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頁
就好像哪怕是推行火葬的後世,依舊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依舊堅持土葬,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火葬是一個道理。
人的思想與習俗,往往是最難改變的。
除此之外,吳良還得出一個相對比較可靠的結論:
倘若這口棺材裡面確實葬了屍首的話,那麼棺材的主人社會地位恐怕不會太高。
因為如果是地位比較高有資格修建陵墓的死者,棺材通常都不會直接與夯土接觸,至少吳良此前發掘了那麼多大型陵墓,還從未見到有人的棺材直接埋在土裡,那些人的棺材無一不是擺放在極為寬敞的墓室之中。
況且就算是直接埋在土中,按照天朝很早就流傳下來的習俗,社會地位較高之人的棺材外面也還有數層棺槨,照樣不會直接與夯土層接觸。
因此照樣不會在棺材的木料縫隙中留下夯土的痕跡。
帶著這樣的想法。
吳良繼續對身下的這口棺材進行探查。
事到如今,僅從從外部結構上,他已經無法找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只能開棺來確定棺內死者的身份,並通過裡面的陪葬物品來推斷死者所處的年代。
這樣得出來的結論,要比僅僅只是通過棺材縫隙裡面的一丁點土灰進行推斷準確的多。
這口棺材已經飽經風雨。
不只是棺材外層的木質腐朽不堪,就連用來封棺的銅釘亦是氧化嚴重。
此刻銅釘露在外面的釘帽上已經結出了一層凹凸不平的氧化層,並且隨著部分氧化層的自然脫落,原本釘帽的大小與銅釘的堅固程度也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也是因此。
吳良只是由「蠶神寶絲」吊著移動到棺材側面,踩住插入崖壁之內用來支撐棺材的圓木,而後將工兵鏟插入棺蓋與棺材的縫隙之中用力一撬。
木料與銅釘相接的地方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破損,棺蓋自是被他輕而易舉的敲開了一條縫隙。
縫隙之中立刻用處一股腐朽的氣息。
雖然這氣息很不好聞,但因為日積月累之下棺材本身便已經不再是密封狀態,倒也沒有太過濃烈。
慢慢將棺蓋推起來一半,陽光灑入棺材之內。
吳良總算看清了棺材裡面的情況。
這裡面確實有一具人的屍骨。
只不過因為保存環境與年代的關係,屍骨已經完全變成了又干又脆的枯骨,甚至就連這具枯骨也已經不再完整,除了一些相對比較粗壯又或是密度較大的主體骨骼保存了下來,已經有相當一部比較細小一些的骨骼不復存在。
另外。
這裡面的屍骨還非常凌亂,並未按照人體的形狀進行排列。
若非看到那顆還算是完整的骷髏人頭,吳良還真不敢斷定這裡面的枯骨就是一個人的屍首。
這說明眼前的這口棺材確實經受過比較粗暴的搬運,並且還是在死者的肉體組織已經腐爛嚴重,又或是已經完全腐爛消失後進行的搬運,否則這些屍骨斷然不可能呈現出這樣的凌亂狀態。
除此之外。
吳良還在棺材裡面看到了一些早已面目全非的麻布碎片與竹蓆碎片、幾塊破碎的只剩下殘片的弧形陶片、還有數十個同樣氧化嚴重的橢圓形小銅片。
這些東西亦是十分雜亂的散落在棺材一角,與那些凌亂的枯骨混雜在一起。
這個情況也充分證實了吳良的猜測,若非經受過比較粗暴的搬運,這些東西定然不會滑落到棺材一角,最起碼也應該有一定的擺放規律,這才符合天朝古代的喪葬習俗,否則也太不拿死者當回事了。
那些破碎的麻布碎片,很有可能就是死者的殮衣。
竹蓆碎片,則有可能是入殮時墊在死者身下的內襯。
陶片,則可能是入殮時用來陪葬的陶器,這種弧形碎片,一邊都是陶翁、陶碗或是陶罐之類的東西破碎之後的殘留。
至於那數十個橢圓形的小銅片嘛……
吳良用工兵鏟的木柄撐住棺蓋,俯身進去取了一枚出來仔細查看。
橢圓形小銅片的一端有一個小小的孔洞,一面沒有任何花紋,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銅片。
但將其翻轉過來的時候,吳良卻在另外一面看到了一張與後世的外星人形象有些類似的「鬼臉」?
那確實是一張「鬼臉」。
上面有兩個大大的眼睛,下面還有一張四邊形的寬大嘴巴,與這橢圓形的小銅片搭配在一起,確實很像一張臉。
如果吳良沒學過考古,可能就要被這張「鬼臉」唬住了,保不齊會胡思亂想一通。
但學過考古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會有些許的了解。
這玩意兒可不是什麼鬼臉,而是一種春秋戰國其實發行過的錢幣,後世早有發現,許多考古專業書籍上也都有展示圖片。
它叫做「蟻鼻錢」。
乃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發行過的一種小型貨幣。
而這種錢幣一面鏤刻的那張「鬼臉」,也並非鬼臉,只是一個「咒」字,以至於乍一看過去與臉有些相似罷了。
不過因為楚國當時發行的「蟻鼻錢」種類較多,錢幣上鏤刻的面文共有近十種之多,為了方便區分這些錢幣,後世考古界也是十分形象的將其稱為「鬼臉錢」。
這個發現無疑充分證實了棺材主人所處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