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這玩意兒或許可以作為製作火摺子的原料……
需知漢朝還沒有出現火摺子這樣方便的點火工具,外出點火時用的都是一種叫做「陽燧」的凹面銅鏡,天氣晴朗的時候,只要將陽光聚焦在可燃物上,便可像放大鏡那樣點起火來。
不過若是運氣不好遇上了陰天沒有太陽,依舊只能使用最原始的「鑽木取火」方式生火。
但思來想去,吳良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製作火摺子的原料有很多種,並且還都不難獲取,而這玩意兒的纖維相對而言還是粗了一些,未必就是最優選。
不過回頭是應該製作一批火摺子,以供自家或是瓬人軍出征使用……
主要是平時吳良都用不著自己生火做飯,因此一直都沒有在意這方面的細節,也就沒有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查看過「蜂巢」上部的材質之後,吳良又切下一小塊「蜂巢」底部用來定型的黃褐色凝膠物。
這種物質質地較軟。
幾乎一切就開,並且摸上去有一種滑膩的油脂感。
不會是蠟吧?
正常的「蜂巢」中也會有這種類似的凝膠物,那種凝膠物的主要成分就是蜂蠟,以此來推斷,這玩意兒真有可能也是蠟。
如果是蠟的話,那可就真的大發了!
需知這個時代蠟燭還是哪怕漢室皇族不到那些盛大的祭祀活動都捨不得用的珍品。
《西京雜記》中便有記載:西漢初年,南越王向漢高祖劉邦敬獻了石蜜5斛、蜜燭200枚等,漢高祖大喜。
甚至就算到了唐朝,蠟燭也同樣是極受皇家重視的珍品,還專門設置了官員進行管理。
唐朝詩人韓愈便在《寒食》中寫過這樣的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節禁火的時候,帝王要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賞賜蠟燭,這足以說明後世隨處可見的蠟燭在古代地位有多超然。
即是說,這玩意兒這時候可是有價無市的東西,恐怕連黃金恐怕都要靠邊站!
反正吳良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有幾個月時間,他倒是見過不少黃金,但是卻連一根蠟燭都沒見過……就算曹老闆用的也還是油燈。
也是因此,吳良才一直沒有重現後世中「人點燭,鬼吹燈」的經典畫面,開館的時候在墓室的東北角點上一根蠟燭。
壓根就搞不來蠟燭,拿頭點?
當然,吳良也不是不知道其他的製作蠟燭的方法,但那都需要不少工序,他暫時還搞不來。
其中最容易的一種方法,就是元代才開始被人們發現並使用的「蟲白蠟」,那倒是可以實現,但卻要用到一種南風特有的白蠟蟲與白蠟樹,這原材料幾乎也是現成的,可現在兵荒馬亂的其產地又不在曹老闆的地盤,不好搞不說,真要搞出來說不定反倒給曹老闆的敵人們找到了一門發財的好營生。
如此想著,吳良立刻將這一小塊凝膠拿到火上炙烤。
「啪嗒!」
凝膠很快被燒化,一滴粘稠液體滴落下來,被吳良用工兵鏟接住放到邊上,一邊等待冷卻,一邊細細查看。
隨著液體冷卻,很快便由凝結成了一小塊滑膩的固體。
接著吳良乾脆將整塊凝膠融化在了工兵鏟上,並用將一根麻布線在其中浸了浸,點燃之後還真像油燈一樣緩慢的燒了起來!
這就是蠟。
自然界饋贈的蠟!
現在吳良唯一懷疑的就是這種蠟的來源。
這些「蜂巢」築在成片的蔭屍之下,如今蔭屍已經成了枯骨,「蜂巢」中的生物也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
兩者聯繫在一起……
吳良不得不懷疑這些「蜂巢」、蔭屍、以及不知究竟是何物的生物之間有什麼聯繫。
畢竟人的身體裡含有許多油脂,這些油脂經過「加工」也是可以轉化成蠟的……那麼這蠟做出的蠟燭,豈不就是屍油蠟?
第一百三十四章 變成了凶墓
畢竟,蜜蜂築巢時分泌出來的蠟叫蜜蠟,因為蜜蜂以花粉為食。
而吳良現在發現的這種住在地底,又與大量屍體密切關聯的不知名生物,極有可能便是以屍體為生,那麼它們分泌出來的蠟……可不就是屍油蠟?
雖然吳良知道,本質上這種物質的成分主要還是蠟。
但心裡總歸還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
畢竟就算是後世,也依然有不少於屍油相關的恐怖傳說,甚至天朝附近的某個相鄰小國還發展出了相關的黑色產業鏈……
所以這種蠟做出來的蠟燭,吳良下墓的時候可能會用,但如果是在家中,他倒寧願使用目前那種燒起來冒黑煙還一股怪味的動物油燈。
圖個心安嘛。
不過回頭如果獻給曹老闆的時候不說明來源,曹老闆應該是不會介意的,與曹老闆做交易的士族皇室應該也不會介意,說不定還會如獲至寶……
想著這些。
吳良立刻派人下山去在為自己多收攏一些「蜂巢」上來。
他打算現場做幾個蠟燭,等到瓬人軍挖開海昏侯墓的時候使用。
就算已經有了「隨侯珠」作為照明設備,蠟燭這種消耗氧氣不大,燃燒時間又長的明火工具照樣是必不可少的盜墓工具。
別的不說,至少能夠實時監控墓中的空氣品質,尤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