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頁
吳良完全可以想像。
這一次,袁紹絕對不會離開鄴城兩百里親自去迎接劉備,就算要接也是迎接田楷,劉備撐死了只能算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背景板。
再加上劉備屢次出兵徐州支援陶謙,屢次被曹老闆打回來,最後還直接被曹老闆趕出了青州。
如此屢戰屢敗的遭遇,甚至可能不僅僅是無足輕重,說不定還得受到輕視……
而「關二爺」身為劉備麾下的將領,自然也難免承受同樣的遭遇。
畢竟正史中可沒有《三國演義》里關東聯軍討伐董卓時關二爺那「溫酒斬華雄」的精彩橋段,關二爺甚至連被袁術怒斥「叉出去」的機會都沒有。
歷史上「關二爺」嶄露頭角亦是在劉備與曹老闆、呂布、袁術等人極限拉扯的過程中,後來被曹老闆俘虜並重用,才有了萬軍叢中陣斬顏良的壯舉,才有了千里走單騎的義舉,而待他真正威震華夏時,已經到了劉備有實力自稱漢中王的時候,彼時他鎮守荊州,於樊城逼降于禁、擒獲龐德,使得周圍叛軍、山賊、甚至是曹老闆認命的荊州刺史、南鄉太守紛紛前來投靠,聲望一時無人可敵。
然而,天公不作美。
關二爺威震華夏之時,亦是他敗走麥城之日。
短短的幾個月之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關二爺退至麥城,率十餘騎一路突圍逃往益州,不想卻中了伏兵,與長子關平一同被害,終是落了個「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成都」的壯烈結局。
與此同時。
「你認得我?」
遠在幾十丈之外的關羽亦是聽到了吳良的叫聲,頓時面露疑惑之色,高聲問道。
他與劉備、張飛結為異性兄弟,又正是排行老二,就算從未聽過這樣的稱呼,也並不難想像吳良口中的「關二爺」說的就是他。
「關二爺不記得小人乃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小人卻對關二爺的英武雄姿記憶頗深,尤其劉大爺、關二爺與張三爺鞭撻督郵時的情景,小人至今依舊記憶猶新,只盼著有一日能成為關二爺這樣不畏強權的英雄哩。」
吳良當即扯著嗓子回道。
「安喜縣?你是安喜縣人?」
關羽頓時愣住,本來有些不耐的臉上已是露出了驚喜之色。
這個「安喜縣」亦是有說法的。
當年黃巾軍起義的時候,劉備、關羽與張飛便在鎮壓起義中立下了一些戰功,後來憑藉戰功劉備被封為「安喜縣縣尉」,結果沒過多久朝廷便下令,只要是憑藉軍功獲得官職的人,都要被下崗,這自是引起了劉備的不滿,當即帶著關羽與張飛上門捆了負責此事的督郵,將其捆起來鞭撻二百下,而後棄官逃亡。
這件小事便記載在《三國志》之中,具體的年份吳良都知道,公元188年,也就是距今大約六七年前。
而越是這樣的小事,除了當事人之外,能夠記住的人就越少,自然也越發的可信。
「那時小人年紀尚小,親眼目睹關二爺的壯舉,著實給了小人極大的激勵,也是自那時起,小人便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道雖然不公不正,似小人這樣的平民百姓斷無出頭之日,但卻也絕不能坐以待斃,面對強權欺辱壓迫時,若連自己都不願為自己出頭,誰又能為小人出頭?」
吳良說的那叫一個情真意切,說完他還故意對身旁的瓬人軍眾人說道:「大夥莫要慌張,關二爺乃是義薄雲天的英雄,他絕對不會沒由來的傷害咱們!」
先是一頓套近乎。
再來一番不要錢的吹捧。
吳良這是摸准了關羽的脈門。
史書中多有記載:關羽素來善待士卒,只是對士大夫們卻十分驕橫,傲氣十足。
劉備自稱「漢中王」之後,關羽被封為前將軍,黃忠被封為后將軍,關羽當時就不願意了,破口大罵:「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堅決不肯接受任命,後來還是前來授印的官員私下貶了黃忠幾句,又捧了關羽一番,這才將關羽勸下使其接受任命。
後來孫權還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親,關羽更是瞧他不上,直接當面辱罵使者拒絕了這門親事,狠狠的打了孫權的臉。
此事亦是成了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直接將關羽斬殺的導火索,難道孫權會想不到殺了關羽之後,會惹得劉備與他不共戴天麼,從而破壞抗曹大計麼?
他當然知道,但同時孫權好歹也是一國之君,此時他又怎能輕易忍下……
而此時若是面對的是張飛。
吳良吹捧張飛的同時,恐怕也要順便給自己提一提身價。
因為張飛與關羽恰恰相反,張飛是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就連劉備都常常勸他:「你經常鞭打手下士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
果然。
在劉備準備揮師為關羽報仇的時候,張飛便被手下將領合謀暗殺,帶著首級投奔孫權去了……
這真的十分魔幻。
關羽對士大夫們十分驕橫,最終因此而死,而張飛對手下士卒從不體恤,最終也死於手下之手。
兩人最終都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以短取敗」的反面教材。
「哈哈哈,原來是故人!」
聞言,關羽亦是再次捋起那半尺來長的髯髯美須,哈哈大笑著回過頭來,對著身後幾十丈外的兩百餘人大聲說道:「大哥,三弟,想不到我們竟在此處遇上了安喜縣的故人,這也算是他鄉遇故知了,實乃人生一大幸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