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宋都、董宛看到伏壽,心裡多少有些不安。不過等劉協問起她們這幾天的行蹤,她們就忘了伏壽,興高采烈的表起功來,還拿出了兩張紙樣,展示給劉協看。
在劉協看來,她們造的紙粗糙不堪,根本無法滿足使用要求。
但技術發展就是這樣,指望著一開始就盡善盡美是不太現實的。一邊做一邊改進,不斷進行技術疊代,才是技術發展的常規操作。
更何況唐姬招募來的人中沒幾個是真正的工匠。只是耳聞目見,了解一些枝末細節,拼湊起來,摸索出可能的工序。
能做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他沒有打擊她們,興致勃勃的問了研發經過,又根據自己的記憶,提供了一些建議。
總的來說,基本工序大致具備了,只是做得不夠精細,有待改進。
這期間,董宛無意間說了一句,提醒了劉協。
董宛說,西涼人將這些關東俘虜留在營中,一是出於莫名的報復心理,一是享樂,所以大多是出身世家的女子。真正的工匠大多是男子,即使有女子,也因常年勞作而面黃枯瘦。西涼人提不起興趣,要麼殺了,要麼吃了。
劉協隨即想到了一個問題:白波軍中應該有大量的工匠。
河東有紙坊,但河東的造紙技術不高,利潤也不高,所以紙坊的規模都不大,有實力的大族不願意干,只有一些普通百姓經營。
河東大亂,這些人要麼逃了,要麼加入了白波軍。
況且河東將定,是該招安白波軍了。
那麼多拋荒的耕地沒人耕種,白波軍簡直就是現成的勞動力,不利用起來太浪費了。
第二天一早,劉協剛吃完早飯,正準備派人去召楊奉,士孫瑞的奏疏先到了。
看完奏疏,劉協的心情也很矛盾。
對士孫瑞再次先斬後奏,違背之前的詔書,接受范先的請降,他很生氣。
對士孫瑞寧願惹怒他,放棄轉為太尉的機會,只為避免河東形勢動盪,他又很欣慰。
他未必同意士孫瑞對形勢的判斷,但他相信士孫瑞是出於一片至誠,絕非為個人謀私利。
如果是為了個人謀利,他大可以不管不顧,下令強攻,將范氏塢堡夷為平地。
對這樣的老臣,簡單粗暴的處理絕不是最好的辦法。
反覆考慮後,劉協派人擬詔,同意士孫瑞的處理方案。
與此同時,罷免士孫瑞的衛尉職務,轉為北軍中侯,指揮北軍五校,完成范氏塢堡的接收、清算,並挑選部曲中的精銳補入北軍。
以右將軍董承領衛尉事,武猛·都尉徐晃領衛尉丞,協管衛尉營。
第二百二十一章 寵辱不驚
詔書一出,董承還沒出安邑城,趙溫、楊彪就收到了消息。
他們相對嘆息,心情很複雜。
一方面,他們都覺得士孫瑞此舉未免魯莽。明明可以先上奏疏請詔,再接受范先投降,卻明知故犯,讓他們想說話都沒理由。
另一方面,他們也清楚,天子這麼做看似嚴厲,直接將士孫瑞貶為北軍中侯,實際上給士孫瑞留了翻身的機會。
北軍中侯秩六百石,原本只是監領北軍五校。如今形勢有變,天子有意擴充北軍,又將北軍交給士孫瑞指揮,表明他對士孫瑞的信任不衰。
只要士孫瑞能抓住機會,用心整訓北軍,將來征戰立功的機會唾手可得。
天子罷免士孫瑞,與其說是懲處士孫瑞抗詔,不如說是對太尉掌兵的反擊。
天子沒有直接否決他們的要求,卻將最適合以太尉身份掌兵的士孫瑞罷免了,等他們找到下一個合適的人選,不知道要哪一天。
趙溫沉默了半晌,忽然說道:「文先,陛下之前引而不發,莫不是就等著這一刻?」
楊彪苦笑。
他也有這樣的懷疑,但現在說這些都晚了。
「子柔,君心如淵,莫要妄測,你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無愧於心也就是了。」
——
士孫瑞接了詔書,隨即交出了衛尉的印綬,將衛尉營的指揮權交給了董承。
董承既興奮,又不安。
士孫瑞這個衛尉可不是普通的衛尉,是有戰功支撐的。華陰之戰,士孫瑞正面迎戰李傕父子,勇氣無可辯駁,統兵能力更不是他敢相比的。
臨陣換將,如果衛尉營的屬吏將士不服,故意生事,會讓他很難堪。
面對坦然的士孫瑞,董承小心翼翼,就像犯了錯的不是士孫瑞,而是他本人似的。
相比之下,徐晃很坦然,看不出太多的情緒。
「公明少年有為,有作戰經驗,又熟悉情況。將軍有不清楚處,大可問他。」士孫瑞又對徐晃說道:「得遇明主,人生之幸。公明,努力!」
徐晃躬身施禮,隨即提議派人催范先出塢投降,結束這場戰事。
士孫瑞表示贊同,隨即安排人員聯絡范先。
得知士孫瑞因接受他的請降被天子罷免,范先嚇得半死,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出塢投降。
這個機會是士孫瑞以自己的富貴為他爭取來的。如今士孫瑞已經被罷免了,如果因為拖延,天子改了主意,可沒人替他出頭。
范先跪在士孫瑞面前,再三叩謝。
士孫瑞讓董承押著范先一家先回安邑,自己指揮北軍接管了塢堡,對財產進行清點、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