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0頁
這個新聞艾倫威爾遜擦屁股都嫌硬,只不過是從劇烈升值變成緩慢升值而已,日元的升值還沒有結束。
第1650章 訪蘇預熱
隨即,艾倫威爾遜就去找工業大臣梅傑,討論倫敦金融城的計劃,還詢問對赫塞爾廷的離開怎麼看,梅傑一副苦瓜臉道,「爵士,你到底想要問什麼,是赫塞爾廷這個人怎麼樣,還是其他方面。」
「大臣對首相真是忠心耿耿。」艾倫威爾遜笑眯眯的誇獎道,「我當然可以理解的想法,不過麼,他對歐洲的看法是不是真的觸怒了首相?」
「大西洋派那些人,哼。」梅傑不由得搖頭回答道,「他們懷疑歐洲,認為英國應該和強者站在一起,強者當然是美國。」
「可太強了也是不好的。」艾倫威爾遜心平氣和的回答,「我們的地理位置是無法改變的,雖然那些大西洋派口口聲聲說什麼英國是世界大國,你不知道近二十年,美國近乎使用種種辦法,希望英國從馬六甲海峽撤離,我都懷疑大西洋派會把馬來亞交出去彰顯英美特殊關係。」
約翰梅傑是聽過類似的聲音,只不過這種聲音不大,「選舉制度任何聲音都會出現,但把馬來亞送出去彰顯特殊關係?這不可能是主流。」
之所以沒有成為主流,完全是因為說這些話的人有著驚人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不然的話,說不定就會成為保守黨的主流。
工業大臣顯然不清楚,無上權威為了英國的利益做了太多,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我主要是想要了解一下金融城的進度,要知道可能我的任期已經不多了,如果能夠把這件事做成,也算是為英國的發展出了一份力。」
金融城的其中一項,多格斯島企業區,這裡沒有土地稅、培訓稅、規劃限制,取而代之的是資本成本百分之百的稅收減免和十年的免稅期。
企業區的範圍限制在多格斯島上,但倫敦碼頭區開發公司實際上領土廣闊,大部分位於泰晤士河以北的陶爾哈姆萊茨和紐漢,還延伸到了泰晤士河南岸。
在對金融監管的改革獲得通過之後,工程量也有變化,柴契爾夫人承諾為倫敦地鐵的延伸項目提供資金,甚至提出讓公務員到金絲雀碼頭辦公。
這是肯定不可能的,如果公務員去那辦公,艾倫威爾遜很難找到一個理由,覺得這些選舉出來的大臣們還有什麼用?
扯遠了,根據當前的計劃,金絲雀碼頭提供了七萬個金融業工作崗位,要超過法蘭克福成為銀行業中心。
這裡也不再是單一的辦公室文化,算上酒店、商店和餐館,僱傭了大約十二萬人,而住宅地產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完工之後,將成為倫敦金融城的核心。
「這個計劃令人滿意。」談論完之後,艾倫威爾遜開口道,「我認為可以同時具備,英鎊區的領導力和美國對歐洲投資的中轉站。這個工程也符合當前英國的國際地位,這兩點都很重要,英鎊區是基礎,這個基礎強大了,美國對歐洲的投資才會聽從我們的規劃。」
其實金融立國帶來的國力很虛,後世英國養老金差點暴雷,不就是脫歐之後,英國缺乏變現的財政來源麼?不管是加稅還是減稅,關鍵是得有錢。沒有財政來源不能總通過印鈔來彌補。
在約翰梅傑這裡轉了一圈,艾倫威爾遜就去唐寧街十號了,對金融城全都是褒獎之詞,柴契爾夫人聽著對話嘀咕,「你還是對美國有防備。」
「美國的路線和英國是一樣的,我當然要防備。」艾倫威爾遜點頭承認道,「蘇聯的發展和英國是不衝突的,蘇聯的金融體系約等於沒有。如果蘇聯不成為美國的威脅,美國是不是要利用自己的優勢,把我們同樣也是優勢的領域排擠出去?說實話,我希望自由世界對蘇聯占據優勢,但從來都不希望蘇聯被踩在腳底。」
美國越覺得優勢在我,對盟友的態度越是如臂指使,這都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了。恰好呢,幾十年後美國也覺得優勢在我,至少民主黨是這麼覺得的。
面對某大國的競爭,山巔之城認為只要歐洲全力配合美國,保證美國的經濟循環不出問題,問題就不大。
在苦一苦歐洲的情況下,反正某大國的人口已經崩了,咬住牙死死頂住十年,某大國就會沒後勁,雖然可能一段時間之內,比蘇聯日本都難對付,但這個世界終究還是山巔之城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歐洲國家應該顧全大局樂於犧牲,反正俄羅斯又不是蘇聯,歐洲國家犧牲一下也沒什麼,只要保證美國的繁榮,自由世界當然還會捲土重來,十年後最大敵人都人口負增長了,最終勝利仍然屬於美國。
歐洲國家要是不配合繁榮美國的計劃,那麼美國就只能做出艱難的決定,有時候也不得不拋棄一些不合作的好人。
歐洲經濟衰退,還能夠激發移民美國的浪潮,說不定可以增加美國的白人比例,簡直是一舉兩得,但以法德為核心的壞分子,總是不顧全大局。這就很讓要帶領自由世界極盡升華的美國很頭疼。
「蘇聯不可能衰弱的,對抗將會長期下去,不過緩解一下壓力而已。」柴契爾夫人少見的嘲笑起來艾倫威爾遜,「其實我最大的奢望,也只不過是希望蘇聯放棄對歐洲的軍事壓力。」
「這是我們共同的期望。」艾倫威爾遜表達贊同道,「不過下一步,沒了軍事壓力,是不是就要對蘇聯施加軍事壓力了?畢竟誰都知道北約成立在華約之前,本來我們是要圍困蘇聯的,只不過後來美國人人菜癮大,導致蘇聯凌駕於美國之上。一旦蘇聯的軍事壓力減小了,會不會重複下一個循環,對東歐施加軍事壓力,然後導致蘇聯再次選擇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