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弘治看了看劉晉,也是沒有和劉晉客氣的意思,想了想將自己昨晚一夜都沒有想通的問題問了出來。
他是皇帝,最關心的自然是這江山永固的問題,他也知道,這歷朝歷代的改朝換代,其實最先都是起於農民起義的問題。
農民起義都是源自於活不下去,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起義,這活不下去的很直接的一個原因就是遇到災難,地里的糧食絕收,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諸如土地兼併、吏治腐敗、外敵入侵之類的,進而導致了一個個朝代的更迭。
弘治皇帝自幼熟讀歷史,有名師教導,這歷朝歷代的歷史和總結之類的都讀過很多、很多,很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所以聽到劉晉所說的季風和這朝代更迭有關係,也是特別的上心,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想要從中尋找答案,進而尋找到能夠讓他們老朱家江山永固的辦法來。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在場的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也是立刻就來了精神,一個個都打起精神,想要仔細的聽一聽這個劉晉到底能夠說出什麼高論。
至於木炭店的老闆錢有財此時也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男人嘛,都是喜歡指點江山,天南海北的吹噓一番,現在能夠有幸聽到劉晉講一講這方面的內容,豈有錯過之道理。
這煤炭生意的事情都暫時先放一放,他現在可是知道這個朱先生非常不凡,能夠和他做生意,這以後也是搭上了一個大靠山。
聽到弘治皇帝的問題,劉晉沉吟一番,腦海中急速的思索起來,歷史好歹也是學過的,弘治皇帝的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去回答,如果真的要說答案的話,其實只能說歸功於人類發展對自然的破壞。
微微整理一番自己的語言,劉晉緩緩的開口說道:「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
「北方中原地區,特別是漢中平原一帶是我們華夏子孫的起源之地,這些區域一直以來都是經濟、政治和人口的中心。」
「而南方地區,春秋戰國開始才慢慢的逐步開發,一直到唐朝時期,南方江南地區才慢慢的成為了重要的經濟區域,到了現在,更是成為了我朝糧稅的重要來源區域。」
「這北方地區,因為歷史悠久,開發的時間久,人口也多,再加上歷史上朝代更迭等等的原因,這北方地區的植被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這北方為什麼一旦出現災難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來說,還是跟環境有關,跟這森林有關。」
劉晉語出驚人,竟然將北方容易出現災荒的事情歸咎到了環境和森林方面。
「環境?」
「森林?」
弘治皇帝、劉健、謝遷、李東陽等人一個個都傻眼了,他們的腦海中想過了無數種說法,但是卻第一次聽到竟然是環境、森林有關。
「劉公子,這環境和森林怎麼就會和災難有關係呢?」
謝遷一頭霧水,怎麼想都想不通,沒有辦法將兩者之間的關係牽連起來。
「當然有關係了,而且關係非常大。」
劉晉笑了笑說道。
「我們都知道,在秦漢時期,這關中地區是核心區域,那個時候,關中地區草木茂盛,森林密布,生態環境非常不錯。」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多,普通老百姓砍伐的森林越來越多,開墾的農田也越來越多,於是森林漸漸的消失不見,變成了無數的良田。」
「這開墾荒地變成良田難道不好嗎?」
聽到這裡,劉健都有些聽不下去了,歷朝歷代都是鼓勵墾荒開田的,到了劉晉這裡,似乎這開荒為田是一項不好的政策了。
「我並不是說開荒為田不好,只是在說這開荒為田大規模的破壞了植被,破壞了森林。」
「在秦漢時期,陝西都是一片肥沃的原野,山林俊秀,甚至於在唐朝的時候,山西、山西的環境都還非常不錯,但是到了現在,不知道你們有誰去過陝西、山西一帶,這裡變成了黃土高原。」
「沒有植被的覆蓋,這雨水一衝,肥沃的泥土全部都被帶走,環境越來越差,這環境越差,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就越弱,一旦出現問題,立刻就會引起巨大的災荒。」
劉晉自然不會和劉健去爭論墾荒為田的事情,這歷朝歷代都鼓勵的事情,自己去反對,絕對沒有好下場,自己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證明,這墾荒開田其實並不一定就是好的,它也有極大的弊端。
「北方地區,因為它一直以來都是人口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隨著人口的增長,北方地區的環境就如同黃土高原這裡一樣,變的越來越脆弱,抵抗自然災難的能力就越來越差。」
第57章 人與自然
「這森林和植被的作用非常大,森林和植被可以鎖住水,當有洪澇的時候,它可以存儲水,大大的減低洪澇的影響,當有旱災的時候,它也可以釋放出水來,降低旱災的影響。」
「簡單的來說,它就是一個調解器,讓旱澇的影響變小。」
「這森林和植被一旦遭到了破壞,意味著喪失了這種調解的功能,洪澇的時候,大水肆虐的更加厲害,很容易就決堤,淹沒農田。」
「旱災的時候,因為沒有植被和森林,它就會變的更加的嚴重。」
劉晉繼續說起來,說的有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