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哪知司馬俱見他是個侏儒,竟全然不將他放在眼裡,最終只收了同行的其他漁民,反將他趕出了營帳。
孫寶無處可去,只得在樂安國乞討為生。
後來曹老闆派遣夏侯淵前來青州平亂,輕輕鬆鬆將司馬俱給滅了,黃巾軍死的死、逃的逃,活下來的又都被曹老闆生擒了去,最終編製成了曹老闆麾下的「青州兵」。
待曹老闆走後,樂安國很快便又陷入了無官府管制的混亂狀態。
別看孫寶個頭不大,卻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人。
在這種狀況下,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在「太平道」的基礎之上,另起爐灶創立了一個「壽曹道」。
接著又將張角所用的「符水治病」換成了同樣比較有群眾基礎的「丹藥治病」,無償為當地百姓治病,稍見好轉的便說是自己的功勞,四處鼓吹為自己造勢,若是治不好,便又說是作孽太多陽壽已盡,因此無力回天。
如此操弄了兩年,孫寶在樂安國一帶總算混出了些名堂,「壽曹道」也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
這是孫寶的野心才終於顯露出來。
他立刻藉助傳道之名在千乘縣城內舉辦祭祀,聚眾將這座早已看好的「浮屠仁祠」占為己有,定為「壽曹道」總壇。
自此「壽曹道」正式在樂安國立住了腳。
見「壽曹道」已經有了一些勢頭,官府與當地士族此前已經吃過了黃巾軍的虧,因此都不敢與「壽曹道」交惡,甚至還會獻上些貢獻與他打好關係以求自保。
於是「壽曹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很快便在這一帶將信徒發展到了一萬。
但隨著信徒數量的增多,支撐下去所需的物資也越來越多,孫寶也漸漸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此時黃景主動前來獻策。
黃景原是當地的一個寒門子弟,雖然不像劉備早年那樣窮困潦倒依靠編制草鞋為生,但亂世之中日子也過得十分艱難……
他的優勢在於受過一些教育,心思與見識強於漁夫出生的孫寶。
在他的建議下,樂安國才出現了「陰兵過境」的詭事,如此不但解決了「壽曹道」的物資問題,還令「壽曹道」的信徒數量進一步增加,發展到了如今的幾萬。
於是黃景被孫寶任命為「壽曹道」左護法。
地位與權力僅次於孫寶這個「大賢天師」。
隨著「壽曹道」的勢力逐漸擴大,孫寶的野心也在逐漸膨脹,開始謀求向樂安國之外滲透擴張。
這時,又是黃景勸住了他。
黃景以此前的黃巾軍為例,為孫寶剖析了其中的厲害關係:如今「壽曹道」之所以無人過問,是因為各路豪強正在互相爭鬥鉗制,無心顧及樂安國這個小地方,倘若「壽曹道」進一步擴張,難免便會觸動各路豪強的利益,屆時定會率兵前來征討。
因此,「壽曹道」應停止擴張,先在此處培養出自己的武裝力量,儘可能自保的同時,再左右逢源才可在這亂世之中立足。
倘若貿然擴張,等於自絕生路。
孫寶認為黃景說得有理,於是採納了他的意見,從此安心在樂安國做自己的山大王。
自此之後,黃景也更受孫寶器重。
幾乎將「壽曹道」的諸多事物都交給了黃景打理,自己則當起了土皇帝,過上了驕奢淫逸的生活……
即是說,現在「壽曹道」其實由兩人掌控。
一個是「大賢天師」孫寶,另外一個便是「左護法」黃景。
至於「右護法」聞人昭,她不過只是關了一個職位,手中並未掌握實權。
不過孫寶與黃景也不能完全無視於她。
只因聞人昭乃是千乘縣內最大的門閥聞人家的女公子。
聞人家近代比較有名的先人叫做「聞人襲」,曾像曹老闆的父親曹嵩一樣官拜太尉,那可是真正位列三公的大人物,掌管東漢軍務大權。
千乘縣城內的這座規模相當「浮屠仁祠」便是聞人家所建。
後來被黃巾軍鬧過之後,聞人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勢力雖已大不如前,但依舊是千乘縣內不可撼動的大門閥。
後來「壽曹道」聚眾占了「浮屠仁祠」。
聞人家現任家主聞人功在吃過黃巾軍的虧後,已是如同驚弓之鳥,非但沒敢追究此事,還向「壽曹道」提供了許多物資以求自保,最終給聞人昭換了個「右護法」的位置,算是成了「壽曹道」的合伙人。
其實聞人家還有許多公子,這「右護法」的職位本來根本輪不上聞人昭。
哪知「大賢天師」孫寶偶然見過聞人昭一面之後,竟執意要讓聞人昭出任「右護法」,至於到底什麼心思,聞人家其實也看的明白,孫寶無非是動了色心,想用這樣的方式將聞人昭放在自己身邊,找機會玩潛規則的戲碼。
最終,聞人家還是無奈的選擇了妥協。
但聞人昭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軟柿子,做了「右護法」之後,她不但沒有令孫寶占得任何便宜,有時還會故意給孫寶一些震懾,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以聞人家在千乘縣的勢力,就算無法與「壽曹道」抗衡,但若是真翻了臉,「壽曹道」也要傷筋動骨。
聞人家不斷為了所謂的家族利益妥協。
但只有聞人昭以強硬的態度阻止了孫寶的得寸進尺,真正在某種程度上保全了家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