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頁
他這麼一搞便可名正言順的拿人,殺不殺是一回事,先帶回去審問再說,至於如何審問,又要審問多久,那便是曹老闆說了算了,而且任何時候說起來,這些人有謀反的嫌疑,此舉自然也是在保護劉協,簡直不要太流氓。
不過這麼做便沒有副作用麼?
當然有!
曹老闆在士族階層中的名聲本來就不太好,如今才剛剛將獻帝迎回陳留,政治地位還不穩固,便立刻以武力清洗獻帝身邊的貴人、宦官與臣子,並且還是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這必將令他「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樣會落人口實,反倒令自己成為人們口中的「不臣」。
「不臣」如何挾天子以令「不臣」?
當年的董卓難道不比曹老闆現在的勢力更大?
結局又是如何?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拉攏一批士族的同時,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打壓另外一小批士族,如此支持曹老闆的士族便才逐漸增加,最終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同時也不會引起過多的非議。
歷史上的曹老闆便是這麼做的。
他迎了獻帝之後,先是以獻帝的名義將許多士族封作列侯,給足了他們好處,在得到大部分士族的支持之後,才陸續除去了獻帝身邊的幾名親信官員,從而由大將軍轉為司空,初步實現了總攬大權的目標。
而這還是第一小步而已,接下來曹老闆依舊走得十分穩健。
他又陸續開始徵召那些自董卓之後便棄官退隱的名門望族,將他們重新請回來入朝為官,並給與他們不錯的待遇,進一步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話語權,其中就包括吳良不久之前剛剛造訪過的司馬家。
此舉非但為曹老闆收買了更多的人心,也使得這個朝廷更像是一個天下歸心的朝廷,下達的政令自然也更有權威。
如此才能夠達到「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效果,否則若是全天下人皆道獻帝便是曹老闆的傀儡,而獻帝下達的詔書便全都是曹老闆的意思,那自然不會有人當一回事,自然也沒有任何效力,如何「以令不臣」?
外人只知曹老闆打贏了官渡之戰,如此才徹底確立了自己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卻不知歷史上曹老闆在朝廷中的這波運營的重要性其實一點都不亞於官渡之戰,如此一直到官渡之戰徹底打完,袁紹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滅之後,時機才終於成熟,曹老闆才終於真正露出了獠牙,在文武百官的「支持」下廢棄了三公制度,自領大漢丞相一職,正式走到了台前……
所以曹老闆的成功、曹魏的成功,其實是有其必然性的,曹老闆明里暗裡其實做了很多事情,而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恰到好處,沒有犯任何嚴重錯誤。
也是因此。
吳良才能夠想明白為何曹老闆會首先想著要他用言語逼劉協就範,而不是一開始就使出如此雷厲手段。
果然。
不待吳良開口,曹老闆便又露出一抹苦笑說道:「此舉乃是下下之策,若是志才還在世,必定以死相諫勸阻於我,可如今志才慘死,我若不能替他手刃真兇,如何配得上他這些年的忠心侍奉?因此哪怕明知不可為,我也非為不可……就像你此前說過的那句話:人生在世,總有那麼幾件教人無法顧忌得失、只能奮不顧身的事情!」
「明公……」
聽了這話,吳良竟莫名有些感動。
他如今雖身在曹營,但其實每每看到事態發展,皆是以冷靜、理智的上帝視角視之,說白了他當初選擇依附曹老闆,也並非是因為曹老闆是什麼明主,而是知道歷史上曹老闆就是是笑到最後的人,省力省心可以放心的打醬油,並且當初他已經身在曹營,可供選擇的餘地不多。
但這一刻。
吳良仿佛才剛剛認識曹老闆,才終於產生了一些歸屬感。
他看得出來,曹老闆這番話是真心的,因為他的確為了給戲志才復仇而將個人得失放到了次位,這才是真實的曹老闆,而並非史書上那個並不立體的梟雄。
吳良雖不敢說自己若是出了什麼意外曹老闆也會似對待戲志才這般待他,但為這樣的主公辦事,心裡就是要安穩許多……
「明公,我明白了,此行我定當盡力而為,令那劉協不得不就範,明公這下下之策便暫時擱置吧,我想若是戲軍師泉下有知,恐怕也不希望明公如此興師動眾!」
吳良拱手說道。
……
臨時皇宮之內。
劉協坐在主位之上,雖然看起來還算是淡定,但私下右腿卻在不受控制的抖動,他的確已經開始心虛了。
尤其是見到曹老闆披掛戴甲的模樣,甚至有些心慌。
而在劉協的旁邊則立著一個熟悉的面孔,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最近才剛剛晉升上來的侍中荀彧,陪同劉協出席重要場合本就是侍中的職責,倒也無可厚非。
至於其他的官員。
則統統被曹老闆驅離到了堂外,也算是給劉協留了一些餘地。
這種情況下,曹老闆依舊行過了君臣之禮之後,才抬起頭來看向獻帝劉協,大聲說道:「陛下,逆賊呂布已被我擒住,漢室的傳代之寶王莽頭也已落入我手,臣今日前來正是為了將這寶物歸還陛下。」
說完這番話,曹老闆沖吳良微微頷首。
吳良則很是配合的與典韋一同上前撬開了個那個釘死的木匣,將此刻依舊裹在「困仙球」中的王莽頭提溜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