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裴茂心中明白,湊近了些,低聲說道:「侍中誤會了天子,也誤會了我。」
荀攸搖搖頭。「令君言重了,攸豈敢。」
「既然如此,侍中何以不言?」
荀攸轉身,看看四周。「攸既對西北風土人情不熟,不能輕易出言附和或者反對。當做一番了解,然後才能向天子進言。」
他又看看裴茂,嘴角微挑。「裴君,匈奴人可不是河東人。虎口奪食之前,還是多做些準備為好。」
裴茂臉一紅,沒好意思再說。
河東時,天子讓他召集河東大族,結果河東大族並不積極,弄得天子很狼狽。
殷鑑不遠,若是再來一次,天子怕是要對他失望了。
河東人只是消極對待,不肯出錢出糧,支持天子,匈奴人卻可能直接起兵攻擊的。
天子沒有立刻答應他,而是想聽聽眾人的意見,或許就是對他不放心。
「那……侍中有何提議?」裴茂忍著心中惱怒,強笑著說道。
荀攸沉默了片刻,說道:「欲得其土,先問其人。裴君不妨先問問西河的漢胡百姓,看看他們是否如裴君所言,願為大漢編戶,並願承擔大軍連年與匈奴人征戰的危險。河東、太原、上黨自顧不暇,天子只能就地募兵,這個負擔可不小。」
裴茂雖然不喜歡荀攸的態度,卻覺得荀攸說得有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想把事情辦成,多做些準備總是好的。
「多謝侍中。」
荀攸還禮,看著裴茂遠去,正想入帳,有虎賁趕來。
「侍中,陛下有請。」
荀攸轉頭一看,只見天子披著大氅,站在御帳前,正向他招手。旁邊有幾個虎賁侍郎,正在準備馬匹。
荀攸趕了過去。「陛下這是……」
「侍中,陪朕出去走走?」
第二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
河水緩緩流淌,清澈見底。
兩岸漫山枯黃,看不到一點綠色。
有牛羊散落河谷之間,在殘雪中尋找草根,悠閒自得。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劉協說道:「都說海晏河清便是盛世,西北的河水很清,莫非盛世在西北?」
荀攸啞然失笑。「陛下所到之處,便是盛世,本不在乎東南還是西北。」
劉協哈哈一笑。「侍中此言,只怕言不由衷啊。」
「臣所言,乃是肺腑之言。只不過不是現在,而是將來。」荀攸面帶微笑,舉起手指,比了個手勢。「六十年之後。」
「為何是六十年之後?」
「三十年昇平,三十年太平,然後盛世可至。」
劉協也笑了。「朕還以為侍中想說下一個甲子年。」
荀攸的笑容立刻變得不太自然。
劉協向前走了兩步,又問道:「侍中本是荀卿之後,對荀卿之學可有研習?」
荀攸恢復了從容,不緊不慢地說道:「漢家雜霸王道而用之,便是荀卿之學。只不過荀卿之學雖不斥霸道,終究還是以德政為歸,以王道為高。」
「放眼天下,誰能行王道?」
荀攸沉吟著,一時沒有作答。
「袁紹?劉表?」劉協轉頭看著荀攸。「還是文若?」
荀攸一愣,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能行王道者,非陛下而誰?」
劉協抬起手,示意荀攸不要著急。「袁紹負四世三公之望,又得天下士大夫歡心。劉表學問淵源,雍容大度,亦能得人。文若德才兼備,忠義兩全。此三人,似乎都有輔佐朝廷,成就王道的可能,只是不知道誰能真正成功。」
荀攸鬆了一口氣,剛要說話,劉協又道:「朕看好文若。」
荀攸微怔,下意識地問道:「陛下為何看好他?」
「他年輕,剛過而立之年,還有突破自我的機會。」
荀攸眨眨眼睛。
天子這是說我年紀大了,囿於成見,泥古不化嗎?
劉協話鋒一轉,又道:「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有朕與侍中。」
荀攸連忙推辭。「臣何德何能,豈敢與陛下比肩。」
「若論信任,只怕是朕不能與侍中比肩。」劉協無聲而笑。「畢竟,一筆寫不出兩個荀字嘛。」
荀攸心中一動,瞬間明白了天子的意思。
天子知道袁紹、劉表不可能入朝,所以推行王道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荀彧肩上。他對荀彧寄託了厚望,但他不能放棄兵權。司徒治民可以,太尉掌兵休想。
那麼,他與荀彧之間就需要一個基本的信任,尤其是對荀彧而言。
要讓荀彧相信天子有推行王道的決心,不至於倚仗武力橫生事端,天子身邊就需要一個能讓荀彧相信的人。
天子選中的這個人就是他。
這麼說,天子的計劃就更明白了。
他打算駐留美稷不歸,與其說是看袁紹能走到哪一步,不如說是想看荀彧能走到哪一步,王道能不能最終實現。
「陛下言重了,臣不敢當。臣與文若,皆是陛下之臣,願竭愚忠淺智,為陛下效勞。」
劉協點點頭。「西河郡可復乎?」
「臣暫時不能給陛下答覆。請陛下容臣一些時日,訪問故老,了解一些情況,再做決斷。」
「可以。」劉協露出滿意的笑容。就這一點而言,裴茂不及荀攸穩健。「只是有一件事等不得,必須現在就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