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8頁
劉晉謙虛的搖頭。
「劉兄真是我輩之楷模!」
「我雖然也是讀書人,但說出來都不好意思,連中舉都難,更別說高中進士了,蹉跎一生啊,蹉跎一生啊。」
文徵明看著劉晉,也是羨慕無比。
他雖然號稱吳中四大才子之一,可是一輩子連舉人都沒有考上,唐伯虎當年可是應天府相似第一,弘治十二年的時候又高中進士,現在更是已經在南雲省這裡當了一州的州府。
這或許是他文徵明一生的遺憾,雖然說有才,可是卻考不上舉人,終究來說,在劉晉他們這些正兒八經的進士面前還是要矮上一大截的。
就像歷史上的唐伯虎,因為牽連進科考鬻題案,雖然最終沒有被判刑,但卻是一輩子不能為官,只能為小吏。
這對於唐伯虎這樣的大才子來說,簡直就是侮辱,所以他寧可不去當什么小吏,也要表示自己的清高。
雖然寫了《桃花塢》這樣的詩詞出來,表示自己不在意虛名、不重視功名什麼的,但這只不過是鬱郁不得志的一種表現罷了。
像現在,唐伯虎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當官當的順風順水的,哪裡還有什麼桃花塢桃花仙人之類的。
說到底啊,在科舉制度之下,這些讀書人其實人人都想要高中,人人都想要當官。
但是八股制度下,想要高中還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便是文徵明這樣的大才子連舉人都考不上,由此可見科舉的難度了。
當然文徵明是蘇州人,這南直隸自古以來都才子輩出,科考難度在這個時期那是地獄級的,中舉那是真的難。
故而在大明讀書人鄙視鏈當中,這舉人看不起秀才,進士又看不起舉人,能夠進翰林院的又看不起進不了翰林院的進士。
在劉晉這個正兒八經進士為官的面前,文徵明、蔡羽、祝允明、湯珍等人頓時就覺得自己矮了好幾節,沒辦法,大明的讀書人就這樣尿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服比自己厲害的。
第1649章 留下達文西當老師
「是啊,是啊~」
「劉兄如此年紀就已經在吏部為官,弘治十二年就已經中進士了,和劉兄相比我等實在是慚愧!」
祝允明也是跟著恭維道。
這裡面有恭維,當然更多的發自內心的佩服。
祝允明也是吳中四大才子之一,自號枝山,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祝枝山,明代著名的書法家。
他的仕途之旅極為坎坷,從十九歲中了秀才之後,五次參加鄉試都沒有中舉,在弘治六年的時候第六次參加鄉試,這才中了舉人。
在之後,他七次參加會試都不第,甚至於連他自己的兒子都中進士了,他都還沒有中進士,於是就絕了科舉為官的年頭。
和眼前的劉晉相比,他的科舉之路實在是太艱難了。
到現在也就是一個舉人的身份。
「弘治十二年的會試,我也有參加,可惜沒能和劉兄見上一面。」
祝允明略帶遺憾的說道。
他那一次沒有中進士,失落之下和一群同樣落榜的學子跑去遊山玩水去了,故而也就沒有看到劉晉中狀元遊街的一幕,不然也就能夠認出劉晉了。
「那確實是一大憾事,我也早就聽聞祝兄的書法冠絕江南,很早就想要找祝兄要一副墨寶了。」
劉晉笑著回道,這讀書人之間嘛,少不了互相吹捧一番。
「劉兄現在多大了?」
文徵明想了想問道。
「已經三十多了~」
「那劉兄真是博學多才啊,弘治十二年高中,當時可是二十左右啊。」
「想必肯定是一次就高中了!」
文徵明算了算說道。
「我確實是一次就中舉,然後次年會試也是一次就金榜題名了,這都是運氣,運氣!」
劉晉謙虛的說道。
「今日能夠認識劉兄,真是三生有幸!」
「像我至今已經連續參加了五次鄉試,卻是次次名落孫山,實在是慚愧、慚愧!」
文徵明感嘆一聲,這人比人啊,真的氣死人。
對方一次就中舉,然後參加會議,一次就中了進士,年紀輕輕就已經在吏部為官,這前途無可限量。
可是自己呢,已經考了五次鄉試了,竟然連中舉都如此之難。
「文兄不必氣餒,只是時運未到罷了,以文兄之才,金榜題名也是遲早的事情。」
劉晉連忙安慰道。
事實上,歷史上的文徵明,科舉考試比起祝允明還要更加的坎坷。
他前前後後參加了九次鄉試,全部落榜,三年一次的鄉試,九次就是二十七年,他從18歲開始參加鄉試,一直考,考到了四十五歲都中不了舉人,真的是應了那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後來他還是在以為尚書的推舉下,通過吏部的考核之後才獲得了翰林院待詔的小官職位,後來還成為了皇帝的侍講,只是他始終受到正兒八經翰林們的鄙視,再加上他心高氣傲,故而沒做幾年官就辭職歸鄉養老去了。
詳細的了解下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他們的人生經歷,其實就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他們一個個都非常的心高氣傲,自認為有點才華就目中無人。
通俗來說,那就是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
像歷史上的唐伯虎,才華是真的有,但太過心高氣傲、目中無人,自然而然是不適合去當官的,很容易就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