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4頁
「一八八四年柏林會議之前,美國就是第一個承認比利時對剛果有主權的國家,你從這裝什麼道德模範,怎麼?我說錯了?」
艾倫威爾遜氣哼哼的大聲反問,「你不是副國務卿嘛?回去問問這是不是真的,一個副國務卿就這麼盛氣凌人,你要是國務卿美國不得統治太陽系?」
一八八四年,也就是柏林大會召開前七個月,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盆地領土要求的國家。
美國遠沒有自己所說的那樣,對瓜分非洲沒有責任,不是有句話麼,利益均沾,都利益均沾了,說是和殖民主義沒有關係,誰相信?
柏林會議有十五個參加國,不是所有參加國都參與瓜分非洲了,但不代表其他沒瓜分非洲的國家就在非洲不存在利益,美國就是一個看似無關的受益者。
剛果的自然資源極具戰略意義。正是在殖民時期,美國利用剛果礦山中的鈾製造出第一批原子彈。
分別代表英美兩國的艾倫威爾遜和史密斯,直接就在剛果獨立日吵了起來。
不過這個時間並沒持續太長,噴了口水之後,艾倫威爾遜就直接離開,不給史密斯借題發揮的機會。
他現在要和格雷斯談一談盧本巴希以南土地的事情,剛果獨立了,怎麼謀利已經刻不容緩,雖然這一次比屬剛果獨立,英美法加上比屬剛果的宗主國比利時都摻和進來,但四個國家就是四個國家,利益上不可能完全相同。
尤其是現在,英國和美國還在為了伊朗石油危機角力的檔口,美國要建立一個親西方的政府,其他不管。
法國要保持傳統法語區的影響力,比利時想要保持對剛果的特殊利益關係,英國看起來沒什麼主張,但現在有了,就是把剛果礦產資源最豐富的東南部併入北羅德西亞殖民地。
有盧蒙巴這種恨不得比利時人趕緊滾蛋的領導人,剛果同樣有主張和比利時維持親密關係的代言人,這個人就是莫伊茲·沖伯,剛果資源最豐富的加丹加省,有親比利時領導人莫伊茲·沖伯。
當今剛果明面上就有三個不同的政黨,政府是由由各黨派聯合組成的。
主要存在三種力量:一是民族主義政黨,如「阿巴科黨」、「民族運動黨」、「非洲團結黨」、「非洲團結中心」等;二是親比利時的政黨,如加丹加部落聯盟黨,其領導人是莫伊茲·沖伯;三是兩百五十個部落中的封建勢力。
這些政黨證見不同,對國家體制存在較大的分歧。民族運動黨領袖盧蒙巴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對外保持中立;阿巴科黨的首領卡薩武布等則主張實行在各省自治基礎上的「聯邦制」;莫伊茲·沖伯鼓吹成立比利時一剛果共同體。
毫無疑問盧蒙巴是其中支持者最多的一個,而加丹加省的莫伊茲·沖伯支持者的想法也非常樸素,當地是剛果礦產最為豐富的地方,不想讓金夏沙的窮逼占自己的便宜,當地人眼中的金夏沙,就和後世沙特眼中的埃及差不多,什麼阿拉伯國家文化中心,阿拉伯世界第一強國,說這麼多就是沒錢。
一直對盧本巴希心懷貪婪的格雷斯,幾乎寸步不離跟在艾倫威爾遜身後,比屬剛果現在已經算是獨立了,該兌現承諾了吧?
艾倫威爾遜也想馬上兌現承諾,但首先應該是格雷斯兌現承諾,而不是自己先兌現。
「格雷斯,你先不要著急,現在有摻和進來的國家就有英法美和比利時。事情怎麼演變還要觀望觀望。」艾倫威爾遜示意稍安勿躁,「政治這種事情,哪像是打仗今天做了決定,明天就開戰了,而且戰爭也沒這麼痛快吧。加丹加省有分離組織活動,和比利時人關係不錯,讓比利時和法國人選擇的話,肯定是支持莫伊茲·沖伯為優先考慮,一旦美國發現盧蒙巴不值得信賴,也可能採取這種選擇。」
「莫伊茲·沖伯?那個長著死魚眼的黑鬼?」格雷斯一臉的不屑一顧,加丹加省緊挨著北羅德西亞,他雖然沒見過這個人,但也見過照片,「實在不行,我派人殺了他。」
「哎,不要想的這麼簡單。東方有句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現階段能不能撬動剛果獨立之後的形勢,關鍵點就在這個長著死魚眼的黑鬼……為本民族謀利的獨立領袖身上。」
艾倫威爾遜不咸不淡的笑著道,「他鬧起來了,你才有機會。不然讓盧蒙巴真弄出來一個獨立自主的剛果,你能派人搶奪加丹加省麼?就算是你們有過戰爭經驗,你們人有多少呢?剛果有一千五百萬人,你們才多少人,五十萬還是六十萬?剛果內部不分裂的話,你怎麼可能有機會,所以動手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別以為身為白人就怎麼地了,不聽勸非要硬上的群體,艾倫威爾遜腦海中不是沒有,不提法國一直在阿爾及利亞堅持,北羅德西亞南方,羅德西亞殖民地就是以絕對劣勢的人口和黑人開戰,最終落得個一地雞毛。
羅德西亞的獨立就是英國要將政權交給黑人的決定,引起了當地白人的不滿。
這也不能怪英國,當地一小撮白人的存在,不值得讓英國得罪整個非洲的國家。換做任何一個人做英國首相,都能做出來這種單向選擇題。
白人怎麼了?需要的時候就是同文同種,不需要的時候請問你哪位?
英國政界高層在多次公開場合表示英國會將殖民地政權交給由當地多數居民組成的政權,但又沒有就具體的政權移交細節制定出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