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但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人口增多,土地還是那麼多土地,並且擁有功名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免稅的人越來越多,土地慢慢的也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
「如果這人口一直沒有流動,所有人依然局限在原先的地方,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的話,更是活不下去。」
「到了這個時候,人一旦活不下去了,後果自然就是流民四起,烽火遍地。」
劉晉看了看弘治皇帝的臉色,很顯然此時弘治皇帝的臉色並不太好看,不過劉晉卻是沒有停下來,依然繼續說道。
「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如果想要打破這個局面,要麼就是減少人口,要麼就增加土地。」
「這歷朝歷代改朝換代的時候,其實也是一個人口減少的過程,戰爭是最有效的減少人口的方式。」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就要將這天下多餘出來的人口遷移到別的地方去,大明之外的世界非常廣闊。」
「這黃金洲是大明的幾十倍大,土地極其的肥沃,足以養活幾十倍於我大明的人口,還有這南洋地區,土地肥沃,水稻一年三熟,同樣能夠養活大量的人口。」
「這澳洲、非洲、天竺等等,還有我大明北面的廣袤區域,大明之外的土地何等廣袤,足夠我們擴張無數年。」
「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華夏祖先也是遵循了這個道理,所以從漢中地區一直慢慢的擴張到了現在的遼闊版圖,所以才能夠養活現在數以千萬的人口。」
「要是一直局限於漢中地區的話,根本就不可能擁有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廣袤的國土!」
第60章 對外擴張
聽完劉晉的話,眾人一片沉默。
特別是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和劉晉所說的這一切截然相反。
一直以來儒家都強調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大國者當以禮儀為干櫓,以忠信為甲冑,以孝為根本,以德而遠播天下,如此,四方自當賓服,天下歸心。
現在劉晉所說的卻是恰恰相反,提倡對外擴張,掠奪資源、搶占土地和生存的空間,這完全就背道而馳了。
可是他們三個又都是熟讀歷史,仔細的想一想,似乎劉晉所說的也沒有錯,炎黃子孫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對外擴張的歷史。
夏商西周的時候,還有犬戎、東夷等蠻夷,但是到春秋、戰國的時候,這些全部都消失不見,並且炎黃子孫慢慢的擴至了整個北方,並向著南方不斷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推移,南方地區得到不斷的開發,遷移到南方的人口越來越多,南方也變的越來越重要。
戰國時期的東甌國、南越、閩越等等也逐漸的消失,原先瘴氣橫生之地也慢慢的變成了炎黃子孫的富庶搖籃。
這一切都證明劉晉所說的,自古以來都是一直在擴張,在不斷的擴張當中,才有了現在遼闊的版圖,龐大的人口,論證了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
可是,知道歸知道,但劉晉所說的一切和儒家的教義完全相反,這讓他們三個就比較難以接受。
「遷移增長出來的人口,對外擴張,獲得更多的土地~」
至於弘治皇帝,此時也是仔細的思索劉晉所說的兩個對策,其實說是兩個對策,總結起來也就是一個對策,那就是對外擴張。
這與弘治皇帝一直以來所受到的教育,所堅持的治國策略也是完全相反,一直以來,無論是弘治皇帝的老師,還是朝中的大臣,所有人都在告訴他。
當以孝治國,以仁德威服四海,重文治而輕武略,因為自古以來好戰必亡、窮兵黷武,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告訴弘治皇帝,這當皇帝要輕徭薄賦、勤儉節約,以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
可是現在,劉晉的話對他固有的治國理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因為從劉晉的話也好,還是結合現在大明朝的情況,都在說明朝代的固有的治國理念是一定無法跳出朝代更迭輪迴的宿命。
現在是弘之中興,可是百姓們依然非常的苦,因為人口在不斷的增多,土地兼併越演越烈,朝廷這邊收取的稅賦越來越少,要不然也不至於到後面需要張居正來進行一條鞭法的改革。
這一切的種種跡象都已經表明了,現在已經到了極為關鍵的時刻,如果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當人口再進一步增長或者土地兼併更嚴重的時候就一定又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
可是如果像劉晉所說的,不斷對外擴張的話,這窮兵黷武、好戰必亡的歷史教訓似乎也在不斷的提醒著後人。
況且從宋朝開始,一直以來都是重文輕武,因為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因為武將不斷的奪權、篡位,導致了局勢的動盪,朝代的更迭。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一個武將出身,靠著手中的兵權成功的篡位,當上了皇帝,後面杯酒釋兵權,這才有了老趙家200多年的王朝。
因為重文輕武,所以後面的朝代基本上都沒有再出現過武將奪權篡位的事情出現,皇權得到了鞏固和保證。
現在如果對外擴張,少不了要重新振興武力,到時候會不會再次出現歷史上的一幕,這誰也說不定。
況且對外擴張,絕對不是口頭上說的如此輕鬆,它需要龐大的國力為支撐,需要大量的人口、錢財來支撐,而現在的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