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頁
米高揚主持了推選新的第一書記和部長會議主席的會議,大家提議勃列日涅夫為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的候選人,建議任命柯西金為部長會議主席,他是赫魯雪夫政府中兩名第一副主席之一。
隨後,《消息報》刊登了中央全會的消息和國家新領導人的肖像,蘇聯領導層發生更換的消息開始傳遍全世界。
「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到,我們和蘇聯文化部關於電影引進標準的談判。」重磅消息傳來的時候,艾倫威爾遜正在首相艾登面前。
內閣秘書長從來泰山崩於面前不改色,哪怕是知道了蘇聯出現巨變,也沒有表達出來過多關心。
別的他不知道,反正謝列平那群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幹部肯定是失算了,如果不是克格勃沒有發揮作用,赫魯雪夫是不會下台的。此時的艾倫威爾遜根據歷史分析,還不知道文化沙皇在這一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倫,好像赫魯雪夫的事情比電影引進的談判更加重要。」艾登不由得苦笑,內閣秘書長的關注方向還真是不一般。
「赫魯雪夫已經下台了,但這個談判還沒成功,所以還是後者更加和我們息息相關。」艾倫威爾遜謙卑的回答著艾登的問題,「當然,我們會馬上做出一番評估,這可能需要幾天時間。」
事實證明,要麼風平浪靜,要麼大事接踵而至,隔了一天,十月十六日下午,某大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北爆炸成功,成為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俱樂部再填一名成員。
消息傳來,白廳的評估計劃又要多做一份,艾倫威爾遜這幾天肯定不能按時下班了,他一下子開始回憶在吉隆坡工作到下午兩點的日子。
第1277章 韓國的動向
對蘇聯新領導層的評估,就按照大部分情報系統當中認識的那樣,覺得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組合,應該是一個溫和派領導層。進行謹慎樂觀的評估,當然心裏面艾倫威爾遜當然知道,勃列日涅夫只是一個表面溫和的人。
所謂的蘇攻美守時期,就是勃列日涅夫時代發生的事情, 這個人非常符合美國人那種手持大棒面帶笑容的評價。
和勃列日涅夫相比,赫魯雪夫雖然表面更加強硬,但一般都是進行接二連三的訛詐,這可能是受限於他的時代蘇聯國力比美國差很多的原因。做事赫魯雪夫很高調,但其實也就僅限於訛詐,但終於在古巴飛彈危機沒有訛詐住美國人。
比起赫魯雪夫,勃列日涅夫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下手卻更加狠辣,當然這也和卡特時期美國確實出了大問題有關。
到了七十年代,在鋼鐵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二十多項工業數據上在世界之首,當然沒有像是幾十年後的某大國,動不動就占據世界一半。但以一國之力做到這一點,已經相當嚇人了。
從工業規模上,這是美國第一次輸給另外一個國家,當然美國現在不會想到,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後面還有一個後備選手在等著。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當然是比拼工業,反正不是比拼倫敦金融城,金融玩的在出神入化,也需要人家認可你的規則,不然就是廢紙一堆。
蘇攻美守時期,雖然很多人把卡特說的一無是處, 但平心而論這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卡特時期美國的問題可比睡王時期的問題大多了。
按照大眾觀點, 艾倫威爾遜隨波逐流,把勃列日涅夫評價為一個溫和的領導人, 對東西方關係做出了樂觀的預測。以後肯定會被打臉,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大家都是正面認為的,錯誤是集體的,所以集體沒有錯。
做完評估蘇聯形式的報告,下一份報告就是應對核俱樂部增加一個新成員的事情,主要評價仍然堪稱樂觀,原子彈只是第一代核武器,體積大當量小,威力比氫彈差得很遠,而且相距英國本土遙遠,沒有運輸載具可以扔過來。
能威脅誰呢,除了能威脅印度之外,誰都威脅不了,直到八十年代之前,某大國的核武器並不具備真正的核大戰能力。
「這樣看來,局勢並沒有多麼嚴重。」艾登對兩份比較樂觀態度的報告很滿意,當然首相還是關心蘇聯的事情, 「赫魯雪夫的下台非常突然, 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因我們只能猜測了。」艾倫威爾遜沒有不好意思, 蘇聯高層的變動,在當下這個時間自然只能猜測。
又不是幾十年後,所有的事情都清清楚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赫魯雪夫的下台,手中掌握的保衛力量反叛是根本原因,謝列平的國家監察委員會謝米恰斯內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從頭到尾把赫魯雪夫蒙在鼓裡。
赫魯雪夫做了這麼多年的第一書記,一旦事先洞悉有人要對自己不利,十幾年的一號人物,有充足的手段將反對者各個擊破。對赫魯雪夫的中央委員層面,支持者和反對者是七十對一百,這不是無法翻盤的劣勢。而且這個結果是赫魯雪夫已經被控制住的情況下表決結果。
如果赫魯雪夫首先發難,誰說這個表決結果不會反過來?類似的事情在莫洛托夫那一次又不是沒發生過,當初赫魯雪夫面對莫洛托夫他們的時候,中央主席團表決結果二比七,身邊支持的人就剩下米高揚一個人。
艾登接受了這個解釋,蘇聯國內的情況,英國想要充分了解,確實有些強人所難,「那對東亞核試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