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5頁
孟加拉獨立運動的開啟,這令當時的巴基斯坦軍方勃然大怒,並下令政府軍出動平叛。
西巴基斯坦的政府軍,本來就對孟加拉人有歧視,在鎮壓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悲劇,一個村子裡只要出現一個叛軍,那整個村子都會被夷為平地。
辛格表達了巴基斯坦長期以來對印度國防安全造成的威脅,然後開口道,「孟加拉人有尋求自由的權力,我們得到最新消息,孟加拉人面對巴基斯坦政府的鎮壓,已經從呼籲自治變成了爭取獨立。」
「對於印度來講,老對手手忙腳亂肯定是一個機會。」葛羅米柯不置可否,當前還不是蘇聯輕易表態的時候,要看印度能夠提供什麼。
其實印度面臨的選擇並不多,英國是前宗主國,印度肯定不想英國重新返回南亞。
美國是巴基斯坦的靠山,印度的一大鄰國從六二年之後就已經是敵人了,印度能找誰呢?除了蘇聯其實別無選擇,總不能找法國人吧,又不是非洲問題。
蘇聯也是有要求的,印度雖然在國際上採取中立親蘇的政策,但在莫斯科看來,這樣還是不夠的。而不是無條件的站在印度一邊。
以現在的印巴局勢來看,當然是印度占據優勢,不過在國際層面,印度雖然已經竭力將巴基斯坦鎮壓的暴行公布,但這種東西是沒用的,美國不會因為一些所謂證據就改變政策,你看橙劑事件鬧的這麼大,不少國家都知道了美國化學藥劑的危害,美國不也是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麼。
事實上印度準備實施決定性的一步,收留孟加拉武裝在印度境內受訓,提供幫助對抗巴基斯坦政府軍。
嚴格來說東巴基斯坦的地形並不適合游擊戰,那裡是恆河三角洲,整個地方都是沖積平原,還被水網切割。
但有一個很有利游擊戰的條件,那就是人口密度堪稱世界之最,東巴基斯坦是南亞最符合民族國家定義的地區,巴基斯坦政府的鎮壓,毫無疑問閉著眼睛都能撂倒一個孟加拉人,而鎮壓的舉動對於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東巴基斯坦來說,就是製造難民潮的永動機。
越是人口密集的國家,越是懼怕流民產生,一旦一個地方的人口過多壓垮了當地承受極限,必然會造成連鎖反應,這才是真正的多米諾骨牌。
毫無疑問現在的東巴基斯坦,就完美的符合定義,面積狹小人口稠密,難民出現的結果就是吃垮一個又一個地方,最終會形成難民海嘯。
此時東巴基斯坦的難民海嘯就處在醞釀當中,一旦到了臨界點,就會驟然崩塌向四面八方蔓延,首當其衝的就是三面臨界的印度。如果還有第二個受害者的話,那就是若開地區接壤的緬甸。
事實上緬甸反應的速度比印度很快,發覺東巴基斯坦陷入混亂之後,幾乎馬上就想到了難民問題,調集軍隊趕往邊界戒備。
這也算是久病成良醫了,挨著英屬印度的記憶還不算太久遠,好不容易把羅興亞人趕走的現在,緬甸肯定不想再次被難民衝擊。
處在絕對優勢的巴基斯坦軍隊,自然是不會顧忌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引起連鎖反應,對軍隊來說,追趕游擊隊已經戰爭當中最安全的作戰。
追趕游擊隊的輪式裝甲車高歌猛進,大有直搗黃龍之勢,車載機槍和機關炮不斷收割著正順著公路逃跑的潰兵的性命。
車組成員此時已經殺紅了眼,把隱藏在心底的暴虐和殘忍全都暴露了出來,他們興奮地看著一個個敵人在自己的攻擊下悽慘的死去,面龐由於情緒過於激動而漲的通紅,表情扭曲而猙獰。
潰兵發現逃脫不了,還想要集結起來依託公路旁的路基負隅頑抗一下,但是隨即就被裝甲車的猛烈火力再次擊潰,大部分人被擊斃,剩下的一小撮倖存者倉惶的離開了公路向著一側長滿青蒿的山坡上狼狽逃竄。
另外一個方向的游擊隊,覺得在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偷襲這一支政府軍,還沒付之於行動就被發現,已經在炮彈的打擊下亂成了一團,有想要就地找隱蔽的,有想要繼續衝鋒的,還有感到情況不妙想要撤退的,幾個分隊亂紛紛的擠在了一處,成了炮兵和機槍手絕佳的攻擊目標。
這一場戰鬥毫無疑問是非常漂亮的,追擊的政府軍大獲全勝,但在這一隊政府軍士兵撤離之後,附近躲避的倖存者眼中的仇恨目光,表明鎮壓的目的並沒有達到,暫時的勝利不過是火上澆油罷了。
新德里,總理英迪拉甘地身著紗麗,耐心的等待著陸軍參謀長薩姆·馬內克肖的到來,這一任的陸軍參謀長其貌不揚,要說有什麼特別的,可能就是他在印度並不多見的拜火教信仰。
薩姆·馬內克肖的軍旅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比如說他和六二年戰爭中的考爾中將關係非常差。
有人報告說,他公開地對考爾進行了尖酸刻薄的嘲笑,同時也講了一些對國防部長梅農很不尊重的話。考爾將此事輾轉傳到總理尼赫魯耳中後,一個審理對馬內克肖的指控的調查委員會成立。指控中認為他不遜地批評自己的上司和文職的領導官員,也就是說不忠誠。
隨後戰爭的慘敗,讓梅農一派成了眾矢之的,他也重新得到了復用,成了這一任的印度陸軍總參謀長。
面對總理的召見,他很明白目的是什麼,果然,英迪拉甘地迫切的開口道,「薩姆,你知道我的目的,很多聲音認為戰爭應該立刻、馬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