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5頁
麥克米倫尤其強調了大國這個詞彙,艾倫威爾遜雖然在來之前提醒過他,但作為外交大臣,他也在外交領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都聽首相的。
這一次來訪本就是懷著拉攏印度支持英國的心,「如果印度能夠在伊朗問題上幫助英國一把,英國在解決伊朗石油危機之後,嘗試就果阿問題和葡萄牙好好談談,拿出來一個雙方都接受的方案,實在不行就制定一個路線圖,逐步將果阿移交給印度,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葡萄牙的利益應該得到保留。」
大國?尼赫魯不由的心馳神往,其實當今的印度在國際上左右逢源,並不是完全依賴於尼赫魯的外交到處蹭熱度,歸根究底還是經濟建設有了成果。
蘇聯的高歌猛進,為尼赫魯提供了後發國家崛起的樣本,印度開始了大踏步的走向發展的康莊大道。
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解決了吃飯問題,如增加糧食生產,抑制通脹,減少收入不平等等。
緊接著印度又發布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第二個五年計劃則是解決可持續的吃飽問題,如提升國民收入水平、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發展國家基礎和關鍵工業。
現在亞洲的經濟體當中,印度是亞洲第二,和日本不相上下,刨除人均這個比較,印度不比日本差,為什麼要只算總量呢?因為北方的人口大國也只算總量。
如果印度可以在伊朗問題上支持英國,英國願意在伊朗危機結束之後,為了印度和葡萄牙創造一個談談的機會,這是好的方面,當然麥克米倫也發出了一些挾持的意味。
英屬肯亞有四十萬印度裔人口的存在,在非洲殖民體系出現鬆動的當下,這些印度裔的去留問題,已經被英國所注意到,麥克米倫暗示,一旦出現了流血事件,可能會對尼赫魯的政治聲望造成打擊。
好處是果阿問題英國願意創造一個溝通的橋樑,壞處是肯亞的印度裔會打擊尼赫魯的政治聲望,時間走到現在,英國固然是和日不落帝國時期沒法比,但仍然有六百多萬平方公里本土之外的領地存在,還處在變賣祖產套現的過程中,而不是已經到了結果。
留給了尼赫魯幾天時間好好想想,麥克米倫便前往班加羅爾,表彰英國企業對印度人生命安全的傑出貢獻去了。
幾天之後,在倫敦方面艾登和杜勒斯不歡而散的他同時,麥克米倫和尼赫魯共同宣布英國和印度達成了一攬子促進彼此發展的協議,同時肯定了印度的國際地位,「世界未來的中心在亞洲,而亞洲的中心在印度,對很多看起來毫無關係的事務,印度也有表態的資格。」
不管是韓戰,還是連帶著越南分治的日內瓦會議,印度都是參加過的,印度的國際地位由此可見一般,那麼這一次伊朗石油危機,印度也當然應該表態,這很合理。
在國內被艾登親自指導外交工作的麥克米倫,終於在印度這個前殖民地,找到了證明自己外交能力的機會。
伊朗石油危機的波及的國家,又多了一個,整個事件波及的國家越來越多,事情也變得越發的複雜,就在麥克米倫在印度取得成果的幾乎同時,英國外交部宣布對蘇聯發出邀請,增進英國和蘇聯的文化交流。
杜勒斯訪問英國的結果竟然是這樣,華盛頓對此驚呼,老牌帝國主義不可戰勝。
第1030章 六方會談設想
大英帝國不可戰勝,仍在非洲的艾倫威爾遜也不由得驚呼,他就從來沒想過把印度拉下水,而麥克米倫就這麼幹了,經過這一次他必須要做出反省,不能因為印度不是殖民地就沒有價值了。
經過長達幾分鐘的思考,艾倫威爾遜又放棄了這個想法。
距離印度跌落谷底的戰爭就剩下兩年了,一旦戰爭印度一敗塗地,什麼第三世界領袖,不結盟運動盟主就全說再見了,也就是說印度吹起來的國際地位價值,有效性充其量就剩下兩年,以後就用不到了。
他現在甚至有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剛剛出現就不由自主的生根發芽,為海蒂·拉瑪正骨的手也不由自主停了下來。
「認真一點。」海蒂·拉瑪帶著委屈發出聲音,她不遠萬里來到非洲做後勤保障,這個男人竟然這麼不上心,枉費了自己的一片真情。
「抱歉,想起了一些瑣事。」艾倫威爾遜彎腰親在了海蒂·拉瑪的紅唇上,那些瑣事可以以後再想,先把正事辦了在說。
關於喀麥隆獨立的大體方案已經定下了,英屬喀麥隆這邊,分為兩個部分,英屬喀麥隆北部傾向於加入奈及利亞自治領,而喀麥隆南部則傾向於加入法屬喀麥隆。
首先這正是艾倫威爾遜的目的,這個調查報告很令人欣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在於尼日河三角洲的開發,任何工程早期建設都是艱難困苦的,尼日河三角洲開發也是如此。
對於伊博人的精英而言,這會增加本民族的實力,那當然是再好不過。
但付出代價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尼日河的普通伊博人,普通人占據絕大多數,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為了趕工期自治領軍隊嚴格監督開發的進度,甚至導致了當地伊博人的反抗。
畢竟這種東西,就像是修長城一樣,名垂千古的秦始皇,付出代價的廣闊勞苦大眾。
後世人不會看到當時付出代價的時候,大多數人多麼痛苦,只會看見秦始皇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