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更讓他高興的是,天子的底氣中有一部分來自他的兒子裴潛,來自裴潛在鐵官里打造出的軍械。
正是有了這些軍械,天子才可能以少量精銳以重馭輕,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收復北疆。
「陛下,這……這真可行麼?」
「可不可行,令君不妨拭目以待。」劉協自信地笑道:「內潤以文明,外精以武備,這樣的鐵騎若不能橫行天下,朕真想不出還有誰能橫行天下。令君,河東的未來不在他處,在你我手中。」
裴茂興奮不已,拱起手,深施一禮。
「臣父子兄弟,願隨陛下橫行。」
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得我心
看完了軍械,再次落座,裴茂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變。
「陛下方才說內潤以文明,是指教化麼?」
劉協反問道:「令君以為可行麼?」
裴茂慨然道:「得其人則可行,不得其人則不可行。」
「請令君詳言。」
「陛下可知傅燮傅南容故事?」
劉協一聽這個名字,就明白了裴茂的意思。
但他沒有說,很客氣地向裴茂請教。
一來他對傅燮的了解來自於歷史,未必就是事實。二來裴茂主動進言,自然要讓他一吐為快。
這些讀書人說事,從來不是就事說事,大多有所寄託。只有聽他自己說,然後再反覆揣摩,才有可能搞清楚他真正想說什麼。
裴茂喝了一口水,開始講述傅燮的故事。
傅燮是北地人,名臣傅介子之後。
他文武兼備,師事太尉劉寬,後隨皇甫嵩大破黃巾,授議郎。
韓遂、邊章起事,涼州不安,棄涼之議再起。傅燮在朝堂上公然駁斥司徒崔烈,力證涼州不可棄,名聲大噪,百官敬重。
後來因得罪宦官趙忠,傅燮外授漢陽太守。
漢陽即涼州的天水郡,是漢羌雜居之地。
傅燮臨郡數年,深得漢羌信任,不少叛亂的羌人都來歸降。傅燮在漢陽屯田,安置歸降的百姓,漢陽的形勢迅速好轉。
但涼州刺史耿鄙卻是個貪濁無能之輩,見形勢漸好,便以征討叛軍為名,重用治中從事程球,大肆盤剝百姓。軍隊譁變,耿鄙、程球等人都死了。
叛軍隨即又包圍了漢陽。
叛軍中有數千來自北地的匈奴人,他們敬佩傅燮為人,請傅燮出城投降,發誓保證傅燮父子的安全,卻被傅燮拒絕了。
傅燮以身殉國。
「羌胡並非不守忠義,只是生活困苦,粗鄙無文。若能以仁心體恤,則視之如父母。若以貪濁盤剝,則視之如寇讎。故治羌胡,必文武兼備,恩威並施,非此不能安境。」
裴茂越說越激動,聲音也跟著大了起來。
「山東士大夫長於坐而論道,短於持戈跨馬。無事則舌吐蓮花,空耗錢糧,有事則束手無策,慌作一團。更有甚者如耿鄙之輩,貪得無厭。他們根本不在乎涼州是否安定,只想中飽私囊,任期一到,便轉調他任。」
劉協抬起手,示意裴茂不要太激動。
再往下說,估計要罵先帝寵信宦官了。
「令君所言甚是,臨邊郡者,須文武兼備,缺一不可。迂闊之輩只會害人害己,耽誤國事。」
「陛下聖明。」裴茂心滿意足。
天子雖然年少,卻極聰明,一聽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關東士大夫只知棄涼,焉能守邊。並涼形勢潰爛至此,與山東士大夫有莫大的關係。
「令君,隨朕走一遭吧。」劉協向裴茂發出邀請。
裴茂的官雖然不是很大,但他在河東的影響力不小。將他留在河東,對荀彧的干擾太大。
「敢不從命。」裴茂正中下懷,躬身領命。
劉協再次拿出了楊彪的奏疏。「對這個方案,令君若有補充,不妨直言。」
裴茂想了想。「諸公皆是名臣,他們的方案,豈是臣敢置喙的。雖然,臣身為河東人,對河東事略有所知,有幾句淺薄之論,敢請陛下斟酌。」
劉協點點頭。「是否可行,在乎利害,不在官爵尊卑。請令君不吝賜教。」
裴茂豎起兩根手指。「其一,這數萬屯田兵屬朝廷,還是屬郡?其二,屯田兵耕種自給,朝廷又由誰供養?陛下衣食,百官俸祿,從何而來?」
劉協無聲地笑了。
這兩個問題,他接到奏疏的時候就考慮過了,如今又被裴茂提了出來。
並不是他和裴茂有多高明,甚至超過了楊彪、荀彧等人,而是楊彪、荀彧刻意迴避了這個問題。
按常理,河東郡的屯田兵,自然由河東太守掌握。可是如今朝廷也在河東,朝廷同樣有掌握這支力量的理由。
奏疏是由楊彪、趙溫、張喜題署的,他們不好主動要兵權,也不好直接由河東太守掌握兵權,所以略過不提,將這個問題交給天子定奪,以免天子又有懷疑。
至於供養朝廷的問題,其實並不複雜。
河東有鹽鐵,只要經營得當,供養當前的朝廷基本生存有餘,寬裕卻不可能。
「令君可有解決之道?」
裴茂幾乎沒有遲疑。「國之大事,在禮與戎。兵權乃天子立身之本,不可與人。陛下在河東,自歸陛下。陛下不在河東,當付大將。」
劉協滿意地一笑。
裴茂提出這樣的意見,可見是下定了決心,要將裴氏綁在他的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