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荀彧沒吭聲。
他聽得懂張喜的意思,這是一個前輩對他的殷切希望。
汝潁一體,張喜當然希望他能得到天子重任,最好能代替趙溫,成為汝潁人在朝廷的領袖。
但他同樣清楚,天子對他的期望也許很高,信任卻未必。
尤其是經過這件事之後。
荀彧出了一會兒神,突然說道:「張公,你說,天子現在最信任誰?」
張喜有點茫然,自言自語道:「這可說不清楚。之前應該是楊文先,出了這樣的事,可就不好說了。」他忽然一拍手掌。「對了,蔡昭姬啊,她不是一直跟在天子身邊,撰寫起居注麼?」
荀彧覺得有理,卻意猶未盡。「還有麼?」
張喜嘆了一口氣。「文若,我跟你說,天子這些年吃了不少苦,本來就難相信人,再遇到這樣的事,怕是誰也不肯信了。要我說,這士孫君榮就當不得大任,指望他以太尉掌兵……」
荀彧下意識地瞅了張喜一眼,想起了荀攸的話。
張喜卻以為荀彧另有深意,訕訕地閉上了嘴巴。
身為大臣,在背後非議同僚,的確不該。若不是將荀彧當作鄉里後生,寄予厚望,他也不會半夜跑來說這些閒話。
張喜自覺失言,荀彧卻心神不寧,兩人都沒說話,氣氛有些尷尬。
正當張喜想起身告辭時,荀彧忽然說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麼?」張喜一愣,隨即又反應過來。「你說的是誰?」
「弘農王夫人。」
張喜想了想,點頭表示附和,隨即又道:「可是……他們是嫂嫂與小叔,不太適合經常見面吧?」
荀彧搖搖頭。「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天子既失怙恃,又亡長兄,如今也只有弘農王夫人與他親近些。喪亂之際,當以大局為重,豈能拘於俗禮。張公,你說呢?」
張喜打量著荀彧,眼神有些異樣。
他覺得眼前的荀彧和他印象中的荀彧有些不同。
不僅是由弘農王夫人出面勸說天子的建議,荀彧接任河東太守這件事就挺讓人意外的。
身負王佐之才,又是汝潁名士年輕一輩領袖的威望,荀彧不應該直接成為天子心腹,成為左右近臣麼,怎麼會成為一郡太守,還那麼心滿意足地跑前跑後。
他究竟在想什麼?
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舉兩得
「弘農王夫人?」趙溫撫著鬍鬚,神情愕然。
張喜埋頭喝粥,裝作沒聽見。
他昨晚就覺得這個主意不靠譜,建議荀彧不要和趙溫提,但荀彧固執已見,趁著一起吃早飯的時候提出來。果不其然,讓趙溫笑話了。
荀彧耐心的解釋道:「喪亂之後,熟悉宮中規矩的保姆、宮人都流失了。皇后年少,對政務、朝局也不太了解。如今能得天子信任,又能勸說天子的也就是弘農王夫人了。進攻范先的任務由衛尉承擔,總不能讓天子一直滯留城外吧,還是請弘農王夫人出面,儘快勸說天子回城為宜。」
趙溫咂了咂牙。
年齡大了,牙齒有些稀,肉絲卡在牙縫裡,有點難受。
天子賭氣,不肯回城,這的確不合適。
可是讓弘農王夫人去勸,同樣不合適啊。
且不說叔嫂關係,不宜過於親近,向天子進諫應該是大臣的事,怎麼能由一個婦人代勞。
這事都怪士孫瑞行事不當,搞得天子對所有的公卿大臣都有意見,越勸越擰巴。
最受天子信任的太尉楊彪都碰了壁,其他人估計也沒什麼用。強諫只能表示他們盡職了,卻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弄不好反而會激化矛盾。
「事急從權,下不為例啊。」趙溫再三考慮後,還是接受了荀彧的建議。
荀彧點了點頭。
正在喝粥的張喜微滯,隨即嘆了一口氣,繼續埋頭喝粥。
——
唐姬趕到城外的時候,劉協已經和一群郎官出獵去了。
蔡琰說,天子可能要到天黑後才回來,要是急的話,不如我們去找他。
唐姬覺得可行,便邀蔡琰共乘一車,出營去尋天子。
蔡琰卻說,行獵之處是淺坡,乘車不如乘馬。
唐姬也不是矜持的人,欣然同意。
蔡琰請示了皇后伏壽。伏壽也在營里悶得無聊,又聽說唐姬來了,靜極思動,便與唐姬、蔡琰一起換上胡服,騎上馬,出了大營。
正值深冬,營外天地寥廓,草枯樹索,遠處山巒頂端的積雪隱約可見,自有一番蒼涼之意。
想到來意,唐姬觸景生情,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還不清楚唐姬來意,一肚子狐疑的伏壽見狀,順勢問道:「嫂嫂為何嘆息,莫非遇到了難處?」
唐姬看著伏壽,心生羨慕。
即使是在如此亂世之中,伏壽身邊依然有父兄相伴,照顧好天子就萬事大吉,不用考慮那麼多身外事。天子遇到了那麼多麻煩,她也一點不用擔心。
「皇后有所不知,天子滯留城外不歸,城裡的公卿們坐立不安。我若不能勸天子回城,只怕他們明天都會趕來死諫。」
伏壽茫然。「天子在此,是為衛尉掠陣。衛尉未勝,天子豈能回城?」
蔡琰與唐姬相視苦笑。
「皇后,衛氏已經請降,衛尉移營范氏莊園,正在部署進攻事宜。天子已無掠陣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