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頁
不讀四書五經,不識孔孟之道,不尊教化,不識禮教,都是旁門左道,書本所寫之內容都沒有任何深明大義的東西,這樣的學校竟然還越辦越多,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去讀書,這樣下去,豈不是誤人子弟?
「王公,言之過甚了~」
聽到王鏊的話,李東陽實在是忍不住站出來說道。
這把劉晉所辦學校給說的一無是處,儘管李東陽也是覺得這四書五經的內容太少了,不利於孔孟之道的傳授,但是劉晉所辦的這些學校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王鏊如此全盤否定,這就不對了,他這個腐儒只知道孔孟之道,除此之外其實什麼都不懂,就如同大明的讀書人,很多人除了會之乎者也之外,似乎好像真的什麼用都沒有。
四書五經是很重要,是要多讀一讀,學一學,這樣才能夠深明大義,但是光讀四書五經的話,恐怕也沒有什麼任何用。
大家都是過來人,能夠走到今天這一邊,四書五經不過是他們科考的工具,真正治國之道,還是從其它的一些書籍來學到的。
「是啊,王公言之過甚了~」
「劉晉創辦這些學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科舉考試,而是為了讓貧寒家庭的孩子也能夠讀書識字,同時也是從中獲取一些對生活有幫助的知識,出發點就不一樣,自然不能強硬的要求。」
劉健也是跟著點點頭說道,他其實還是很支持劉晉的,至於王鏊,腐儒一個罷了。
第842章 都有用
弘治皇帝聽完王鏊、李東陽、劉健的話,也是微微沉吟。
都是自己的鞏固大臣,弘治皇帝對他們還是很了解的,王鏊之話,他信的並不多,劉晉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弘治皇帝豈會不知道?
廠衛這邊其實早就已經給弘治皇帝匯報的清清楚楚了,那些課本之類的,弘治皇帝也是早就已經看過了,劉晉辦學的目的,弘治皇帝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儒門的人反對劉晉,對劉晉施壓的事情,弘治皇帝同樣知道,這一次也是接著科舉考試的事情,順帶著過來這邊看看,帶著這些大臣,也同樣也是想要看看這些大臣們的反應和意思。
「陛下~課本拿來了!」
這時蕭敬捧著很多課本走了過來,恭敬的向弘治皇帝說道。
「大家都先看看吧,看看這些書本上面所寫的內容,然後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拿過上面的一本歷史書饒有興趣的看了起來。
其他的大臣一聽,也是紛紛過來,每一個人拿起一本課本開始看起來。
劉健拿的是化學書,李東陽拿的地理書,王鏊特意挑了國語書,謝遷拿的則是物理書、張懋拿的則是體育課本,其他的大臣也都隨意的挑了一本看了起來。
弘治皇帝拿著歷史課本饒有興趣的仔細看起來,課本編寫的非常用心,從夏商周開始講,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元宋一直寫到大明朝。
他重點看的自然是明朝的歷史,上面所編寫的明朝內容完全符合歷史,不過卻是重點塑造了大明曆代帝王的光輝形象。
像開國的老朱同學,書本上先是重點書寫了元末明初中華大地上面的慘像,元朝殘暴無比,元君昏庸無道,官員貪污腐敗,老百姓民不聊生,餓殍滿地、易子而食。
但這都還不是關鍵,關鍵是當時華夏衣冠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異族在華夏大地上橫行無忌,漢人淪為五等人、兩腳羊。
接著再來塑造老朱同志的光輝形象,推翻了暴元的統治、恢復華夏衣冠,嫉惡如仇、嚴懲貪腐、愛民如子、勤政愛民等等之類的。
總之在課本上老朱同志的形象是非常偉光正的,這大明開國,老朱家的皇位是來的最正的之類的。
「寫的非常好嘛~」
弘治皇帝心裏面都忍不住大讚起來。
沒錯,沒錯,我們老朱家的皇位來的最正,不像宋朝的開國皇帝是欺負孤兒寡母來的,這唐朝的老李家原先是老楊家的臣子,還有這晉朝司馬家以前也是曹家的臣子。
反正我老朱家的皇位就是來的最正,我們是推翻了異族統治,我們恢復華夏衣冠,不搶誰的,也不欺負誰,我們得國最正。
「這讀書育人就該如此,好好的給讀書人普及下這些知識,懂歷史才能夠知道過去,這樣才知道未來該如何去走,正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四書五經雖然也是要讀,但這歷史豈能不讀。」
弘治皇帝的心裏面其實已經有了一桿秤。
傳統的儒家總是說君臣之道、父子之道,要尊卑有序,但往往這些讀書人卻是最不重君臣之道,就如同以前,自己被這些大臣們給懟的半死。
口口聲聲喊著忠君,卻是無法替自己分憂解難,國有難,這些大臣們卻是什麼辦法都沒有,這孔孟之道或許能夠治國,但卻是無法強國。
還有這群臣之道,要忠於君王,卻是並沒有說明為什麼要忠於君王。
但劉晉這學校裡面教育就很好了。
忠於君王那是必須的,終於老朱家那是因為老朱家得國最正,恢復了華夏衣冠,如果不是老朱同學,大家可能都在異族的統治下。
通過寫歷史這樣的方式來說明這一切,書寫老朱家皇帝的光輝形象,這效忠老朱家自然就更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