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頁
但是劉晉覺得依然十分有必要出台這樣的政策,這個政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大明內部這些部族逐漸的融入到大明主體的漢人之中。
因為劃分一個人是幾等公民,主要的依據還是看這個公民有沒有改漢姓、取漢名,有沒有學習大明官話和漢字。
比如一個南洋土著,他如果不願意改漢姓、取漢名,那他就是四等公民,如果願意改漢姓、取漢名,還會說一些大明話,立即就可以成為三等公民。
如果再稍微勤奮一些,能夠說很多大明話,同時還能夠識漢字的話就可以成為二等公民,至於想要成為一等公民。
「嗯,不同等級之間應該要可以變動和流通的。」
「這二等公民想要成為一等公民,除了父母需要是二等公民之外,自身還應該要具備二等公民所掌握的一切條件,同時還應該要有納稅記錄,納稅超過五十兩銀子,或者是為國家做過貢獻,科舉考試取得秀才及以上的功名。」
想了想,劉晉也是在二等公民晉升一等公民這裡寫道。
肯定是要給人希望的,不可能說一等就永遠是一等,二等就永遠是二等,任何文明和種族當中都有精英,大明想要強大,自然是要吸取這些精英。
當然更重要是還是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有一條上升的渠道,或許並不是血緣上的漢人,但只要有文化和思想的認同,同樣也是可以給予一等公民的身份和待遇。
公民等級制度的目的說到底是為了促進民族融合,促進這些部族學習漢家文化,只要學習了漢家文化,有了文化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會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縱然是以後大明不斷的變動、動盪,最終也是依然可以維持住現在的版圖和疆域。
而不是像歷史上的漢唐一樣,強大之時,四方威服,疆域廣袤,實力衰弱之後,很多地方立即就再次失去了統治。
這才是劉晉制定這個制度的根本原因。
大明的版圖實在是太大了,這統治的部族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不採用這樣的辦法和制度,只是像以往的朝代一樣進行管理的話,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分崩離析,分裂成無數大大小小的國家。
這絕對不是劉晉想要看到的,也是劉晉一直以來都在防備出現的現象。
「嗯,等級、等級,自然還是要跟各種權利相匹配才能有吸引。」
「想要參加科舉考試,首先要取得二等公民的身份才具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低等級的嫁入高等級的,可以直接晉升一級,所生子女直接獲得高等級公民的身份。」
「高等級嫁入低等級,必須要降低一級,所生子女為低等級公民。」
劉晉又拿起筆繼續寫了起來。
「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個還是必須要確立的!」
「至於說完全限制婚姻自由,這顯然是很不人道的。」
「四等級公民只能夠自由在所在縣活動,不允許出縣的管轄範圍,三等公民只能夠在所在州府的範圍內活動,不允許走出州府的活動範圍,二等公民和一等公民則是沒有限制。」
「至於奴隸,所有奴隸的出行都必須進行嚴格的限制,必須有奴隸主人陪同或者是奴隸主人所開具的書面說明。」
「奴隸~嗯,奴隸也是要制定一個晉升的渠道的。」
「奴隸只要認真為主人幹活超過二十年或者是有重大功勞者,並且沒有任何不良記錄,經過主人的申請,當地官府的審核之後,可以脫離奴隸身份,獲得四等公民身份。」
想到奴隸,劉晉又是默默的寫下了這樣的一段內容。
奴隸雖然是奴隸主的財產,但說到底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當牲畜去對待,還是要給予一些希望的,有了希望,奴隸爆發的事情就會少很多。
第9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乾清宮尚書房,弘治皇帝、劉健、李東陽、謝遷、張懋、佀鍾等人一個個手裡面拿著一張鐵片,同時還一份劉晉所制定出來的公民等級在仔細的看著。
「這就是以後我大明的公民身份牌?」
弘治皇帝饒有興趣的看了看手中的身份牌,這劉晉讓密雲鐵廠這邊制出來的樣品,送過來先看看。
身份牌分為正反兩面,正面寫著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以及年齡(因為還沒有實行公元紀年,出生年月日都是弘治幾年幾月幾日,如果是弘治皇帝他爹的時候那就成化某年某月某日,不太好計算年齡,所以也是著名年齡。)
還有部族民族,籍貫、身份編號以及最為重要的幾等公民這些信息,像弘治皇帝手中的那張身份牌上面就清楚的寫道。
姓名張三,性別男,出生年月日是弘治元年正月初一,年齡十五歲,部族民族,漢族,籍貫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安定鎮張家村,身份編號100103000101012345,公民等級,一等公民。
看完正面,弘治皇帝又翻過來看了看北面,北面則是刻印了大明天子印璽的圖案,同時上面還寫道。
大明帝國公民身份牌,弘治十五年人口普查制,同時還有一行非常霸氣的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嗯,最後這句話也是劉晉讓加上去的,意思是這天下都是大明天子的天下,這天下的人都是天子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