想努力打贏吧,這樣他們也都可以升官嘛,知縣變知州,知州變巡撫,巡撫變總督,真要滅了遼國,那地盤可是擴大了好幾倍呢,現在咱們大宋的官兒可還夠用嗎?」有人大笑起來。
「你也想弄個將軍噹噹吧?」
「我啊,要是不死,能當個虞侯就心滿意足了,將軍,那是不敢指望了!」
大家的氣氛瞬間便熱烈了起來。
說句老實話,以前他們對於戰爭勝利的信心雖然也很足,但你要說為什麼覺得會打贏,他們是說不清個所以然的。像老兵陸伍一便想得更多,因為他經歷過失敗。但今天張任這麼細細地給他們一分析,大家倒是恍在大悟。
這便叫做上下一心,其利斷金吧!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實力!
光有勇氣,沒有實力,那也是枉然。
你赤手空拳卻又勇氣百倍地沖向全身甲冑手握利刃的敵人,那不叫勇敢,那叫愚蠢,死了也不會有有憐惜。
勇氣與實力相匹配,再加上一個高效的指揮系統與後勤供應系統,再制定上一個切實可行的,與時俱進的作戰進劃,那麼再差的結果,也可能只是不贏。
蕭誠的數年努力,進步的可不僅僅是江寧新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在人心之上,蕭誠更是花費了太多的精力。
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這些以前大家都不太意的東西,正被他一點一點地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滲透進每個人的人心。
現在,終於能看到一點點的效果了。
至少除了像周洪這些曾經受過苦的人支持戰爭之外,在南方,從來沒有受過大的戰爭荼毒的人們,也開始覺得他們應當去收復故土了。
進步只要開始,便不會停止。
就像是一個在下坡之上滾動的車輪,他必然會越來越快,最開始的時候,還需要蕭誠想方設法地去推動,但只要他滾了起來,便然會勢若奔雷,不可阻擋。
第一步,防守反擊。
第二步,收復故土。
第三步,開始北伐。
第四步,一統天下。
每完成一步,都會讓這個滾動的車輪的速度再一次的加速。
第七百零六章:突出部
張任官任副指揮使,手下有六個戰營,三千餘人的規模。在過去,這也就是一個統制能帶領的兵馬數量,而一個副指揮使麾下,一般會有好幾個統制,能指揮上萬甚至更多的軍兵。
但到了江寧新宋時期,這個數量便大大縮水了。
通過軍事改革以及募兵法的正式實施,廂軍的徹底取消,新宋的軍隊規模大大縮減。
老宋時期,號稱禁軍八十萬,廂軍更是多達數百萬人。
現在,整個禁軍的數量,加起來也不到三十萬人。
而其中的二十萬人,便部署在了與遼國以及其僕從國的對抗前線。
人數雖然少了,但戰鬥力,卻是在急劇上升。
在蕭城看來,現在的新軍,任意抽調一支出來,也許還是比不上當年大國統帶的那支廣銳軍,但是,也足以達到河北邊軍的水平。
而當年所有的河北邊軍加起來,也不過五萬人左右。
至於京城周邊的上四軍,說是全國精銳抽調,但打起仗來當真是不敢恭維,蕭定十騎破百騎以前後來王柱帶著一哨步卒又干翻了上四軍百多名步兵便可見他們之間的差距。
所以在蕭誠看來,現在的三十萬新軍戰鬥力,已經是超過了當初整個老宋的戰鬥力。
更何況,還有諸多新武器的加持。
軍隊數量少了,但在軍隊上的花費並沒有降低。
過去老宋拿來養八十萬禁軍和數百萬廂軍的軍費,現在被蕭誠一股腦地用在了新軍身上。
刨開軍晌、各種津貼、賞錢等之外,大量的資金被用到了軍隊的訓練、裝備上,這使得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寧精勿濫,是蕭誠治軍的一條原則。
濫竽充數的軍隊,在關鍵的時刻,不但救不了命,還有可能壞大事。
倒不如將這些不保險的都拿掉,這樣至少有一樣好處,心中有數。
總體上看起來,軍費的花銷並沒有降低,但如果從全局盤算下來,新宋其實仍然在許多隱性的花銷之上,被大量地節省了下來。
比方說軍隊的後勤供應體系。
因為軍隊的大幅度減少,使得後勤供應體系也相當的減少,在這個人扛牛馬拉的時代,為上百萬人提供後勤供應和為三十萬人提供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這個差距會更明顯。
以前要一百萬人才能做完的事情,現在三十萬人便綽綽有餘了。
如此總體算下來,竟然還是大大節約了財力。
當然,諸如司軍超為首的老派官員們擔心軍隊數量太少會出事,會抵擋不住遼人的進攻的擔心,也只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來檢驗了。
過去養著數百萬的廂軍,是老朝廷避免百姓成為流民,成為禍患的一種手段,說白了就是朝廷拿錢養著這些人,然後官員們又將這些廂軍變成了自己賺錢的工具或者擁人,反正是朝廷養著,他們連工錢都不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