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913頁

    黃猗隨即又道:「大將軍,這固然是好事,卻要仔細斟酌。萬一將士們因此義憤,將來難免過激,惹出禍來。宣講之時,一定要控制好士氣,過猶不及。」

    「你說得對。」韓遂連連點頭。「發放到軍中之前,先讓各級長史、教習學習,統一好思想,做到心裡有數。」

    他又指指韓銀。「豎子,你好好學學子美,用用腦子,別整天就知道吃吃喝喝。」

    韓銀一臉無奈,幽怨地看了黃猗一眼。

    每次和黃猗一起議事,他都是被批評的那一個。

    黃猗連忙說道:「大將軍,屬下斗膽,可要說幾句不順耳的。你對少將軍要求太高了。愛子心切可以理解,拔苗助長卻不合適。少將軍這幾個月的進步有目共睹,就是諸位長史、教習也都是認可的。」

    韓遂哈哈一笑。「子美,你不用替他說好話。他有進步,我自然知道。可是和你相比,他還是進步得太慢了。」

    黃猗笑道:「大將軍,我七歲啟蒙讀書,直到入行在,才粗知為士之道。你要少將軍短短几個月就超過我,是不是太看不起我了?」

    韓銀深以為然。「就是嘛。」

    韓遂心裡美滋滋的,嘴上卻客氣了幾句,隨即又派人去請姜冏等人,商量在營中宣講這些爭鳴文章的事。  

    在等姜冏的時候,韓遂又向黃猗傳達了朝廷的人事變動。

    黃猗的感覺和韓遂差不多,覺得這件事不會是表面上那麼簡單,之後必然會有更大的運作。

    不管朝廷這些運作是否針對韓遂,加強軍紀總是好的。隨著教化日久,軍紀的要求也應該越來越高,爭取早日達到王者之師的標準。

    之前天子不同意韓遂出擊,不就是擔心軍紀不佳,一旦上了戰場,又會出現侵擾百姓的惡行劣跡麼。這樣的機會已經錯過了一次,不能再錯過第二次。

    韓遂深以為然。

    對駐軍洛陽,卻未能對袁紹作戰之事,他耿耿於懷。如果當時進兵,至少有機會與審配一戰,現在的太尉也許就是他了。

    「一定要狠抓軍紀。」韓遂再次表明自己的態度。「對屢教不改者,絕不姑息。否則對不起天子對我等的一片期望。」

    黃猗點頭贊同,想了想,又道:「大將軍,我有一個建議。」

    「說。」

    「既然這份邸報要在軍中宣講,大將軍何不也寫篇文章,強調一下軍紀的重要性,以及教化的成果。」

    韓遂目光閃爍,心動不已,卻沒有急著答應。  

    「子美,這是不是太刻意了?」

    「不然,大將軍手握重兵,理當響應朝廷的詔書。再者,這樣的邸報既然在軍中宣講,就有可能分發到郡縣。讓關東百姓知道大將軍駐軍在此是奉朝廷詔書,保境安民,對將來進軍也有好處。」

    「有道理,有道理。」韓遂抑制不住笑容,連連點頭。「只怕我的文章太差,難入那三位的眼,反倒貽笑大方。」

    黃猗笑了。「大將軍有所不知,別人不敢說,這來敏卻是我黃家的姻親。大將軍若是不棄,我願為大將軍做薦,諒他不能不給三分面子。」

    「還有這事?」

    黃猗點點頭。「退一步說,就算想發表意見的人太多,實在忙不過來。我也可以讓拙荊為大將軍印行雄文,廣而告之,只要能得朝廷的同意即可。」

    韓遂大喜。

    黃猗的妻子袁權就在睢陽主持印坊,也是可以印文章的。這樣的便利條件不用,簡直是浪費。

    第七百四十七章 推波助瀾

    時間不長,姜冏等人陸續到達,得知賈詡接任太尉,他們既驚又喜,氣氛瞬間熱烈起來,七嘴八舌地說要送禮慶賀。  

    看到這一幕,韓遂的心情多少有些複雜。

    他是這支大軍的主將,但賈詡卻是真正的靈魂。各營長史、司馬都以曾經受訓於講武堂而自豪,將賈詡看作老師,天子則是真正的統帥。

    得知講武堂與太學諸堂不同,獨立於阿房宮舊址之上時,他們就曾熱烈討論了一陣子,對這種與眾不同的待遇甘之如飴。

    有時候,他也想,是不是應該將兒子韓銀送到講武堂去受訓,否則以後很難和這些講武堂出身的將領打成一片。

    「好了,好了,安靜。」黃猗率先示意大家冷靜,不要偏離了主題。「大將軍請大家來,是如何在軍中宣講這些文章的,不是討論如何向賈詡慶賀的。先生是什麼人,你們也知道的,大張旗鼓的去慶賀,只會挨一頓罵。」

    眾人哈哈大笑,紛紛表示贊同。

    賈詡為人低調,的確不喜歡這種事。

    「你們想表達喜悅的最好辦法,就是協助大將軍履行詔書和太尉府的命令,將陛下的良苦用心告訴每一個將士,讓他們做好準備,隨時能為捍衛朝廷而戰。這是大將軍的使命,也是我等的使命。」

    姜冏等人反應過來,幾十道目光齊唰唰地看向韓遂。  

    韓遂很滿意。

    這也是他最喜歡黃猗的原因之一,出身世家的黃猗總能及時維護他身為撫軍大將軍的尊嚴。相比之下,姜冏等人考慮得就沒這麼周到。

    「文和不僅是你們的先生,還是我的老友。他出任三公之首的太尉不僅僅是個人榮耀,更是陛下對數十萬將士擁護朝廷,為朝廷血戰的獎賞。自光武中興以來,一百七十五年,如今終於又有一個出自軍中,真正能代表我軍中將士的太尉。」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91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