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5頁
這麼幹雖然會顯得英國也有些被動,但也是最實際的應對辦法,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為人們成功運用著,遇有攻擊便把屁股偎依著牆壁,讓你抓不著尾巴,終於把它無可奈何, 弄不好尖牙利齒給你一口, 咬住了就不放。
制裁是不可取的, 這是雙輸的行為,而且一旦開始人家要不理你,英國會不會跟尷尬?想要不尷尬就要加碼、禁止足球?花樣滑冰?還是制裁個人?
制裁個人要是還沒用呢?總不能制裁到歷史上去吧?事實上制裁到個人這個領域, 本身就說明在國家層面的制裁已經沒法繼續加碼了。
弄急眼了人要解放香江?英國是跟不跟?跟的話陸戰打不過,不跟的話香江沒了, 某大國出海就一片暢通。現在海軍不行, 以後海軍就一直不行麼?
這就和烏克蘭一旦被吞併, 歐盟就開始難受一樣,烏克蘭在地理上是把俄羅斯和傳統具有影響力的東南歐地區隔開的, 它的存在導致俄羅斯對東南歐鞭長莫及。
要知道帝俄時代,奧斯曼帝國整個歐洲的領土上的民族,都是被帝俄拯救出來的。
一旦烏克蘭消失, 俄羅斯就能再次打通前往巴爾幹的道路, 什麼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這些國家、俄羅斯的影響就會迅速增強。
畢竟真正鐵桿反俄的國家, 就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 有烏克蘭頂在前面,它們可以蹦躂, 要是烏克蘭不在了,誰敢保證它們不會私下和俄羅斯說,大哥, 剛才人多的事實?
關於要拿出一些手段,支援印度的討論, 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就好像從來沒提過一樣。
討論結果是關於印度的具體支持步驟, 目前僅限於外交上的聲援,這樣既表明了英國的立場, 又不會造成損失。
艾倫威爾遜和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一起離開唐寧街十號,這件事在這個階段,毫無疑問是外交部進行負責了。
拉博·巴特勒開口詢問,「那到底怎麼樣,讓印度感受到英國的善意呢?」
「大臣,並不需要,戰爭有了結果, 印度人自然會感受到。」艾倫威爾遜心說拉博·巴特勒,別忘了英國可殖民過印度。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在沒有北方鄰居的議題上,印度可是一直追著英國咬的。
其實在外網上和印度人溝通簡單的很, 印度想要入常都想瘋了。
只要隨便提一下,然後迅速帶歪方向,馬上會有無數印度人對你表達贊同。
印度想要入常是真的,怎麼入倒是無所謂,你可以和印度人說英國早已經衰落,根本不配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印度應該代替英國,馬上你就會得到網紅的待遇。
印度人看某大國、就和某大國看蘇聯一樣一樣的,你強但你不能無視我的存在。同樣印度對某大國的印象、也繼承了某大國對蘇聯的印象。
兩國之間有仇、但很多問題兩國也是一個態度,就比如說英國的席位應該被印度代替。
十月十六日,白宮正在進行最後的磋商,到底是直接入侵古巴還是進行空中打擊的時候。
喜馬拉雅山麓、印度在東段,部署了一萬六千餘人兵力;在西段,印軍部署一個旅部六個步兵營、一個機槍營及若干配屬分隊共六千餘人。北上的印度軍隊到達指定地點開始進攻。
接到倫敦電報,被要求每十二個小時匯報一次的駐印度大使, 將印度進攻的消息告知了倫敦,第二天一早,中印開戰的消息,登上了每張報紙的頭版頭條,如同颶風一般傳遍了英國各地,走出國境線傳遍了全世界。
「我們呼籲兩國採取務實的態度, 談判解決問題。」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如是說道。
「大臣,大英國協總理會議據說是在十二月進行,是否如期進行?」每日時報的記者站起來提出自己的問題。
「我相信問題不大,應該如期進行。」拉博·巴特勒笑呵呵的回答道。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的,英國國防部總部大樓,蒙巴頓元帥正在向國防大臣闡述皇家海軍的調動計劃,地中海艦隊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戰鬥群,將前往東非進行部署。
此情此景,艾倫威爾遜想要吟詩一首,孟良崮上虎賁垮,千里馳援李天霞。非我見死不相救,奈何共軍有高達,好詩好詩……
整個英國,現在都在關注著遙遠的亞洲戰場,那一場世界屋脊上的戰爭。
印度首都新德里,龐大的人流淹沒了每一條街道,上一次這麼熱鬧的時候,還是尼赫魯宣布印度獨立的時候,人們高舉著甘地和尼赫魯的照片,支持印度軍隊的勇敢舉動,各種報紙連篇誇讚,稱讚著尼赫魯政府的勇敢之舉。
無數宗教人士和苦行僧、坐地為前線的印度軍隊祈福,祝願他們旗開得勝。
這一幕都落在了英國大使的眼中,在給倫敦的電報當中還對此有些擔憂,「印度獨立之後民族主義蓬勃發展,已經越發的激進。」
「這些駐外大使,不管是在那個國家常住,總是會受到當地的影響的。」艾倫威爾遜拿著駐印度大使的電報導,「讓他好好等著吧,說不定一個月之後見到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有句話怎麼說的了?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對一個國家來說同樣如此。
「還有告訴凱福萊,別和美國人摻和在一起,美國人和常公不管談什麼,都和英國無關,一個大使別在這件事上犯錯誤,他要想換一個地方,比如南太平洋的某個島嶼做專員,可以把我說的話當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