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頁
整個荊南地區數萬大軍,只有丁沖得到了賞賜,朝廷對他的支持非常堅定。丁沖收到望遠鏡後,一面上表謝恩,一面派人將望遠鏡送到孫策軍中,表示孫策比他更需要這樣的利器,他可以先借給孫策用。
孫策收到望遠鏡,大為滿意,隨即回書,除了感謝之外,他重申了自己對丁沖的支持,並表示所有的準備已經妥當,秋後即可進軍交州。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近慮遠憂
建安八年,秋。
汝南,袁氏祖塋。
袁譚蹲在袁紹的墓前,伸手拔去幾根新長出來的野草,嘆了一口氣。
郭圖站在他身後,形容削瘦如竹,卻又多了幾人清矍,眼神平靜如秋水,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蕭索。
幾名騎士站在遠處,牽著戰馬,馬背上馱著行囊。
「顯思,時程不早了,還是早點動身吧。」
袁譚站了起來,看著手上的泥土,又嘆了一口氣。「郭公,以後就委託你了。」
「你放心吧,我會按時來祭拜他的。就算我不能動了,也會安排子弟來,決不讓本初墳上雜草叢生。」
袁譚點點頭,轉身對郭圖說道:「公當保重,待我功成歸來。」
郭圖笑了。「只有如此,我方能無愧於本初。」
袁譚也笑了,向後退了兩步,拱手向郭圖深施一禮。
郭圖微微欠身,還禮。
袁譚起身,轉身向戰馬走去。他大步流星,手按著劍柄,形容豪邁。為袁紹守墓的這幾年,他也沒閒著,白天習武,夜晚讀書,比年輕時還要努力三分。
這一次,他要去南陽,再次參加散騎的考試。
朝廷剛剛頒布詔書,宣布了新的選舉辦法。不論文武都要考試,而武官中考試要求最高的就是散騎。成為散騎,已經是有志於行伍的年輕人的最高目標。
袁譚已經不年輕了,但他還是想考散騎,哪怕最後無法成為散騎侍郎。
考散騎與講武堂與別的科目不同,不在郡縣參加考試,而是直接去行在。在袁紹死得屈辱,郡縣都避之不及的情況下,袁譚也沒有太多的選擇。
當然,他也可以離開中原,去海外投奔劉備。
劉備為豫州刺史時,曾舉他為茂才,算是有一份舊情。如今劉備在海外建國,麾下文武多有袁紹舊部,就連他的弟弟袁熙都在。他如果願意去,立身之地肯定不用說。
他也可以選擇去北疆,不管是幽燕都護府還是燕然都護府,都可以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他都拒絕了,他要去考散騎,或者講武堂。
他要證明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袁熙也贊成這樣的決定,大費周章的送來了兩匹烏桓良馬和貊弓,供他練習騎射。
離開汝陽,一路向西。半個月後,袁譚趕到了南陽宛城。
他第一時間趕去司徒府,拜見姑母袁夫人。
袁夫人正在後院陪孫子、孫女玩耍。
楊修今年不來參與上計,就由夫人帶著一對剛出生不久的龍鳳胎兒女到宛城來看望父母。這兩個孩子雖然還沒滿周歲,卻健康活潑,頗得袁夫人喜愛,愛不釋手,連睡覺都安排在自己房裡,反將楊彪趕了出去。
看到袁譚,袁夫人很是驚訝,暫時放下孫兒、孫女。
「顯思,幾年不見,你變化不小,又黑又壯,倒和德祖有幾分相似。」
袁譚鬆了一口氣,躬身向袁夫人行禮,然後報告了這四年的經歷。
得知袁譚一直在為袁紹守墓,袁夫人很滿意。不管怎麼說的,這份孝心難得。
她知道以郭圖的人脈,要將袁譚安排到幽燕都護府並不難。
「你想考散騎,是真想從軍,還是想爭氣?」
「兼而有之。」袁譚也不隱晦,直接挑明了自己的心意。他要想擺脫身份的束縛,必須求得袁夫人的幫助。「我外大父當年也曾為度遼將軍,這也算是繼承他的遺志吧。」
袁夫人笑笑。「顯思,你有這樣的志向,我求之不得。不過我也要提醒你,天子西征已成定局,最多不會超過十年。西域在萬里之外,征伐之苦,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多,而且以後也許就回不來了。」
「有四弟在中原守祖塋,我們幾個兄長走得再遠都無妨。」
袁夫人吃了一驚,仔細一問才知道,袁紹的小兒子袁買已經回到了汝陽老家。他的母親——袁紹的繼室劉氏也一起回到了汝陽,並不在袁熙軍中。
袁夫人之所以沒有收到消息,是因為他們當時並沒有得到朝廷的赦免,還是罪人的身份,不方便公開。
誠如袁夫人所說,海外征伐很辛苦,劉氏和袁買都承受不住。袁熙無奈,只得想辦法將他們送了回來。一開始在劉氏的老家東萊住了一段時間,後來才悄悄遷往汝陽。
袁夫人聽完,已經變了臉色。
劉備建國,袁熙等人也得到了赦免,成為平民,但禁止返回中原的禁令並沒有解除。袁買母子的行為是違法的,真要追究起來會有麻煩。
「你來見我,是希望你姑父出面求得天子赦免?」
袁譚再拜。「海外辛苦,非婦孺所能承受。若天子不肯施恩,我願代他們受罰。」
袁夫人慾言又止,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她很想斥責袁譚幾句,可是看到袁譚這副模樣,又於心不忍。她當然知道海外不易,尤其是對婦孺而言。可是天子是什麼脾氣,她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