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6頁
第1769章 天子不好當啊
弘治皇帝一邊看也是一邊微微點頭。
相比起以前的那些大臣來,還是劉晉用的順手,而且做事也更有規劃性和前瞻性。
如果是劉健當內閣首輔,那麼他基本上根本就不會想著去搞什麼基建之類的,頂了天也就是修下河堤防止黃河泛濫什麼的。
沒辦法說在站在整個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和層面,充分利用大明現在的有利形勢來好好的規劃整個國家的發展。
他們的思想觀念還是留在以前的那種天子垂拱而治、無為而治、仁義道德、以孝治國的理念和犯愁上,只是空談, 至於說具體的該如何去治理好一個國家來,他們是很難拿出一個好的辦法和方法來。
就像以前,明知道國庫空虛,他們也是始終拿不出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在他們的思想觀念之中,除了多徵稅之外就是節流了, 而徵稅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往往就是民不聊生, 至於節流, 那也是天子節流,和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是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的。
故而有問題,他們也是無法解決,或者是根本就無法站在更高的層次,更長遠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祖制、祖制,又或者是就如同八股文一般,在四書五經之中尋找治國之道。
劉晉就不一樣了,總是能夠想出好的辦法來解決眼下的問題,又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以及整個大明利益的層面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劉晉從來都不會勸弘治皇帝要勤儉節約什麼的,甚至於劉晉還覺得弘治皇帝應該要注意休息,所以早朝要推遲,每周只上五天班,節假日要多放假什麼的。
不僅僅天子,整個大明上下都應該是如此,人人都要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所以才有了大明的休沐法典。
同時劉晉也是知道天子的事情多,所以內閣在奏疏的審理上,將那些拍馬屁、問好之類的奏疏統統打回去, 將這一類官員貶到偏遠地區去當官,天天問好、拍馬屁什麼的,你不累,天子都累了。
還有那些賣弄自己才華的,本來百來字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非要寫個幾千字,又長又臭,懶婆娘的裹腳布一般,純粹就是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事情。
像明朝有一個刑部主事官員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疏,朱元璋讓人去讀這個奏疏,整整讀了三個小時還不到一半,關鍵是還沒有到正題上面,該說你文採好呢,還是說你文采號呢。
這一類官員,那也是必須要貶斥的,該貶就貶,該罵就罵,浪費內閣大臣和天子的時間, 這不是浪費整個大明的寶貴財富嘛。
所以劉晉進入內閣之後,朝廷上下的奏疏數量就以可怕的速度銳減, 以前的時候,弘治皇帝一天要批上千的奏疏,多的時候甚至於有幾千。
這些奏疏基本上都垃圾,官員們拍馬屁、問安的,互相檢舉打小報告的、彈劾官員的、讓弘治皇帝勤儉節約的、提醒弘治皇帝納嬪妃的、還有寫詩詞給皇帝欣賞想藉此獲得提拔升遷的、還有一些即便是沒事做也要來皇帝面前打卡的,比如有些官員實在是沒什麼可奏的就寫自己管轄內有婦人拾金不昧、有百歲老人什麼之類的。
這一點明朝可能相對還好一些,因為明朝的文人們有時候講究一個風骨二字,有些拍馬屁的奏疏實在是不能多寫,不然會被其他官員笑話的。
但是在蟎清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種各樣的拍馬屁的奏疏多如牛毛,以至於雍正皇帝每天最多的時候要看7000多道奏疏,批閱的字數超過起點最牛的讀者了。
在我們看來,奏疏這樣重要的東西,那肯定都是設計到國家大事的,談論的也應該軍國政務之類的大事。
但事實上,奏疏往往都是變成了拍馬屁、問安、互相檢舉打小報告,變成了官員們在皇帝這裡打卡的一種方式了。
聰明人很多,講究著天天寫寫奏疏什麼的上去,在皇帝這裡刷刷存在感,有什麼機會的時候,自然會想到自己,這樣升官發財就更快了。
結果就是累死天子。
當皇帝遠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舒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首先來說,這自然是祖宗的基業了,這老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傳到了你的手中,你是不是要好好治理好國家了,這樣才能夠將這份基業給一直傳承下去。
單單是這來說就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天子給壓的要變的勤勉起來,不勤勉都不行,因為這對不起祖宗傳下來的江山。
其次就是天子集中了天底下所有的權力和尊榮,看著這個位置的人多著呢,你如果不勤快點,是不是就會容易被人給謀朝篡位了?
而自古以來謀朝篡位之後,你這個前皇帝是不是都難逃一死?順帶著連累整個皇室宗親什麼的,你能夠不勤快點,不上心點?
還有,這江山如果不好好治療的話,百姓民不聊生、農民起義四起的話,你是不是又要擔心改朝換代了?
可以說這個國家的內憂外患都壓在你的身上,當皇帝可沒有那麼舒服的。
這還是國家大事,還有各種各樣的家事也是足以讓你傷透腦筋。
像後宮的妃子們彼此爭風吃醋了,你本來只是想要好好休息、休息的,結果這些後宮的女人一個個如狼似虎,都恨不得榨乾了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