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頁
幾名吏員從村子裡走了出來,與周洪簡單地進行了一個交接,然後便離開了。
周洪,是這個村子的村正。
周洪原本是下邑的,一年多以前,因為趙國統治太過於酷烈,活不下去的他,推著老娘,帶著婆娘娃娃,冒著大險一路逃去了宋軍控制區,在譙縣安頓了下來。
與周洪一樣的人很多,都住在難民區里,每日靠著賑濟以及做一些零工來維持生計。
時來運轉,則是得力於周洪婆娘的一罐魚醬。
據說是得了某位大員的稱讚,所以他便脫離了難民營,在當地官府的幫助之下,有了一個小小的店面,然後開始生產販賣這種魚醬。
日子一下子便好過了起來。
不過他這樣一個大男人,整日裡給老婆打下手也不是一個事兒!而且自尊心也不允許他吃這麼一碗軟飯。
所以在朝廷準備安置難民,需要招集一些有家有口有產業的人而且還懂得種田的人作為領頭人的時候,周洪立即便報了名。
他也立即便當選了。
像周洪這樣的人,正是官府最想要的。
他們在這邊有家有口有事業,去了那些剛剛占領不久的地方,必然會想法設法地把這些方也變成己方最紮實的基礎。
像周洪這樣的村正,可是官府作為吏員招募的。
也有一份薪餉可拿的,雖然不多,但這個身份,卻也是很難得的。
更何況,現在與過去不同的是,吏員,也可以因為工作能力突出,作出了好業績而直接被簡拔為官的。
周洪和他婆娘的腦子都還是很靈活的。
也許這是改他們一家子命運的機會呢!
所以周洪非常的認真,非常的上心。
很快就分配好了每一戶的房屋,然後又安排一些年輕力壯的開始在公屋裡起火做飯,然後又開始拿著本地吏員給他的田畝數量開始籌劃著名如何把這些田地分配到每家每戶去。
這可不是一個輕鬆的活計。
田,總是有好的,有中等的,也有差的,有靠近水源的,有隔水源遠的,如何分配,這可是一個考驗人的事情。
別看跟著自己來的這些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但一涉及到了這些農民的根本,一個個的都精明的不得了。而且,總是有一些刁滑之徒,想要占些便宜的。
這一路上,自己建立起來的公平公正的形象,必須要一直維持下去,才能很好地做後面的事情呢。
村子裡必須是要有公田的。
必須是要有大牲畜的,
也必須要有磨坊之類的東西。
一家一戶是配不齊這些東西的,只能是公有。
上頭是撥了安置費的,怎麼用卻是很考究的,而且在周洪看來,怎麼節儉也是不夠用的。
看起來,想要順利地渡過這個春耕和接下來的青黃不接時期,貸款便是必須的。
一成的利息,並不貴。
比起以往五成甚到七成的息,這差不多等於是白送。
重中之重,還是要趕緊將眼下的春耕做完,已經有些耽擱春時了,作為農家的周洪,豈有不知你誤地一時,地誤你一年的道理?
可是想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春耕,就必然需要大牲口,偏生這大牲口,卻是最缺的。
這可如可是好?
周洪將腦殼都幾乎撓破了也沒有想出什麼好主意,最終他將眼光投向了距離他們這個村子不遠的一處軍營。
或者,也許可以去求求他們?
第六百四十二章:依仗
張任萬萬想不到,自己居然還要去種地。
不是駐軍的屯田,作為駐紮在與趙軍對峙的第一線的軍隊,他們唯一的任務便是作戰。
「離咱們軍營不到十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子是新建的,安置的全是流民。」老什長笑道:「剛剛被送過來,眼看著便要錯過春耕時節,慌了神兒,便找到咱們了。」
「咱們還幫人幹這個?」張任萬分不解。
「在廣西的時候,咱們經常幹這個!」老什長卻是一點兒也不意外:「閒遐之餘,常常去幫周邊農夫幹活,給孤寡老人挑水啥的。這些事情,都是當年貴州路上的蕭相公首倡的,說什麼軍民漁水情。」
軍民漁水情是啥張任不太理解,但他卻是曉得,過去廂軍,是經常被軍官弄去幫著自家耕種土地的。
現在的情況大概敢差不多吧,只不過不是幫著自家,而是幫一群素不相識的農夫罷了。
駐軍有挽馬、騾子啥的,都是可以下地的大牲口。
天還沒有亮,什長便帶著他們一夥,牽著幾匹大牲口出發了。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另外四個什。
看起來這一次,整個戰營出去了一個隊去幫忙。
犁鏵是有的,現在有了大牲口,便算是妥當了。
老什長他們一行人,一看就是老把式,套馬拴騾安裝犁鏵,熟練得很。
張任就不行了,乾瞪眼幫不上忙。
最後還是老什長讓他扛了一把鋤頭,去挖那些犁鏵耕不著的邊邊角角。
他們這片地,差不多有五十畝的樣子,而他們的任務,是今天要將這件事做完,分到五個什,也就是一什有十畝。
周洪相當的開心。
他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思,去軍營請求幫忙的。
這得益於他在譙縣的時候,見到的大宋的軍人,對老百姓都相當的和氣,而且他還看到過在哪裡,有當兵的幫老百姓挑水扛東西來著。那些當兵的頭上,都插著一根白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