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頁
艾倫威爾遜為了英國只能忍辱負重,表達隔著一萬公里的思念。
倫敦的艾登沒有海外專員這麼瀟灑,最近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讓邱吉爾讓位。
在艾登的眼中,現在的邱吉爾已經是保守黨的負資產,以八十歲老態龍鐘的樣子,在國會給保守黨丟人,就連從前雄辯滔滔的口才,到了現在也消失不見了。
只要出現在下議院,所有議員能夠看到的只有,那個如同老年痴呆的形象。
從前兩次敗選的過程當中,保守黨也在總結失敗經驗,比如工黨政治基礎在戰爭中壯大。
戰爭提供的就業機會讓工會與勞工數量不斷壯大。到戰後大選時,工黨不僅擁有二百六十萬黨員,而且還擁有八百餘萬會員的職工會以及合作社組織這樣的政治基礎。
現在邱吉爾的貴族身份都已經是一種錯誤,無法給保守黨帶來一點好處。
最為關鍵的是的,艾登太想進步了,二十年前他就是外交大臣,二戰都結束快十年,他竟然還被這個遲遲不願意離開的老頭壓一頭。
五年一次選舉,這一次在失敗正常來說就要等到五年之後了。艾登自己也不再年輕,便連同麥克米倫對本次大選進行了商議,最終兩人達成了共識,決定找邱吉爾談談。
麥克米倫和艾登年齡相仿,二十九歲的麥克米倫成功在蒂斯河畔斯托克頓選區勝出,成為下議院議員。在議會中,他成為理想主義的年輕保守黨人集團「基督教青年會」的成員。
因為長期反對張伯倫的綏靖政策,麥克米倫長期都是后座議員。和艾登近似的年齡,相同的主張,還有對外經驗,讓兩人的關係十分要好。
兩人聯袂抵達了邱吉爾的家中,決定和這個八十歲的老黨魁好好談談,為了避免保守黨的分裂,事實已經很明顯了,保守黨輸一次可以說是意外,連輸兩次無論如何也沒有藉口了。
艾倫威爾遜要是在這,肯定一眼就識別出來這個反賊,麥克米倫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出現的時候,是第一個主張入侵的保守黨大臣,但也是第一個呼籲和平解決的大臣,直接把執政的艾登首相裝了進去。
現在兩個反賊,來到了一個老同志的家中,準備欺負一個八十歲的老同志。而這個老同志已經到了不知道自己眾叛親離的程度。
這一個下午對邱吉爾來說是相當難熬的,一九四五年輸給了艾德禮,對邱吉爾是一個打擊。可在這個下午,他體會到了比一九四五年更加難堪的處境。
「為了避免保守黨分裂,這是我們的共同意見。現在的情況贏很清楚了。選民在流失,為了黨的形象,我和哈羅德希望,你能夠主動辭去保守黨黨魁的職務,這是避免分裂的最佳辦法。」艾登看著呆若木雞的邱吉爾,平心而論他不想這麼做,但沒有辦法。
麥克米倫也點頭道,「現在的保守黨給人一種老人政黨的印象,這是很多黨內支持者的想法,邱吉爾議員已經八十歲了,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在家完善自己的,很多人都認為,正確運用影響力的辦法,不是繼續做黨魁。」
第784章 邱吉爾辭職
兩個反賊一唱一和,言語上倒是保持了克制,但說出來的話性質卻很嚴重。
做一個恰當的對比,可以比喻成搶劫罪,搶劫罪是標準的性質惡劣犯罪,不管你搶劫多少錢,造成的後果多小,只要性質到位了,起步就是十年,哪怕你只是搶劫了幾塊錢。
一旦保守黨分裂,毫無疑問邱吉爾將會以戀權的形象被記錄下來,那麼這麼多年邱吉爾的奮鬥,不但在戰後敗選,連保守黨都沒有他的容身之地,這就是十分嚴重的後果。
此時此刻,邱吉爾久久不言,他也有所覺察,但是還沒有迎接這一天的心理準備。邱吉爾自認為就算是工黨支持者不理解,保守黨應該是要理解他領導英國取得世界大戰的功績。
事實上就是英國選民不理解,選民無法理解一個用了這麼大代價打世界大戰的首相。再加上艾德禮兩個任期沒犯過大錯,還在韓戰中置身事外,已經被選民們認為是一個可靠的首相,相比較於邱吉爾耗盡了大英帝國最後一滴血的行為,高下立判。
最令人不安的印象是,英國人對邱吉爾的認識,已經把邱吉爾和戰爭販子劃上了等號。
英國的報刊詳細地討論了這樣的問題,即當邱吉爾的手指觸及英國武器的扳機時,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每日鏡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幅邱吉爾手扣手槍扳機的巨幅漫畫。
一些工黨的報紙也在不斷的強調,邱吉爾已經八十歲了,並且援引各種醫生的判斷,一個八十歲的老人,看起來就算是再精神狀態良好,身體也在不可避免的走向衰敗。
耳聾、說話顛三倒四,對現在的國會來說根本不再是一個秘密,也是被工黨抨擊的一個重要源頭。實際上一些邱吉爾曾經在工黨執政時期的抨擊,也已經被解決。
比如說鋼鐵產業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指標,戰後英國的鋼鐵產量穩中有升,不過受限於本土的鐵礦品質和規模效應,提升的也十分艱難。畢竟英國本土的鐵礦實在稱不上富礦,會增加很多額外成本。
在工黨的第二個任期當中,邱吉爾曾經在國會當中表示,如果他做首相的話,解決英國鋼鐵產業的辦法,辦法是,想得到美國人的幫助以完成其擴軍的計劃。達成美國向英國提供鋼材、交換有色金屬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