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5頁
美國對自由世界而言,就是大家都覺得它很強,但關鍵時刻美國就無法服眾,一個標準的世界盃預選賽之王,但是不巧,對於英法而言,面對美國的時候恰好在美國的舒適區。
這就像英國一邊進攻清朝,一邊在阿富汗全軍覆沒。同時道光卻能夠把中亞的和平教國家嚇尿褲子一樣。美國對不太強的國家磕磕絆絆,但恰好處在穩吃英法的位置。
法國有戴高樂領導,關鍵時刻真和美國翻臉,法國也存在這樣的民意。
但英國有這樣的民意麼?就算是有不甘於做小弟的民意,也要看政客們是怎麼想的。
艾倫威爾遜從法國從越南撤離開始,就在為法國強硬處理阿爾及利亞問題創造條件。
之所以這麼做,是在朝著他預感到的猜測邁進,當然這個猜測從來沒人證實過。
那就是英國和法國,在殖民地問題上,是不是真的截然相反,法國強硬的要保留殖民地,而英國就完全是放任不管,愛獨立就獨立。
從歷史中艾倫威爾遜可以辨別出來,所謂的非洲獨立年,其實是法屬非洲獨立年。
而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普遍獨立都比法國的晚。尤其是英屬東非這一塊連綿成片的殖民地。
英國種種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呼籲讓法國自己處理殖民地問題。
自己有沒有在一旁暗中觀察的心理,通過戰爭結果制定殖民地的政策。
艾倫威爾遜認為是有的,英國應該也是認識到了,非洲的反抗力度不強,至少在英國的承受範圍之內,但還在觀望使用軍事力量鎮壓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能不能成功保住這個對法國最為重要的殖民地。
歷史上最終法國人是從阿爾及利亞撤退了,在阿爾及利亞獨立的當年,英屬東非的獨立日程也開始啟動,隨後幾年英屬東非也隨著法國殖民地消失在了非洲。
但如果法國把阿爾及利亞的反抗鎮壓下去了呢?英國會無動於衷,看著一個距離法國本土這麼近的土地成為法國的一部分,自己還把手中的殖民地放任獨立?
記憶中的歷史英國是正式在一九六八年宣布,撤離在非洲所有軍事基地。這時候阿爾及利亞戰爭都已經結束六年。
看著法國的鎮壓戰略失敗,英國決定不在同一個問題上重蹈覆轍。
這是艾倫威爾遜的猜測,不過他覺得從非洲獨立時間上看出來的端倪是有道理的。
隨後就是一直想辦法加強法國的信心,並且提供便利條件。
這個猜測如果不對的話?那英國以後的麻煩大了,吞下了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可不是英國憑藉英倫三島可以對抗的。
但如果賭對了,法國的鎮壓成功也會被英國極大的信心,根源還在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結果上面,成功和失敗,可能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對法國。
戴高樂成功的拿到了可以對法國政體改造的權力,現在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新的法國了,暗中觀察的英國紳士,也準備打道回府,他在巴黎的任務已經結束了。
他也想戴高樂第一天上台,第二天全國總動員蕩平阿爾及利亞。可真實世界畢竟不是爽文,戴高樂還有一堆事情要做,就如同艾倫威爾遜也剛剛上任,還多外交工作還要摸索。
沒碰到眼前的問題,後來者看待歷史只會覺得,換他處理會比喝水還簡單,拽幾個名詞反過來調過去的說,每個人都能五年平遼。
真面對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環境,哪有這麼簡單?
想當然是這麼想的,但艾倫威爾遜接了一個電話之後,還是老老實實去了葛麗泰·嘉寶的公寓,就如同一個乖寶寶。
「我兒子以後的教育,想要和你商量一下。」例行公事的給男人一個深吻,葛麗泰·嘉寶讓艾倫威爾遜坐下,開口詢問著合作夥伴的意見。
「那也是我兒子。」艾倫威爾遜不滿的嘀咕,他怎麼就見不得默片女王這副老娘一個人活的也很好的樣子?
「說的倒是很有男子氣概!」葛麗泰·嘉寶瞟了一眼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反問道,「你敢公開承認他是你的兒子麼?你不敢,我大了你二十歲,其他人會認為你有病,就算沒有年齡的差距,私生子對你的職業也是有害無利。」
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承認葛麗泰·嘉寶說的對,他真沒有馬克龍的勇氣。
「好,作為孩子的父親,你給我一點專業性的建議,他的教育問題選在什麼地方更為合適,本來我覺得巴黎其實也還好,但今年巴黎有些過於混亂了,我還是希望孩子能夠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完成教學。」葛麗泰·嘉寶也算是後退一步,承認了兒子的父親是眼前男人的事實,「其實送回斯德哥爾摩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還沒有決定。」
「教育師資一定要跟上,金錢方面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把孩子教育好。」艾倫威爾遜本想說送到倫敦,話到嘴邊,葛麗泰·嘉寶好像看出來了什麼,直接否決。
默片女王覺得,孩子沒長大之前,和艾倫威爾遜有過接觸不是好事,父親出現了,但不以父親的面目出現,還不如直接不出現。
「瑞典也是富裕的國家,在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當中,算是很有實力。師資條件也很不錯。」艾倫威爾遜搖頭道,「我本想說看望不方便,但一想,我也只是在他還不記事的時候,見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