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頁
通過柏林危機,美國就是靠空運把西柏林供養起來,蘇聯解除封鎖的時候,西柏林的物資供應還比封鎖前更多了。這樣把一個劣勢的開局,徹底反轉過來了。
而這個時空,多了一條阻斷電力,連同柏林圍牆的提前出線。徹底讓柏林危機變成另外一個樣子,美國空運消耗品是沒問題的,但大城市的基礎設施美國是搬運不過來的。內有斷電,外有築牆,西柏林人已經跑光了。
可以說蘇聯已經讓自由世界難堪了,本時空的柏林危機演變是,蘇聯贏了但是沒完全贏。而自由世界輸了,但沒完全輸。
英國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挑明了底線,不管怎麼談三國在西柏林的駐軍都不會撤退的,只剩下駐軍了對空運的壓力還小了,只要蘇聯不採取武力驅逐,就沒有辦法。
比起剛談判剛開始的時候,英國和蘇聯圍繞柏林危機的談判,正在朝著劍拔弩張的方向前進,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有時候雙方也想要好好談,可就會出現這樣的演變。
「我們已經交換了意見,至於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我們還是稍安勿躁。」莫洛托夫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時間,「接下來我們還要和兄弟黨派溝通。」
「很好!」艾德禮首相含笑點頭,他也沒準備第一輪的會談當中就得到想要的結果。
一行人返回下榻的賓館,討論今天的談判,對照著會議紀要,判斷蘇聯人的態度。恨不得一個屁都要反覆聞一聞,到底是什麼味道。
「總的來說,我們至少在外交禮節上沒有問題,同樣蘇聯也是這樣。」艾德禮首相對結果還是不悲觀的,對隨行人員鼓勵著,「艾倫,你誠實的說,這一次的最好結果是什麼。」
「這個麼?解除地面封鎖就是最好的結果。」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違心的道。
如果問他的真實想法,當然是退出柏林最好,這樣有一點對英國是非常有利的。那就是德國的統一難度會增大。
一點失去了西柏林這個深入敵後的腹地,沒有大柏林市內部兩個不同制度的比較。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民主德國的公民看不到聯邦德國,聯邦德國的公民也看不到民主德國的情況,慢慢進入老死不相往來就容易得多。
這樣一條兩個德國之間的紐帶被斬斷,德國統一起來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德國不能統一度英國當然是好事,尤其是這個時空,英國已經成為了歐共體的領導國家。
但現在的結果越是可以接受的,西柏林成為一個單純的軍事據點,生活水平上面的作用大打折扣,兩套制度的比較窗口地位不存在,同樣有助於德國的長久分裂。
失去了民生意義,單純作為一個軍事基地的話,西柏林的意義有變得重要了。尤其是在冷戰這個大背景下,如果北約主動發起攻勢,西柏林是一個很好的前沿據點。
如果是蘇聯主動發起攻勢,西柏林也有首先得到風吹草動的作用。
如果蘇聯已經確定了對北約的絕對優勢,到時候放棄也來得及。所犧牲的不過是一些駐軍的生命,總的來說西柏林在民生上面的作用消失,對英國防止德國重新統一是有好處的。軍事作用的保留,有助於監視蘇聯的一舉一動。
撤軍是萬萬不能撤軍的,所以在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莫洛托夫再提及撤軍的時候,英國這邊的態度都是不為所動,最後已經說的再明白不過,不論出現任何變化,西柏林的駐軍都要保留。
這一次的會談結束之後,雙方連續三天沒有交流,當然在這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放出去,無非是蘇聯認可英國在結束韓戰過程中的努力。
關於柏林危機,只是說雙方進行了非常坦率的溝通,會談是有益的。
至於英國本土的輿論,已經轉向了艾德禮首相舌戰群儒這個階段,什麼面對幾十個支持蘇聯的政黨毫無懼色什麼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氛已經烘托出來了。
這種輿論環境當中,艾德禮首相這一次就算是什麼成果都沒有拿到,也不會受到任何指責。更何況轉機已經出現!
會讓遲遲沒有進展,讓莫里斯·多列士和帕爾米羅·陶里亞蒂,法共和意共的領導人很有壓力,兩人都認為當前的特殊局勢,可以讓兩人參與到一個終結重大危機事件當中,這有助於提升兩人以及兩人背後政黨的支持率。
在莫里斯·多列士和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兩人的斡旋之下,新一屆的蘇聯領導層也有很大的壓力,說話的可是兩個西歐最大兄弟黨派的領導人。
甚至兩人的撮合,已經在義大利和法國本土的保持上出現,如果強硬的拒絕。說不定會讓這兩個西歐的兄弟黨派,對蘇聯出現微詞,這是當前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就算是終止柏林的地面封鎖!我們也可以說是莫里斯·多列士和帕爾米羅·陶里亞蒂兩人的建議,導致我們出於階級感情做出了決策。」貝利亞說到這看向赫魯雪夫道,「赫魯雪夫同志,是不是這樣。」
赫魯雪夫還沒有說話,莫洛托夫就嘆息道,「可英國人一定會認為這是艾德禮的功勞。」
「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了!顯然已經持續了這麼長時間的柏林危機已經沒有繼續操作的價值,而意共和法共的態度,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被打斷的赫魯雪夫說出自己的觀點,「只能說英國人找的機會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