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頁
不僅對學者個人如此,這甚至已經成了一郡一縣是否有足夠學術高度的標誌,《說文解字》的印行,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汝南人傑地靈的標誌。
實際上,《說文解字》能夠有這樣的地位,除了這部書本身的學術含金量之外,和大量的汝南籍女子有關。
比如袁權。她是第一個提出《說文解字》可以用為教化教材的人,而且親自編寫了簡化版,對推廣《說文解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和《說文解字》享受同等待遇的書不多,眼下還有一部《論衡》正在籌備之中。
皇甫酈也想印一部書,安定人王符的《潛夫論》,但是被唐夫人拒了。表面上的理由是學術高度有待學者論證,背地裡就有地域之爭。
關東人不願意讓關西人有這樣的機會。
如果不是劉協本人支持,《論衡》也未必能這麼快就進入印行天下的階段。排在文秀書坊出版計劃上的是另一部書,《蔡邕文集》。
伏完這麼急著研究出土古籍,未嘗不是想為琅琊正名。
「《說文解字》的平裝版很快就開售了,價格會便宜很多。」劉協說道:「不過少傅寧缺勿濫的想法,我是贊同的。眼下民生艱難,還養不起太多的讀書人。」
「老臣明白。」伏完帶著三分怨氣,又有些無可奈何的說道。
劉協也沒理他。這是他的真心話,他希望更多的讀書人進入工學堂、醫學堂、農學堂,甚至是商學堂,而不是一窩蜂的研究經學。
那才是他重建太學的目的。
要是還和洛陽太學一樣,養三萬無所事事,天天就知道呼朋引伴,互相吹捧的太學生,他豈不是自找麻煩。
在他看來,有三千人研究經學就足夠了,剩下的都去研究農學、工學、商學這些實學,只有如此,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我今天來,除了看看太學的重建進程,還想找幾個人。」劉協隨即說明來意,希望伏完給他想想辦法,最好能推薦幾個人。
「孔文舉。」伏完不假思索。「他是最適合的人選。」
「他不肯。」劉協聳聳肩。「還有嗎?」
伏完倒是一點也不意外,隨即想了想,又道:「倒還真有一個,陛下知道月旦評嗎?」
「許子將?他來長安了嗎?」
伏完搖搖頭,露出一絲狡黠的淺笑。「不是許子將,是月旦評的另一個主評人,許靖許文休。」
第七百三十七章 自作多情
諸葛亮之前已經提過許靖,劉協也知道許靖是什麼樣的人。曾幾何時,他還覺得許靖不壞,歷史上諸葛亮對許靖的打壓有些過分。
現在他卻知道,諸葛亮那麼做也是不得已。
儘管如此,他還是不打算採用諸葛亮的辦法。
他有更好的手段。
「少傅擔心我不敢用他嗎?」劉協含笑問道。
他覺得伏完這心態有些扭曲。
許靖和朝廷不同心,你很開心嗎?還是說你也有想法,只是限於身份或者什麼原因,不方便說?
伏完立刻意識到天子對他的態度不滿,臉色微變,微微欠身。「陛下善用人,能化腐朽為神奇,不僅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朝堂上亦如是。」
劉協不置可否的笑笑。「還有誰可用?」
伏完神情窘迫。「呃……暫時想不出還有什麼人合適。」
「來敏如何?」
伏完撫著鬍鬚,思索了片放。「來敏的學問甚佳,但他既與劉璋有舊,為人又好議論,但言語無節,只怕不太合適。」
「他與劉璋之舊,是因為他姊夫黃琬吧?」
伏完驚訝地看著劉協。「陛下知之甚明。」
劉協站起身來。「他們住在哪兒?」
「陛下想見他們,何必親至,臣讓人召他們前來便是。」
「那還叫禮賢下士嗎?」劉協環顧四周,舉步下堂。「既然來了,不差這幾步,順便去看看太學最近的風氣。」
他頓了頓,又道:「與其等著他們詣闕上書,不如主動去聽聽他們想說什麼。少傅,你說對吧?」
伏完訕訕地起身相送,看著劉協下了堂,消失在門外,然後抬頭抹了抹額頭的冷汗。
他知道,劉協對自己的態度不怎麼滿意。
出了門,劉協看看四周,將伏完剛剛說的地址告訴諸葛亮。諸葛亮對太學很熟悉,伸手一指。
「不遠,也就三百步遠。兩人住得也近,走兩步就到了。」
「那就走過去吧,免得興師動眾的。」劉協說著,邁步而行。
諸葛亮不敢怠慢,轉身讓散騎們四處散開,保持警惕,自己則趕上劉協。「陛下,求賢是美事,何必如此隱晦?」
劉協轉頭看看諸葛亮,下巴微揚,看看四周。「前呼後擁,人人避之不及,你還能看到多少真正的人情世態?來敏也好,許靖也罷,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剛剛踏上求學入仕之路的年輕人。」
諸葛亮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跟著劉協的時間久了,他也知道那些人到中年的學者思想難以改變,像虞翻那樣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讀了十幾二十年書,早就陷在聖人語屑中不能自拔。
來到一個小院門口,一個少年有些不安地看著劉協,左手拎著一隻酒壺,右手拎著一包熟食,滿臉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