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君臣二人聊了一陣,楊修施禮告辭。
劉協沒有立刻回營,獨自一人,看了一會夕陽。
晚霞滿天,明天又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
相比於一個月前,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現在最大的改變或許就是相信太陽即使落下,明天也會照常升起,哪怕黑夜再漫長。
即使真如趙溫所說,要用三十年開太平,他也等得。
三十年之後,他才四十五。
可是三十年之後,不僅袁紹掛了,曹操也掛了,如今那些割據州郡、野心勃勃的諸侯基本都掛了。
年輕,就是他最大的本錢。
堅持就是勝利。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喜出望外
河內懷縣,太守府。
董昭雙手攏在袖中,站在廊下,沉默不語。
董訪站在一旁,臉色憔悴。即使剛剛洗漱過,還是掩不住滿面風塵和悲傷。
「兄長,你倒是出個主意啊。」
董昭緩緩轉過頭。「我能奈何?替張邈報仇嗎?公義,張邈已經死了,曹操卻剛剛被朝廷拜為兗州牧,這仇沒法報。」
董訪又氣又急。「袁曹一體,朝廷為何要拜曹操為兗州牧?如此豈不是將兗州拱手交給袁紹?」
董昭瞥了董訪一眼,「嗤」地笑了一聲。
「夏蟲不可語冰。」
董訪狐疑地看向董昭。「兄長,難不成朝廷此舉另有用意?」
董昭轉身,緩步回到堂上,又招呼董訪入座。「你以為曹操殺張邈是奉袁紹之命?」
「難道不是?」
「當然不是。」董昭冷笑道:「袁紹之前的確命令曹操殺張邈,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曹操如今殺張邈,又屠其族,是因為張邈與呂布合謀,斷了曹操後路。」
「曹操是報私仇?」
「是的。至於以後會不會將責任推到袁紹身上,那就不好說了。」董昭嘴角輕挑。「朝廷拜曹操為兗州牧,正是看出袁曹貌合而心離,不可久安,故以曹操為鷹犬,守東方門戶。」
董訪若有所思。「原來如此,倒是我疏忽了,一直以為曹操唯袁紹之命是從。」
他想了片刻,又道:「雖說如此,曹操剛剛收復兗州,所部又多有袁紹之兵,豈敢與袁紹決裂?」
「雖不至於決裂,但有了朝廷的詔書,曹操就可以從容經營兗州。且袁紹為公孫瓚所困,一時也無力爭奪兗州。郭圖西行見駕,正是袁紹心虛,欲與朝廷媾和,以免腹背受敵。」
董昭冷笑一聲:「只可惜郭圖狂妄自大,不解袁紹之困,反而去追鍾繇,怕是要誤事。」
董訪已經聽說了郭圖經過河內,卻又轉道去追鍾繇的事,對董昭的評價不太認同。「兄長,郭圖也是潁川名士,智謀出眾。他去追鍾繇,或許正是擔心鍾繇占據上黨,威脅鄴城。」
「朝廷或許的確有此意,但郭圖就算追上了鍾繇,又能如何?袁紹為黑山軍所阻,暫時無法深入上黨。對袁紹而言,與朝廷媾和才是解決之道。爭奪上黨則是擺明了與朝廷為敵,失了大義,如何能解袁紹四面受敵之困?舍本求末,郭圖何其愚蠢。」
董訪總算聽懂了董昭的意思,張了張嘴巴,卻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門外響起急促的腳步聲,一個侍從奔了進來,三步並作兩步,趕到階下。
「董君,有詔書到。」
「詔書?」董昭眉心微蹙。「奉義將軍已經去了河東,沒人接詔啊。」他隨即又道:「不對啊,依日程計算,奉義將軍應該已經見駕了才對,何必詔書?」
「不,詔書是給董君你的。」侍從喜形於色。「董君,一定是奉義將軍向天子推薦了你,天子下詔賞賜董君的功勞。」
董昭與董訪交換了一個眼神,也笑了。
這倒是有可能。
當初曹操派使者西行時,曾被張楊所阻,是董昭勸張楊放行,並上書表薦曹操。如今張楊到了駕前,談及此事,天子下詔賞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公義,你猜天子會有何等賞賜?」董昭起身,一邊整理衣冠,準備接詔,一邊笑道。
自從離開袁紹之後,他在河內等了這麼久,就是為了尋找新的出路。
如今出路終於來了。
「當為天子近臣。」董訪也心情大好。「以兄長才華,假以時日,二千石可期。」
「哈哈……」董昭大笑。
兄弟二人出了偏院,來到正堂,天子使者已經在堂上等候。
董昭上前行禮,使者含笑致意。
董昭拜伏在地。
使者清了清嗓子,展開詔書宣讀。
「故柏人令董昭,天性忠能。才堪理亂,智能除奸。詔拜河內太守,安土撫民,以慰朕意。」
董昭微怔,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只是眼角抽搐了兩下。他謝了恩,接過詔書,又看了一遍,這才確信自己沒聽錯。
天子拜他為河內太守。
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他連天子的面都沒見過,僅憑張楊的推薦,天子就拜他為河內太守。
這是對張楊的信任,還是對他的器重?
又或者兼而有之?
不管怎麼說,這都讓他喜出望外。
董訪同樣喜出望外,但他不是當事人,比董昭要冷靜得多。見董昭出神,連忙提醒董昭,同時命人準備酒宴,款待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