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49頁

    這是一個極其辛苦的活計。

    但張元卻樂在其中。

    有些人覺得老婆孩子熱炕頭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而有些人,你讓他閒下來沒事做,他就覺得一條命去了大半截。

    張元無疑是後一種人。事越多,越繁雜,他越是做得興致勃勃。

    事實上,他也做得相當的出色。

    現在蕭定的西軍控制下的區域無疑是廣袤之極的,但卻有幾個絕對的中心點。

    第一個,自然是興慶府,這個不用說,李續在這裡經營了十幾年,而蕭定攻打這裡的時候,由於興慶府失陷太快,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全部落到了蕭定的手中,而後張元又將周邊絕大部分的富戶,包括那些從橫山之中遷移下來的党項部族首領、長老的家,全都遷移到了興慶府之中。再加上很多重要的工坊也陸陸續續地遷來,使得興慶府較之以前,更加地繁榮起來,原本只有不到五萬人丁的府城,兩年之間,驟然之間便增加到了十數萬人丁。

    第二個中心點,是西平府。如果說興慶府是張元作為政治中心來經營的話,西平府則是作為經濟中心在經營,這裡四通八達,交通便利,自然條件比之興慶府要好得多,作為商業中心再合適不過,但要作為政治中心嘛,就太過於危險了一些。  

    第三個中心點,則是鹽州,如今鹽州的數十個鹽湖,特別是對於粗鹽進行精細化加工之後再銷售的巨大利潤,已經成為了西軍最重要的財政來源,在河湟等地的墾荒還需要時間才能收穫成果的情況之下,鹽州的鹽業對於整個西軍的財政安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而圍繞著興慶舉,張元又成立了順州、靜州、永州、懷州以衛護興慶府的安全。這些州,全都是軍州,而軍州的知軍,亦都由蕭定上本舉薦,毫無疑問,得到舉薦的人,自然也是出身西軍。像賀正,周煥等廣銳軍將領,現在都是一州知軍,便是後期投靠蕭定的鄭吉華,雷德進,如今在西軍之中亦是舉足輕得的人物了。

    像馬興等人都知道蕭定現在可以動員三萬騎兵,五萬步卒,事實之上這只是一個極端的數字,西軍的常備軍,事實上一直保持在一萬五千人上下。

    其中鐵鷂子三千,步跋子五千,蕭定的親軍,事實上也是占著鐵鷂子和步跋子的兵額的,剩下的便是廣銳軍、定邊軍、鎮戎軍合計七千人出頭。

    其它的,便類似於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度了,不打仗的時候,這些人便散於鄉野之中去耕種,去放牧。當然,這些人也都有著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軍事管理體系,一有戰事,一經徵召,便能在短時間內形成軍伍。像這些軍隊,打仗時的繳獲歸他們自有,打了大勝仗,還別有賞賜,所以戰鬥熱情不是一般的高。  

    因為自從蕭定出擊以來,他們就還沒有輸過。但凡跟著蕭定出去打了仗的這些人,回來之後,一個個的可都是發了財的。回家的第一件事,基本上就是翻新房屋,購買土地,當然,還有娶媳婦兒。

    娶本地媳婦兒花費不菲,但架不住這一次從青塘擄掠回來的人丁多,其中多有婦女要麼成了寡婦,要麼孤苦無依,能尋個人嫁了,便是一個不錯的歸宿。而西軍總管府,也是大力鼓勵這樣的行為的。

    歷來通婚,都是融合其它族類的最佳的法門之一。

    興慶府周邊的土地價格,已經翻了番,建築材料亦是打著滾兒的往上漲,而由此連帶著的經濟增長,讓張元樂得是整天笑咪咪的,見了誰都是一副彌勒佛的樣子。

    要知道,當時蕭定還在高原作戰的時候,這位卻是一副所有人都欠了他錢的模樣。

    第二百四十六章:融合

    共勤村距離興慶府城約有五十里地,差不多已經快要出興慶府轄區了。

    這是一個新建的村子,也是張元在安置新移民的時候設置的諸多村子中的一個。

    說是村子,可是規模卻不小,整個村子足足有近兩百戶人家,而且大部分都是屬於那種青壯勞力。  

    實際上,這些人,都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府兵。

    平時散於四鄉八里,耕種為生,但一遇召喚,立即便著甲帶刀背弓,集結聽令,以一村一鄉一縣為單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成軍並趕赴集結地點聽令。

    對待這樣的人家,總管府自然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優惠的。

    比方說這些村子的地理位置都是極好的,交通方便之外,水源也是充足,像共勤村的土地便大都挨著水渠,而這些水渠還都是隋唐之時修建的,兩邊的土地,可都是上好的水澆地。

    除了分給他們最好的土地之外,這些人家同樣也是不交賦稅,不承擔徭役的。

    當然,這些人家需要自備盔甲,武器,戰馬等,而且西軍對於武器盔甲都是有著一定要求的,所以這些人家需要去指點的地點購買這些東西。你要是保養得好,興許一套武器盔甲能傳上幾代人,你要是運氣不好,那說不得便要常常更換了。

    而出自於興慶府的刀槍盔甲,在這些人的監督之下,也是從來不敢怠慢的,賣給他們的也都是優中選優出來的,一點兒也不敢馬虎。

    這些人家不在乎出更貴的價格來買武器,但要是質量上有問題,他們就敢一路告到總管府去。

    無他,因為武器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第二條性命。

    這樣的一種制度,反而是督促著興慶府的武器工坊的質量,一天天的愈發的好起來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4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