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1頁
「這三狗子是真的厲害了。」
「可不是嘛,現在牛氣的不行呢,回家過年都不一樣了,不過我都不愛去他家坐,總是在哪裡得瑟,還是喜歡來二柱子家。」
「不能比啊,我就是一個打工的,他是老闆啊。」
「村裡的土狗子一家移民去海外了,說是移民去南非了。」
「移民去南非了?」
「好好的移民去南非幹嘛?」
「聽說是土狗子的家有個親戚在南非這邊過的很不錯,寫信回來了之後,土狗子一家就決定也是移民去海外試試看。」
「這海外有什麼好的,再說了這金窩銀窩不如家裡面的狗窩,我是哪裡都不去,就在我們王家村待著。」
「移民去海外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去海外常常見識也挺好的,」
「我們村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這些年來有一半的人都移民去了海外、關外或者是到城裡面定居了。」
「可不是嘛,我們小的時候,這張地主家的地人人爭著搶著去種,但是現在呢,大家看看現在都荒了多少地了,我們村對面那山坡上的田地,多好的田地啊,以前大家都搶著種,現在全荒了。」
「誰還種地啊,現在種地能夠掙幾個錢啊,種地都要餓死。」
「那倒也是,進城打工隨隨便便也比種地強太多了,再說了現在糧食也便宜的很,根本就不愁吃喝的事情。」
「所以說啊,還是這個時代好啊,我們這些時代種地的農民,現在也都已經過上不錯的生活了,這下一代裡面更是人才輩出啊。」
「是啊,是啊,二柱,你家老二要大學畢業了吧,這也差不多該結婚了,要不要大傢伙給幫忙說說媒啊,大傢伙介紹的更靠譜,也不用給媒人錢。」
「行啊,他也確實是到了該娶親的年紀了,就是這小子說現在還不想娶媳婦,就想著讀書搞研究呢。」
「這讀書人就是不一樣,這帝國理工學院可是非常厲害的,聽說裡面出來的人,隨隨便便都是幾百兩銀子一年多年薪,干幾年,上千兩銀子也都是不是事。」
「你們不知道吧,王二娃還沒畢業就已經被大商行給簽走了,一年500多兩銀子呢。」
「我的乖乖,這可真是了不起呢。」
「那是,這帝國理工可是非常難考的,跟考科舉差不多,雖然不能當官,但是這齣來的可都是人才啊。」
「還是二柱子你兒子厲害啊,我的幾個兒子就不行了,一個個都不會讀書,一點都不爭氣,這齣來工作又不好好工作,好高騖遠的,總想著賺大錢、賺快錢。」
「我兒子也是一樣,他們是沒有吃過苦,不知道難,想當年我們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能夠吃飽飯就已經很不錯了,他們倒好,挑挑揀揀的,總是不好好的去學技術,不肯去鑽研。」
「所以說啊,還是要讓這些孩子們吃些苦,受些累,他們才知道珍惜。」
第2190章 華夏曆1751年
新年的假期總是短暫的,正德3年很快就到了。
金鑾殿,群臣一個個都面帶笑容,新年半個月的假期是真的爽,每天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吃吃喝喝、好好的休息,有些外地的官員甚至於都還可以回鄉看看自己的老父母,儘儘孝心。
想想以前,這當官根本就沒有多少休息的日子,每天天還沒亮起來趕早朝就算了,關鍵是這一年到尾,能夠休息的日子寥寥無幾。
至於說過年回自己的家鄉看看父母,那更是一種奢望。
很多人從考上進士開始一直在外做官,可能做了幾十年的官,到老了,身體不行了,這才允許回自己的家鄉去養老,又或者是自己的父母走了,這才可以回家丁憂守孝。
以至於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詩句出來。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古代官員的真實寫照,越是做官做的大的人,往往越是沒辦法回自己的家鄉。
像李東陽、劉健、謝遷這種,李東陽是已經快要七十歲了,身體都已經快不行了,天子這才恩准他,最終能夠落葉歸根,死在自己家鄉,這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還有劉健這種80多歲才退休的,他從34歲考上進士之後,在之後將近50年的漫長歲月,幾乎都是在外地做官,整個過程當中很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能夠回家看看自己父母的。
只有到了七老八十了,這才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這就是最典型的古代官員寫照了。
用讀書人的話來說,忠孝兩難全,唯有先為天子為國盡忠了。
不過自從劉晉主導弄出了這個休沐法典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尤其是現在伴隨著火車和汽車的出現,交通變得非常的便捷。
即便是從京城到南方的江西、湖廣、浙江、兩廣,甚至於四川、雲貴等地區,有了鐵路都已經變得非常的便捷,再加上汽車和公路,過年期間又有半個月的假期。
這回家過年也就成為了可能,並且現在電報和電話也是開始慢慢的普及起來,即便是出了什麼事情,靠著電報和電話也能夠開始的處理。
在這方面,從弘治皇帝開始就沒有任何的限制,自古帝王都講究以孝治天下,對於官員們過年回家孝順父母,自然是不能反對的。
這到了正德皇帝了,那更是如此了,畢竟弘治皇帝都還好好的活著,你這肯定是要講究孝順的,要做給天下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