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頁
據劉備說,這次諸葛瑾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正是諸葛瑾從諸葛亮口中了解到朝廷度田的堅決意志,劉備這才不顧陳登的反對,加強了在東海、彭城度田的力度,並決定立刻在琅琊度田。
尤其是琅琊,沒有點決心,劉備是不敢在琅琊強行推行度田的。
法正一邊聊天,一邊打量著諸葛亮,想看看他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得到天子如此信任。
他之所以決定跟著劉備,而不是留在朝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知道自己就算留在朝廷,也不會超過諸葛亮,成為天子最信任的人,將來的成就不會超出追隨劉備征戰。
既然如此,不如死死抓住劉備這個機會。
君臣相得,本來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孔明,這次征討冀州,天子明明已經到了這裡,卻不急於進軍,莫不是想將首功讓與北軍中候?」
諸葛亮忙完手中的事,洗了手,雙手抱膝。「天子已是天下至尊,豈是在乎戰功之人?至於說首功是不是北軍中候的,那卻不是天子關注的事,要看他自己的實力和機緣。」
「撫軍大將軍呢?他也不在乎戰功?」法正嘿嘿一笑。
諸葛亮瞥了法正一眼,啞然失笑。「孝直,你和北軍中候雖是同鄉,卻沒什麼交情吧?至於撫軍大將軍,你什麼時候關心起他來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兩害相權
法正哈哈笑了兩聲,沒有再問。
諸葛亮口風緊,問不出個名堂,不如不問。
他問首功的事,是還有一絲猶豫。畢竟劉備將來是要出征海外的,海外建功聽起來威風,卻很辛苦,總不如留在中原安逸。
士孫瑞就是扶風人,算是鄉里前輩。如果天子有意讓士孫瑞得首功,他就可以多一個選擇,未必要跟著劉備一條路走到黑。
得知天子擴充北軍為八校,又將州郡精銳劃歸北軍時,他就在想這個問題了。行軍途中,又聽說天子滯留內黃一帶不前,他就更加篤定。
向諸葛亮打聽,只是最後確認一下而已。
諸葛亮不說,他還可以向孟達打聽。只不過孟達只是一個普通的散騎常侍,消息遠不如諸葛亮準確。
兩人默契的岔開了話題,說些琅琊的事。
去年袁熙攻入琅琊,得到了不少大族的支持。有些大族甚至帶著部曲加入袁熙的陣營,想從中分一杯羹,提升一下家族的實力。
但事與願違,袁熙最終不僅沒能攻取徐州,連琅琊都沒保住。在袁紹被袁譚軟禁的消息傳來之後,袁熙退守鄴城。
那些支持袁熙的大族也因此陷入了恐慌。一部分人跟著袁熙撤到鄴城,一部分則躲進山里,苟延殘喘。
徐州兵因此一分為二。臧霸、昌豨等人負責剿匪,張飛、陳登率領的主力則趕到冀州作戰。
「這是誰的決定?」諸葛亮問道。
「我的建議。」法正笑笑,有些陰險。「陳登報仇心切,一說就來了。琅琊畢竟不是下邳,動不到他陳氏的利益。」
諸葛亮抬起頭,打量著法正,想著天子對法正的評價,心情複雜之餘,又多了幾分敬佩。
當初天子安排法正去協助劉備時,他還有些不解。法正入職很晚,外放卻早,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人——包括他在內——都以為龐統比法正更適合,天子對堅持己見,最後還是派法正去了。
他一度以為,這是因為法正是關中人,天子有意向關中人釋放善意,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現在看來,那些想法都太複雜了。
天子派法正去,只是因為法正最勝任這樣的任務。
換成龐統,就干不出以報仇為誘餌,將陳登騙到冀州這樣的事。
陳登報仇心切,不惜違背天子的既定方案,主動求戰。在沒有天子所率主力增援的情況下,劉備與張郃交戰的優勢並不明顯。如果法正從中作梗,讓劉備坐觀成敗,那陳登就有極大概率會遭受重創。
如此一來,不僅陳登本人失去了話語權,下邳陳氏討價還價的底氣也會嚴重不足,將來朝廷在下邳推行度田的阻力要小得多。
一舉多得。
諸葛亮不關心陳登的成敗,卻不能不關心兄長諸葛瑾的前程。
諸葛瑾是陳登的幕僚。如此陳登敗了,諸葛瑾受牽連倒沒什麼問題,就怕死在戰陣之上。
張郃有騎兵,又有殺俘的前科,一旦陳登所部潰敗,諸葛瑾也有陣亡的危險。
要想安全,只有讓諸葛瑾脫離陳登,但這是不現實的。
他已經試過,被諸葛瑾拒絕了。
君臣之義已定,除非陳登做出了什麼讓諸葛瑾無法接受的事,諸葛瑾不太可能主動離開。
報仇顯然不是無法接受的,反而是應該提倡的。
諸葛亮有些無奈,卻不好擺在臉上,只能再想其他辦法。
他提起了另一件事。「開陽人卞秉在誰的麾下?」
法正想了想。「他入幕比較遲,應該在張益德麾下,具體情況不太清楚。怎麼,你認識他?」
「我認識他的姊姊卞夫人。」
法正笑了。他知道卞秉是誰,自然也知道卞夫人是誰。
「我記得不錯的話,她應該年近四十了吧?」
諸葛亮點點頭,抬手示意法正不要瞎想。「卞夫人在御營尚食,天子每天吃的都是她做的飯。她父母早亡,就這麼一個弟弟,孝直若有機會,不妨照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