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頁
再比如大量海外人口流入的問題,朝鮮人和倭國人現在都喜歡來大明這邊務工、定居,南洋的種植園裡面,奴隸的數量足足有上百萬。
還有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場的問題,棉花價格的飛漲,再加上人都集中到城市裡面生活,導致北直隸這裡的田地無人耕種,原先的產糧大省變成了產棉花的地方。
這對大明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大明又該如何去應對這種變化?
還有這市場問題,以紡織工廠來說,這大明數以萬計算的紡織工廠,這生產出來的布匹,大明自身消耗之外,還有大量的布匹銷往海外。
但產能越來越大,產能過剩的時候又該如何去做?
這原材料不足,產能過剩,人口流動,工廠、作坊、商行等等當中出現黑心商家,工人一天到晚的工作,沒有休息,身體受不了等等。
問題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這些問題都是以往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的,關鍵是現在大明朝廷的官員和官吏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上至內閣首輔的劉健,下至普通縣衙的知縣、官差等等,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而且關鍵是,按照以往的模式,大家對於一個地方的管理和經營上面,基本上都無為而治。
有時候一個地方的官員能夠做到公正廉明都已經算是青天大老爺了,再修點橋,鋪點路的話,那就是要送萬民傘了。
以前可以這樣過日子,可是現在還可以這樣繼續下去嗎?
未來還可以這樣繼續下去嗎?
很顯然,是不行的,李東陽就已經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一點。
第940章 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
聽完李東陽的話,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點頭。
對於這一點,他其實已經深有體會了。
以前的時候他就從朱厚照這裡聽到了類似這樣的話,大明已經走上了以前歷朝歷代都從未走過的道路,這自然而然的對於朝廷的要求也會變。
而且經歷了如此一番巨大的對比,弘治皇帝早就有了革新朝政的想法,這也是他為什麼要重用劉晉。
不僅僅是因為劉晉確實是有能力會辦事,而且因為劉晉總是能夠想出很多新的東西出來,而這些新的東西和辦法又都能夠很好的符合大明當前的需要。
軍制改革,大明的軍力才強大起來,正是有了強大的軍力,大明才能夠橫掃四方,開疆拓土,威服四方。
稅務改革,讓大明朝廷有了足夠的銀子,有了銀子大明朝廷才可以大規模的移民,在大明各地大規模的修建水泥馬路,方便大明南北、東西、關內、關外之間的往來。
移民政策的制定,不僅僅將大明兩京十三省多餘的人口大量的遷移出去,鞏固了邊疆,開發了新的移民之地,同時也是大大的緩解了關內的人地矛盾。
這些政策都是劉晉所提出的,也是劉晉所執行下去的,同樣也都對大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這些都是朝堂之上其他官員所無法提出來的,縱然是劉健、李東陽、謝遷,他們也無法跳出原先的框框來制定這些政策,自然也就會無法影響到整個大明。
但是這僅僅之上開始,大明所要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
繁榮昌盛是繁榮昌盛,但如何讓大明變的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昌盛,這才是大家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而這對於現在的朝廷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弘治皇帝直點頭,其他也是紛紛點頭,都是這個帝國最高層的決策者,都能夠清楚的看到大明的現狀,也都知道大明所要面臨的問題。
李東陽所言一點都沒有錯。
「李愛卿,你覺得我們大明接下來該如何去走?」
弘治皇帝看向李東陽,對於李東陽,他也是非常的欣賞和喜歡,這是一個真正有才能和學識的能臣,能辦實事。
大明移民的事情就是李東陽在做,做的相當的漂亮,數以百萬的移民,無論是去遼東還是去西域和河中的都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
現在的遼東、西域和河中地區都已經成了富庶的代名詞,移民的生活非常的富足、幸福,足見李東陽在這方面的能力了。
「陛下~」
「面對這樣的新時代,臣時常都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已經很難用的上。」
「西域和河中地區移民的時候,臣所學的一切告訴臣應該按照漢唐之時的辦法來管理和統治這裡,可是歷史又一次次的告訴我們,那樣是不行的。」
「臣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做,覺得非常的無力,無法想出一個好的辦法出來。」
「後來臣與劉晉聊了很久,臣頓時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臣以為,還是讓劉晉來說比較好。」
李東陽想了想也是推薦了劉晉。
意思很簡單,自己是能力有限,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和策略出來,但我知道劉晉行,所以我推薦他來。
聽到李東陽的話,眾人並不感到意外,也是紛紛看向劉晉。
「劉愛卿,你說說看。」
弘治皇帝其實早就想點名劉晉了,只是這劉健、李東陽、謝遷、張懋等人畢竟是老臣,按順序也該先諮詢下他們的意見看法。
現在李東陽都舉薦劉晉了,其他大臣看樣子估計也是想不出什麼好的策略出來,所以也是直接問劉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