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32頁

    今天的官家雷霆大怒,上好的一套價值連城的瓷器被官家連接著全部摔碎了好幾個,算是全毀掉了。這可是一套唐時的孤品,毀了就是真沒了。

    但這套瓷器價值再昂貴,又怎麼抵得過官家一怒呢?

    陝西路上走馬承受八百里加急送來了奏報,官軍在神堂堡大敗,上萬兵馬一朝盡墨,而出征的大將,竟然一個也沒有回來。

    其他的人趙瑣並沒有映象,但李澹他可是記憶頗深的。

    當初李續造反,李度率部一度打到了溫泉城,距離當時馬興的安撫使府所在地延安府也就一步之遙了,就是這個李澹穩住了陣腳死死地守住了這最後一道關卡,這才贏了轉機,最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樣的一員大將,就這樣輕易地死了?

    更讓趙瑣難以接受的是,他的對手,居然是蕭定身邊的一名親兵出身的將領。

    「二十多個寨子被燒成了白地,只剩了一個栲栲寨還在苦苦支撐,党項人的斥候,都到了慶州了,還說連延安府都看到了党項人的騎兵,整個陝西路,一日數驚,張超是怎麼搞的?」趙瑣拍著桌子,怒氣勃發。

    「官家,這件事實在是也怪不得張太尉!」夏誡道:「事情也查清楚了,張太尉本來是想偷襲拿下神堂堡這一要地的,但沒有想到安撫使府已經被逆賊滲透,所以導致情報泄漏,被敵人提前埋伏在險要之地。官家,此事張超、蘭四新雖然都有失查之罪,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際,陛下還是要安撫為主。」  

    趙瑣仰天長嘆一聲:「安撫自然是要安撫的,可陝西現在的困局怎麼解決?」

    「這個官家不用過於擔心。張太尉雖然先失一局,但眼下大軍正在陝西路上集結,您看西軍雖然大勝,但卻不敢出神堂堡一步便可見端倪,好些所謂的斥候,除了製造恐慌,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用。只要當地官府善加撫恤,也就無事。眼下,如果李度能夠在鹽州之地得手,那時局便大好了!」

    「兩個叛賊對決!」趙瑣冷笑一聲。

    「官家,李度現在是陝西路都鈐轄了!」陳規截口道:「將士正在前線用命呢!」

    對於陳規轉彎抹角的批評,趙瑣哼了一聲,道:「前線大敗,想來今日與遼人的談判必然是很不順利了,羅相,你說說看吧!」

    坐在下首的羅頌愁眉苦臉,聞言嘆了一口氣道:「官家,今日耶律俊提出要以雄州為界,雄州以北之土地,全都得割讓給遼人!」

    「豈有此禮!」趙瑣臉都氣得有些變形了:「如此獅子大開口,耶律俊他是瘋了嗎?」

    「他沒瘋,只不過知道我們在神堂堡打輸了!」羅頌道:「但願接下來李度能在鹽州打贏,否則還不知道耶律俊會提出什麼更過分的要求來!官家,前面打不贏,臣,還有楚王,在談判桌上說話,是一點兒底氣也沒有啊。您知道對方怎麼威脅我們的嗎?那耶律俊只差明說,如果這些地方不割讓給他,他就要派來自己來取!」  

    「陳規,陳規,調集天下禁軍,往河北,往陝西,發勤王令,命令各地官員籌集糧草,募集兵員!」趙瑣氣得嘴唇哆嗦,臉色煞白,手指著羅頌,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了。

    「官家,這只不過是談判桌上的爾虞我詐而已!」夏誡站了起來,道:「耶律俊也不過是漫天要價,等著我們就地還錢而已。我們切不可亂了方寸,只要我們不亂,不管是遼人還是叛逆,都無法撼動我們腹心之地。穩,一定要穩,天下都在看著汴梁呢!我們這裡要是有一點點慌亂,整個天下,就會大亂的。」

    這樣的命令,除了讓天下驚恐、慌亂,不會起到一點點的作用,反而會讓別有用心的人覷見朝廷的虛弱,以前一些被摁下去的事情,說不定就會又趁機會泛起來。夏誡等人自然是絕不肯同意,眼下,怎麼也還沒有到這一步呢!如果是遼人舉全國大軍而來,到還差不多,蕭定就算提十萬人過了橫山,大宋也犯不著如此全國總動員。

    第三百二十八章:且行且看

    耶律俊在汴梁的日子,過得不要太快活!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簡直就是有些樂不思蜀了。

    汴梁的繁華,遠非大遼的行何一個城市可比。或者大宋腹地的任何一個縣城,都要比大遼的京城可顯得繁華吧!  

    當然,因為身份的特殊,他的出行還是不大方便的。

    要是在以往,像他這樣每天都要出都亭驛去逛大街必然是不被允許的,但現在情況特殊,為了結好這位位高權重的漆水郡王,汴梁方面對於他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而這位郡王,卻又最喜往熱鬧的地方鑽,這讓負責對他進行必要安全保衛的皇城司的頭都大了幾圈。

    將耶律俊送進了都亭驛的大門,一名大宋軍官如釋重負地呼出一口氣,一個轉身,迫不及待地便離開了這裡。

    這幾天輪到他值星,可是把他給累壞了,更重要的,不是身體累,而是心累。

    這位郡王從南京道一路到汴梁來的路上,便遇到了好幾撥行刺的,既有遼人的刺客,也有宋人的刺客。

    但不管是那一撥刺客,真讓他們得了手的話,這黑鍋,必然要由大宋來背。

    這肯定是背不起的。

    耶律俊卻似乎是沒有這種極端討人嫌的自覺,猶自興高彩烈,一手托著一個蛐蛐罐,一手拎著幾個蟈蟈籠,蛐蛐與蟈蟈響亮的叫聲,讓驛館內沒有出去的一些遼國官員都是面面相覷。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3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